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71186)
- 作品数:21 被引量:187H指数:10
- 相关作者:刘希林张大林唐川邱锦安连海清更多>>
-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国土资源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全球视野下崩岗侵蚀地貌及其研究进展被引量:24
- 2018年
- 典型的崩岗具有"圆形露天剧场"般的沟头,发育在深厚的红色花岗岩风化壳上,通常包括集水坡面、崩壁、崩积体、沟道、洪积扇5个地貌组成部分;崩壁自上而下可分为表土层、风化红粘土层(红土层)、风化砂质红粘土层(砂土层)、风化粗碎屑层(碎屑层)。中国的崩岗与马达加斯加的lavaka属于同类地貌,两者具有地貌学上的可比性。崩岗群是劣地的表现形式之一,但与欧洲的badland有不同的侵蚀过程,也不同于意大利和巴西的两种沟谷侵蚀地貌calanchi和vocoroca。崩岗主要发育在华南和东南热带和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中等偏缓的丘陵坡地上,由沟谷侵蚀发展而成,是沟谷侵蚀的高级阶段。崩岗沟道侵蚀产沙量占崩岗沟谷流域侵蚀产沙量的一半以上,其中沟道沟壁崩塌侵蚀产沙量与沟床下切侵蚀产沙量又各占崩岗沟道侵蚀产沙量的一半左右。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是研究崩岗流域侵蚀、产流和产沙过程的有效手段。崩岗流域侵蚀产沙量可以通过崩岗沟谷和洪积扇地形测量加以估算。
- 刘希林
- 关键词:模拟降雨坡面径流产沙量
- 崩岗研究及其与相邻学科的关系被引量:3
- 2010年
- 崩岗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花岗岩地区,是一种主要的水土流失方式.从崩岗的定义、分类、发育过程与形成机理、综合治理方面论述了崩岗研究的现状与进展.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崩岗的学科归属进行了探讨,并从多方面综合分析了崩岗与灾害的关系,认为地貌学是崩岗过程与分布研究的理论基础,因此将崩岗划为地貌学研究范畴比较合适.由于崩岗不直接造成超出人类社会承受能力的损失,以及崩岗的自然不稳定能量释放过程与滑坡、泥石流、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快速能量释放过程存在质的差别,因此认为崩岗不等同于灾害,但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崩岗可以转化为泥石流从而转变为灾害.所以,崩岗的整治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 连海清刘希林
- 关键词:水土流失地貌学灾害
- 基于知识图谱的中国崩岗研究现状及综合分析被引量:10
- 2017年
- 崩岗是一种发育在中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水土流失地貌类型,侵蚀量巨大,危害严重。为回顾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崩岗研究的发展历程,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数据源,统计分析1966—2016年间以"崩岗"为主题的文献数量、时间分布及载文期刊情况,基于Cite Space对崩岗研究知识图谱进行可视化挖掘与分析,识别出核心作者群、主要研究机构及高频关键词。研究结果表明:1)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崩岗研究的论文数量整体呈现区间波动增长的态势。2)载文期刊以水土保持学科为主,学科交叉研究有待加强;期刊影响因子总体偏低,反映崩岗研究水平有待提高。3)研究机构之间学术交流较少,科研实力差异显著,有待加强交流合作,实现共同发展。4)中国崩岗研究主要围绕"崩岗""崩岗侵蚀""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坡面""风化壳"等展开,"崩积体"和土体"抗剪强度"是近年来崩岗研究的热点。崩岗研究产出论文大部分与防控治理措施有关,定量研究较少。研究结果有助于科研工作者对中国崩岗研究历史与现状有较全面、客观、准确的认识,从而更好地精炼研究方向,为崩岗的后续研究提供更深入具体的指导。
- 邱锦安刘希林
- 关键词:CNKISPACE知识图谱
- 三维激光扫描测量技术在滑坡监测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15年
- 介绍了三维激光扫描测量的原理并对其理论测量误差进行了分析。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广东省五华县崩岗一滑坡进行了6次观测,分析结果表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与传统的滑坡监测相比具有速度快、精度高、能实时三维动态显示滑坡变化及滑坡量等优点,在实时动态监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王炎城钟焕良石雪冬黄德全
- 关键词:滑坡监测
- 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的崩岗侵蚀的时空分析被引量:40
- 2015年
- 崩岗侵蚀过程及其侵蚀量的精准量化分析,是研究崩岗发育机理及其发展演化的基础,也是测算崩岗流域产沙输沙的前提,对崩岗预防和治理以及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应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大致以半年为周期,在6次定位监测基础上,以广东五华县莲塘岗崩岗为例,对崩岗侵蚀过程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莲塘岗崩岗年平均侵蚀量为833 m3,其中雨季平均侵蚀量为499 m3,干季平均侵蚀量为291 m3,侵蚀模数高达222 408 t/(km2·a)。24 h降雨量大于等于50 mm的暴雨、特别是大于等于100 mm的大暴雨对崩岗侵蚀影响很大,暴雨总量与崩岗侵蚀量具有正相关关系。崩壁之下的崩积锥部位侵蚀量最大,占总侵蚀量的55.6%。40°-60°坡面的侵蚀量最大,占总侵蚀量的49%。最大侵蚀强度(单位面积侵蚀量)位于50°-60°和70°-80°的两个坡度区间。最为剧烈的侵蚀区为主沟与支沟两侧及沟头部位,侵蚀深度均大于1 m,最大深度可达2.5 m。前3个监测周期,沟道以快速下切、侧蚀和溯源侵蚀为主,兼有小规模崩塌;后2个监测周期,以重力崩塌为主,沟道侵蚀减弱。崩岗地形变化导致其水力与重力作用交替进行,使崩岗侵蚀呈现出波动式变化。
- 刘希林张大林
- 关键词:激光侵蚀量三维激光扫描ARCGIS
- 崩岗土体剖面水分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以广东五华县莲塘岗崩岗为例被引量:6
- 2015年
- 采用PR2/6土壤剖面水分测定仪,在广东五华县莲塘岗崩岗布设了8个定位监测点,对崩岗土体剖面含水率进行了连续3年共计6次野外监测,据此统计分析崩岗土体含水率分布模式、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8个监测点3年的监测数据表明,崩岗土体剖面含水率自上而下地可分为3种变化模式:逐渐增加、均衡稳定和波动变化。各监测点各土层含水率变异系数自上而下逐渐减小,表明土体含水率上层变化明显,下层变化较小,含水率趋于稳定。各土层含水率变异系数自崩口向崩壁逐渐变小,反映出土体含水率在流域下部变化较大,流域上部变化较小。总体而言,土体上层含水率较低,200 mm深度土层以上比较干燥,含水率均低于20%。随着深度增加,含水率逐渐增大,200 mm深度以下土层含水率均在20%以上。各土层含水率由崩岗流域出口向崩岗内部逐渐升高,土体含水率空间分布受植被覆盖、土体特性和局部地形多种因素影响,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分异规律,但随机变化也比较明显。7 d前期累积降雨量对崩岗土体含水率有显著影响,是研究崩岗土体含水率与崩岗失稳和坡面产流时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 刘希林张大林
- 关键词:含水率
- 崩岗堆积土体渗透特性及剖面水分特征——以广东省五华县莲塘岗崩岗为例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崩岗内部堆积土体是侵蚀的主要物质来源。通过对其渗透过程进行研究,揭示其中的规律性,探索崩岗的侵蚀机理。[方法]采用自制双环渗水试验装置,结合PR2/6土壤剖面水分测定仪,在广东省五华县莲塘岗崩岗野外现场进行渗水试验。[结果](1)崩积锥稳渗率在0.58~2.41mm/min之间,3个试验点平均稳渗率为1.37mm/min,沟道土体平均稳渗率高达5.58mm/min,渗透过程以重力流为主,土体结构稳定;(2)入渗速率与时间成负指数幂函数关系,符合Kositakov模型;(3)初始含水率越高,湿润锋移动速度越快,影响范围越深,稳渗时湿润锋深度在600~1 000mm及以上;(4)土体剖面含水率分布受土体非均质性的影响,自上而下呈波动式下降。[结论]崩岗堆积土体最大失稳深度至少为600~1 000mm,甚至可以达到1 000mm以上,崩积锥的非均质性具有阻渗作用,易形成滞水层并发生潜蚀,对崩岗侵蚀过程产生影响,是渗透研究的重点。
- 张大林刘希林
- 崩岗地貌侵蚀过程三维立体监测研究——以广东五华县莲塘岗崩岗为例被引量:18
- 2015年
- 2011-2013年,大致以半年为周期,利用Leica ScanStation 2三维激光扫描仪对广东五华县莲塘岗崩岗进行6次野外定位监测,运用ArcGIS软件对6次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阐明崩岗流域侵蚀产沙的时空变化,提供精细化研究成果。研究结果表明,莲塘岗崩岗年平均侵蚀模数高达222 408t/(km2·a),主要侵蚀区位于海拔111-131m的崩积锥分布区,占侵蚀总量的55.6%,且崩岗中、下部位侵蚀强度高于崩岗上部。崩岗侵蚀量随崩岗表面坡度变化呈现正态分布的特征,侵蚀量最大值位于崩岗40°-50°的坡面部位。单位面积的崩岗侵蚀量大致随崩岗表面坡度的增大而加大,表明崩岗流域内坡度越大,侵蚀越强烈。在6次5个监测周期内,崩岗侵蚀方式具有明显变化,沟道发育是崩岗侵蚀发生的主要触发因素之一。前3个监测周期中,崩岗以沟道快速下切、侧蚀和溯源侵蚀为主,兼有小规模崩塌;后2个监测周期中,崩岗以重力侵蚀为主,侵蚀量先减少后增大。莲塘岗崩岗目前正处于壮年期阶段,地形是崩岗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地形因素导致崩岗水力侵蚀与重力侵蚀交替进行,两者共同作用使得崩岗侵蚀发展过程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演化模式。
- 刘希林张大林
- 关键词:崩岗侵蚀三维激光扫描侵蚀产沙ARCGIS
- 广东省崩塌、滑坡及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价与分析被引量:9
- 2012年
- 广东省地质灾害较为常见,崩塌、滑坡、泥石流是其中比较严重的3种类型。基于现有的泥石流危险度评价原理和方法,建立了可用于广东省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危险性的评价模型。以全省88个县级评价单元为基础,根据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危险度评价结果,将广东省共分为3个危险等级区,其中高度危险区8个县,占总数的9.1%;中度危险区60个县,占总数的68.2%;低度危险区20个县,占总数的22.7%,据此制成广东省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危险等级图。高度危险区主要位于粤北山区,危险度数值介于0.6~0.72之间;中度危险区连片分布,是全省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的主体部分,危险度数值介于0.4~0.6之间;低度危险区集中分布在平原区及低平台地区,危险度数值介于0.31~0.4之间。采用1994―2009年广东省防灾减灾年鉴和广东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1―2015年)中的统计数据,验证了本文的研究成果与实际情况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 余承君刘希林
- 崩岗侵蚀区崩壁土体湿化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8
- 2016年
- 以广东五华县莲塘岗崩岗崩壁土体为研究对象,结合土体物理特性,采用野外湿化试验测定土体浸水后的完全崩解时间,初步阐明其湿化机理,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崩壁不同层位土体的成份、结构、粒度等存在差异,使其物理性质受水力作用影响显著,抗冲抗蚀能力从强到弱分别为表土层、红土层、砂土层。(2)崩壁不同层位土体浸水后,水呈非均衡态进入土体孔隙,粒间斥力超过吸力,产生应力集中现象,使土体结构受到破坏,导致崩解现象发生;砂土层崩解速度明显高于表土层和红土层,遇水软化性极强。(3)土体结构的粒度成分及孔隙性影响崩壁土体的崩解性。相比红土层和表土层,砂土层粗颗粒含量较高,湿化崩解时间较短。孔隙发育程度较低的红土层,其湿化崩解所需时间比砂土层长;从红土层到砂土层,随着初始含水率增大,崩解速度不断加快,意味着红土层受到水力侵蚀后,下部砂土层受到的侵蚀将更加严重。一旦水分下渗至砂土层,将导致崩岗侵蚀进一步快速发展。
- 刘希林邱锦安张大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