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2002B30207-3)
- 作品数:7 被引量:17H指数:3
- 相关作者:侯宝华简志祥区金锐孙建区应亮更多>>
- 相关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广州器官移植配型中心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肝癌肝移植前经肝动脉化学药物栓塞的临床研究
- 2008年
- 肝移植作为对某些肝癌病人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日益受到重视。但由于肝移植病人的逐渐增加和肝脏供体的短缺,使术前等待时间越来越长,导致很多病人在等待移植期间因病情恶化而失去了肝移植机会。因此,在等待肝移植期间如何有效地抑制肿瘤发展成为目前肝癌肝移植研究的一个热点。
- 侯宝华简志祥孙建区应亮区金锐
- 关键词:等待肝移植肝癌病人药物栓塞动脉化学移植病人
- 术中B超在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评价术中B超在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比较术中B超引导下的肝癌切除术、术中B超引导下肝段门静脉阻断灌注化疗并肝段染色后肝癌切除术与常规肝癌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56例肝癌病人在术中B超引导下进行肝癌切除术;41例肝癌病人应用术中B超引导肝段门静脉阻断灌注化疗并肝段染色后行肝癌切除术;35例行常规肝癌切除术。术后定期复查肝功能、AFP,CT及MRI,并随访。结果:术中B超对直径<3 cm小肿瘤检出阳性率为93.1%,直径>3 cm为100%;应用术中B超使19.6%(19/97)的病人改变了原手术方案;术中B超引导下的肝癌切除组和B超引导下肝段门静脉阻断灌注化疗并肝段染色后肝癌切除组较常规肝癌切除组术中出血少,对肝功能影响小,其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31.9%、37.8%和24.3%;局部复发率分别为33.9%、31.7%和57.1%。结论:术中B超对肝癌定位准确,能够提高手术安全性、彻底性和合理性;B超引导下肝段门静脉阻断灌注化疗并肝段染色后肝癌切除组的临床疗效优于术中B超引导下的肝癌切除组,且它们明显优于常规肝癌切除组。
- 侯宝华简志祥孙建陈伟区金锐
- 关键词:肝细胞癌术中超声检查药物疗法
- B型超声检查在肝癌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评价术中B型超声在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比较术中B超引导下的肝癌切除术与常规肝癌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112例肝癌病人在术中B超引导下进行肝癌切除术;35例应用常规肝癌切除术。术后定期复查肝功能、AFP,CT及MRI变化,常规随访。结果术中B超对直径<3cm小肿瘤检出阳性率为97.1%,>3cm为100%;应用术中B超使20.5%(23/112)的病人改变了原手术方案;术中B超引导下的肝癌切除组较常规肝癌切除组术中出血少,对肝功能影响小,其术后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35.4%和24.3%。结论术中B超对肝癌定位准确,能够提高手术安全性、彻底性和合理性;术中B超引导下肝癌切除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肝癌切除组。
- 侯宝华简志祥孙建林叶区金锐
- 关键词:术中超声检查药物疗法
- HLA抗体对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发生的影响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探讨肝移植手术前后HLA抗体变化对移植肝脏急性排斥的影响。方法134例患者接受改良背驮式肝移植,分别于手术前、手术后第1、7、14、30日通过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HLA抗体,通过B超引导下肝穿刺病理检查明确有无急性排斥,观察肝移植前后HLA抗体变化对急性排斥发生的影响。结果术前HLA抗体阳性组急性排斥发生率(56.8%)显著高于术前HLA抗体阴性组(25.9%)(P=0.001);术前HLA抗体阴性而术后转为阳性组急性排斥发生率与术前术后HLA抗体均为阴性组有显著差异(P=0.003)。结论患者术前HLA抗体阳性可能是引起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的原因之一,患者术后HLA抗体持续阳性与急性排斥的发生密切相关。
- 陈伟陈规划陆敏强杨扬蔡常洁侯宝华林叶张伟东肖露露
- 关键词:肝移植HLA抗体急性排斥反应
- 肝动脉化学药物栓塞、B超引导无水酒精瘤内注射和微波射频消融在肝癌肝移植前的应用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学药物栓塞(TACE)、B超引导无水酒精瘤内注射(PEI)和微波射频消融(RFA)对肝癌病人在肝移植前等待期间的作用。方法将本组在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的27例肝癌肝移植病人分为术前抑瘤组(18例)和非抑瘤组(9例);抑瘤组TACE9例(其中TACE+PEI1例)、PEI7例和RFA2例。结果抑瘤组肝移植平均等待时间为14.56±5.29周(3-21周),非抑瘤组为4.67±2.74周(2-11周),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42);抑瘤组病人的肝移植手术率100%(18/18),非抑瘤组81.8%(9/11);抑瘤组肿瘤复发率50%(9例),非抑瘤组肿瘤复发率77.8%(7例);抑瘤组和非抑瘤组术后2年累计生存率49.3%和32.3%(P=0.065),而术后2年累计无瘤生存率为43.5%和11.8%(P=0.044)。结论肝癌病人在肝移植前等待期间行TACE、PEI和RFA等治疗有较好抑瘤作用。
- 简志祥侯宝华孙建区应亮区金锐
- 关键词:肝移植肝癌无水酒精瘤内注射无瘤生存率
- 进展期肝癌肝移植围手术期辅助性化疗的临床价值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辅助性化疗对预防进展期肝癌(pTNM分期:Ⅲ、Ⅳa)肝移植术后肝癌复发、提高患者生存率的临床价值,并评价其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4月至2004年10月于我院接受肝移植的25例Ⅲ、Ⅳa期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2例肝癌患者(化疗组)术前均接受经皮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术中、术后均采用阿霉素(ADM)+5-氟尿嘧啶(5-Fu)+顺铂(CDDP)方案行全身静脉化疗,以未接受任何辅助化疗的13例患者为对照组(未化疗组),比较两组的肿瘤复发率、累计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观察该化疗方案的安全性及副作用。结果:经统计分析,化疗组肿瘤复发率(7/12,58.3%)明显低于未化疗组(11/13,84.6%)(P<0.05)。化疗组和未化疗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75.0%、58.3%和53.8%、30.7%,两组术后累计生存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化疗组1、2年无瘤生存率(66.7%、41.6%)亦高于未化疗组(38.5%、15.4%),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化疗组全部患者未出现与化疗相关的肝肾毒性,副反应轻。结论:围手术期辅助性化疗可显著提高进展期肝癌肝移植术后生存率,预防肝癌术后复发。肝移植围手术期使用ADM+5-Fu+CDDP化疗方案安全可行,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孙建简志祥侯宝华区应亮区金锐
- 关键词:肝肿瘤肝移植辅助化疗
- P16蛋白与P27蛋白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 2005年
- 目的:探讨P16蛋白与P27蛋白在肝细胞癌中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ABC法),检测61例HCC组织及53例癌旁组织中P16、P27蛋白表达水平。结果:P16蛋白在肝癌组织中呈低表达,明显低于其在癌旁中的表达(P<0.05),P16蛋白表达率随病理分化程度下降而下降;P27蛋白在肝癌组织中呈低表达,明显低于其在癌旁中的表达(P<0.05),P27蛋白表达率随病理分化程度下降而下降。结论:P16、P27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分化程度有关,可作为肝细胞癌分化程度的参考指标。
- 陈伟林叶区金锐简志祥区应亮
- 关键词:P16蛋白P27蛋白肝细胞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