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KZCX3-SW-345)
- 作品数:5 被引量:213H指数:5
- 相关作者:刘时银上官冬辉丁永建谢昌卫李晶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北师范大学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 冬春季青藏高原北麓河多年冻土活动层中气体CO_2浓度分布特征被引量:26
- 2006年
- 2005年1~5月在青藏高原北麓河附近的高寒干草原、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3种典型草地上进行了不同深度土壤气体采样和CO2浓度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剖面的土壤气体CO2浓度呈现出上低下高的分布特征.在动态变化上,土壤中CO2浓度在多年冻土活动层春季升温过程中出现一个峰值,经过短暂的降低后随夏季融化过程开始而升高.土壤剖面CO2浓度与土壤有机碳、重组有机碳、轻组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植物残体有机碳、微生物碳贮量和土壤温度呈明显的相关关系,在100cm以上深度与土壤水分呈负相关关系.在整个观测期间,高寒干草原、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植被下3种土壤剖面土壤气体CO2浓度变化范围分别为1052-3050mL·m^-3、3425-39144mL·m^-3和984~12250mL·m^-3,高于我国壤土CO2浓度变化范围,也远远高于青藏高原五道梁地区高寒草原土壤气体CO2浓度变化范围.石灰简育寒冻雏形土和石灰寒冻砂质新成土CO2浓度变化范围低于国外报道的草地和农田CO2浓度变化范围;石灰草毡寒冻雏形土CO2浓度变化范围明显高于国外报道的草地和农田CO2浓度变化范围.活动层冻结期,土壤CO2的闭蓄作用比较明显.由于微地形导致土壤水分条件的差异,夏季融化过程各观测点土壤CO2浓度开始升高时间存在差异.
- 赵拥华赵林武天云唐素然
- 关键词: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土壤理化性质
- 中国西部冰川对近期气候变暖的响应被引量:119
- 2006年
- 中国冰川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在这一广大的区域内分布有冰川46377条。研究表明,中国西部变暖显著,1950年代以来平均气温上升0.2℃/10a,其中1990年代是近千年中最暖的10年;同时,1950s以来西北各省的降水量增加了约18%。为认识这一气候变化对中国西部冰川的影响,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方法,获取了近50a来5000多条冰川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中国西部82.2%的冰川处于退缩状态,冰川面积减少了4.5%,同时也有一些冰川处于前进状态。此外,近数十年中国西部冰川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青藏高原中部和西北部地区的冰川相对稳定,而高原周边山区的冰川物质亏损严重,处于加速退缩状态。
- 刘时银丁永建李晶上官冬辉张勇
- 关键词:冰川变化气候变暖
- 长江-黄河源寒区径流量波动变化的气候因素分析被引量:8
- 2007年
- 长江-黄河源区属典型寒区,降水、冰雪融水等共同成为径流的补给来源,径流量的变化同时受到区域内降水量和气温变化的影响。采用互谱分析方法研究表明,长江、黄河源区降水与径流周期波动间的关系明显好于气温与径流之间的关系,降水对径流量的主要周期波动有较明显的控制作用。气温虽然对径流量的部分周期波动变化有一定的影响,但不如降水明显。相对来说,黄河源区降水对径流量的波动变化的影响要好于长江源区。20世纪80年代后期长江-黄河源区径流量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区域内降水量的减少。
- 谢昌卫齐三红
- 关键词:径流量互谱分析
- 近30a来托木尔峰南麓科其喀尔冰川冰舌区变化被引量:19
- 2006年
-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托木尔峰南麓地区冰雪融水量明显增加, 冰川处于强烈的消融退缩状态. 根据对科其喀尔冰川冰舌区不同海拔探测表明, 近30 a来冰川厚度明显减薄, 冰舌区平均厚度减薄在0.5~1.5 m·a^-1之间. 对科其喀尔冰川末端位置研究表明, 科其喀尔冰川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处于比较强烈的退缩状态. 相对于1974年的冰川位置, 冰川退缩了380 m左右. 科其喀尔冰川的全面退缩, 标志着托木尔峰地区冰川处于全面的负物质平衡状态.
- 谢昌卫丁永建刘时银李宾朱国才
- 关键词:厚度变化科其喀尔冰川
- 近30a青藏高原气候与冰川变化中的两种特殊现象被引量:48
- 2006年
- 近30a全球强烈变暖,水循环加快,冰川也加剧退缩。青藏高原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与下垫面,既对全球变暖有正常的反应,也出现了异常特殊现象。这种特殊现象已发现两处:1)青藏高原北部偏西冰芯记录降温0.6℃,相应的冰川退缩微弱,融水径流降低;2)青藏高原东南部以岗日嘎布山区为代表,出现较多的冰川前进,可能指示降水量有较大的增加。上述事实指示气候变化与冰川响应的复杂性。
- 施雅风刘时银上官冬辉李栋梁叶柏生沈永平
- 关键词:全球变暖青藏高原北部冰川退缩青藏高原东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