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6AA09Z418)
- 作品数:29 被引量:310H指数:12
- 相关作者:高天翔肖永双韩志强宋林杨天燕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辽东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中日太平洋鲱形态学比较研究被引量:9
- 2007年
- 由于地理隔离,太平洋鲱在其分布区内常形成若干地方性种群。通过形态学手段阐明黄海群体与北海道周边海域的群体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以期为黄海鲱的资源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对黄海以及日本北海道厚岸、石狩湾、鄂霍次克海4个群体的太平洋鲱(127尾)6个分节特征和6个量度特征进行了单因子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4个群体间的12个形态特征除脊椎骨外,平均值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种群间差异大于种内差异;多重比较结果显示黄海群体与其他3个群体在9~11个形态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异(P<0.01);第Ⅰ,Ⅱ,Ⅲ主成分的分析结果表明,4个群体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化,黄海与石狩湾、鄂霍次克群体间差异程度较明显。
- 刘名王艳君高天翔庄志猛柳本卓樱井泰宪
- 关键词: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
- 基于16S rRNA和Cyt b基因序列探讨2种梅童鱼的遗传分化被引量:9
- 2010年
- 比较分析了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和黑鳃梅童鱼(C.niveatus)的16SrRNA和Cytb基因片段序列差异及遗传分化程度。在长度为526bp的16S rRNA和379bp的Cytb基因片段的核苷酸序列中,2种间共检测到44处核苷酸替代。分析结果表明,2个基因片段的鸟嘌呤(G)含量较低,在Cytb蛋白质编码基因第三密码子位点上表现尤为明显。基于16S rRNA和Cytb基因片段分析结果显示,2种间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012和0.111。构建的系统树显示2种梅童鱼在这2个基因片段上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根据Cytb基因2%/百万年的进化速率推断,棘头梅童鱼与黑鳃梅童鱼的分化时间约为550万年,发生于上新世(Pliocene)早期。
- 马国强高天翔孙典荣
- 关键词:棘头梅童鱼RRNACYT遗传分化
- 北黄海细纹狮子鱼摄食生态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5
- 2010年
- 根据2007年秋季在北黄海进行的定点底拖网调查,对细纹狮子鱼(Liparis tanakae)的摄食生态进行了初步研究。北黄海的细纹狮子鱼在秋季主要以虾类和底层鱼类为食,属于底栖动物食性鱼类,其优势饵料生物是脊腹褐虾(Crangon affinis)。在调查海域最北部的1号站位,细纹狮子鱼还摄食了较多的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鱼卵。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水深、经度、纬度和体长对细纹狮子鱼的食物组成有显著影响(P<0.05),而性别和性腺成熟度则没有显著影响(P>0.05)。脊腹褐虾体长与细纹狮子鱼体长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r=0.326,P<0.05),而中华安乐虾(Eualus sinensis)体长与细纹狮子鱼体长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r=0.219,P>0.05);脊腹褐虾(r=-0.372,P<0.01)和中华安乐虾(r=-0.799,P<0.01)体长与细纹狮子鱼体长的比率与细纹狮子鱼体长之间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细纹狮子鱼的胃总质量和空胃质量均随着体长的增加呈指数增长。
- 薛莹徐宾铎高天翔邱天龙林龙山
- 关键词:北黄海摄食生态饵料生物典范对应分析
- 黄海和日本海黄鮟鱇的形态和同工酶差异被引量:11
- 2007年
- 对中国黄海及日本新泻县粟岛近海的黄鮟鱇形态进行了比较研究,并采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分别分析了黄海和日本海黄鮟鱇的遗传结构及其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黄海和日本海黄鮟鱇群体计数性状中除第2背鳍鳍条数平均值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其余性状没有明显差异;二者在体长/臀鳍基长、头长/眼径指标未表现出显著差异,其余可量性状比上表现出了显著差异。同工酶分析表明,中国黄海黄鮟鱇群体共记录了8个基因位点,其中,LDH*、AAT*、GPI*和G3PDH*共4个基因位点呈多态,其多态座位比例为0.5,平均观测杂合度和预期杂合度分别为0.027和0.026,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028,遗传偏离指数均大于零;而检测的日本海群体的6个基因位点中,没有出现多态位点。黄海和日本海黄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00046,二者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群体间没有明显的遗传分化。
- 姬广磊高天翔柳本卓
- 关键词:同工酶
- 4种鳕鱼线粒体16SrRNA、COI和Cytb基因片段序列的比较研究被引量:52
- 2009年
- 对狭鳕(Theragra chalcogramma)、太平洋鳕(Gadus macrocephalus)、蓝鳕(Micromesistius poutassou)和远东宽突鳕(Eleginus gracilis)4种不同属鳕鱼的线粒体16S rRNA、Cytochrome oxidase subunit I(COI)和细胞色素b(Cytb)基因片段序列进行了测定,分析比较了不同鳕鱼种间的序列差异。通过PCR扩增和序列测定,得到4种鳕鱼线粒体3个基因片段的总长度分别为539bp(16S rRNA)、601bp(COI)和385bp(Cytb),其基因片段的A+T含量都较高。4种鳕鱼种内个体间序列变异较小,3个基因片段的核苷酸替代速率依次为Cytb>COI>16S rRNA。Cytb基因片段序列的分析结果显示太平洋鳕和狭鳕间分歧时间约为219万年,发生于中新世(Mio-cene);宽突鳕与蓝鳕间分歧时间约为653万年,发生在上新世(Pliocene)。根据遗传距离构建的NJ系统树表明,狭鳕与太平洋鳕的亲缘关系较近,与蓝鳕的亲缘关系较远。
- 毕潇潇高天翔肖永双李永振
- 关键词:鳕鱼COI基因CYT
- 中、日青鳞小沙丁鱼形态学比较分析被引量:15
- 2008年
- 运用主成分分析、多变量解析和单因子方差分析方法对青岛、舟山以及日本爱知、香川4个群体的青鳞小沙丁鱼Sardinella zunasi(125尾)5个分节特征和15个量度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多重比较和单因子方差结果显示4个群体在6~8个形态特征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聚类分析得出,4个群体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化,中、日群体间有明显的差异,且分布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南北或东西的地理变化。通过计铒差异系数,根据Mayr等提出的75%规则,认为它们的形态差异仍然是种内不同地理种群的差异。
- 高天翔杨天燕
-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
- 3种鲻科鱼类线粒体COⅠ基因片段序列的比较分析被引量:3
- 2007年
- 运用PCR技术,扩增了3种鲻科鱼类梭鱼(Chelon haematocheilus)、棱梭(Chelon carinata)和鲻鱼(Mugil cephalus)线粒体COⅠ基因片段,并比较分析了3种间的序列差异。测序得到510 bp的碱基序列,3种间均未出现碱基的插入与缺失。序列中G平均含量最低,且A+T含量高于G+C含量,与其他鱼类COⅠ基因片段研究结果相一致。在COⅠ基因片段中,梭鱼和棱梭样本各出现2种单倍型,而3个鲻鱼个体均为同一单倍型。计算得出3种鲻科鱼类遗传距离在0.085~0.219之间。以库里玛鲻(Mugil curema)为外群构建的NJ系统发育树显示,梭鱼与棱梭间的遗传关系较近,而与鲻鱼的遗传关系较远,这一结论与形态分类学研究结果一致。
- 杨天燕高天翔孟玮孙利元
- 关键词:梭鱼鲻鱼
- 东海小黄鱼耳石形态特征研究被引量:5
- 2012年
- 2010年10月,自温州近海采集到297尾小黄鱼样本,对其耳石外部形态的12个指标进行测量,并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可以用耳石周长、耳石面积、耳石重、耳石宽、耳石长、费雷特最小直径、费雷特最大直径来代表耳石的主要外部形态特征。构建了耳石主要形态指标与其体长及纯重的函数关系式,并得出耳石周长、耳石面积等6项形态指标与其体长及纯重之间呈线性关系,生长速度以面积为最大,重量为最小,Fere(tmax)与体长及纯重之间均呈幂函数关系。耳石的形状与鱼体长及纯重的增长的相关性不密切。
- 王旭韩志强朱柏军王琳水柏年
- 关键词:小黄鱼耳石
- 黄海、东海蓝点马鲛群体的形态特征分析被引量:22
- 2009年
- 对采自黄海北部(东营、威海)、东海(舟山、宁波、温州)的5个蓝点马鲛群体(共157尾)和广州的1个斑点马鲛群体(20尾)的个体进行了形态特征测定,并对实测数据进行了单因子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单因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黄海与东海的蓝点马鲛在吻至胸鳍起点/叉长(SP/FL)、腹鳍起点至臀鳍起点/叉长(VA/FL)、胸鳍鳍条及鳃耙数上存在差异;斑点马鲛与蓝点马鲛所有的形态特征均存在显著性差异。黄海与东海的蓝点马鲛群体间差异系数均小于1.28,根据M ayr等提出的75%规则,认为其群体间差异仍属于种内不同地理群体的差异水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3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32.32%、11.92%、7.67%,累计贡献率为51.91%。前两个主成分的分布图显示出黄海与东海的蓝点马鲛已经有所分化。聚类分析结果显示,5个蓝点马鲛群体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分化,黄海与东海群体之间有一定差异。
- 水柏年孙希福韩志强高天翔
- 关键词:蓝点马鲛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 2007年春、夏季黄河口海域鱼卵、仔稚鱼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被引量:28
- 2010年
- 2007年春季和夏季,利用浅水Ⅰ型浮游生物水平和垂直拖网对黄河口海域鱼卵、仔稚鱼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进行了调查。春季和夏季分别设置19个(6个断面)相同的调查站位。每站表层水平拖网10min,拖网速度为2.0nmile/h;垂直拖网由底到表,拖网速度约0.5m/s。调查结果表明:春季和夏季共采集鱼卵7661粒、仔稚鱼70尾,共18种,能鉴定到种的有17种,隶属于5目12科16属,其中1种虾虎鱼类的稚鱼仅能鉴别到科的水平。优势种为斑(Konosirus punctatus)、油(Sphyraena pinguis)、短吻红舌鳎(Cynoglossus joyneri)。春季的水平和垂直拖网分别采集6932粒鱼卵、6尾仔稚鱼和11粒鱼卵、0尾仔稚鱼。鱼卵、仔稚鱼的出现频率分别为84.21%、10.53%和15.79%、0%,平均密度分别为364.84粒/网、0.32尾/网和0.34粒/m3、0尾/m3;夏季水平和垂直拖网分别采集658粒鱼卵、57尾仔稚鱼和60粒鱼卵、7尾仔稚鱼,鱼卵、仔稚鱼的出现频率分别为84.21%、63.16%和31.58%、15.79%,平均密度分别为34.63粒/网、3尾/网和1.85粒/m3、0.22尾/m3。结果表明,黄河口海域鱼卵、仔稚鱼种类季节更替明显分成春夏季-夏季2种生态类型,种类更替率高达83.33%;河口南部海域鱼卵和仔稚鱼的群落结构相对较稳定,优势种突出,优势度较大,物种多样性水平与种间分布均匀度高于北部海域。上述规律符合该海域的水文地理学特征和硬骨鱼类的繁殖生物学规律。此外,本研究分别对春季和夏季鱼卵、仔稚鱼的数量分布以及斑、油、短吻红舌鳎等优势种类的鱼卵数量分布绘制了密度等值分布图。与1982-1983、1984-1985、1992-1993年同期调查结果比较发现,2007年春季和夏季黄河口海域鱼卵、仔稚鱼的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发生了显著变化。分析认为,在渔业捕捞压力和环境条件变化的双重扰动下,黄河口生态系统中鱼类资源的种群交替和群落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从而导致资
- 卞晓东张秀梅高天翔万瑞景张沛东
- 关键词:鱼卵仔稚鱼黄河口优势种群落结构水文地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