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00576)

作品数:4 被引量:9H指数:2
相关作者:张业伟张峰曹晓飞严栋梁刘允怡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香港中文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医学领军人才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凋亡
  • 2篇增殖物激活受...
  • 2篇鼠肝
  • 2篇细胞
  • 2篇激动
  • 2篇灌注
  • 2篇灌注损伤
  • 2篇过氧化
  • 2篇过氧化物酶体
  • 2篇过氧化物酶体...
  • 2篇过氧化物酶体...
  • 2篇过氧化物酶体...
  • 2篇肝移植
  • 2篇Γ激动剂
  • 2篇PPARΓ
  • 2篇PPARΓ激...
  • 2篇GITR
  • 2篇大鼠肝
  • 1篇凋亡细胞
  • 1篇调节性

机构

  • 3篇江苏省人民医...
  • 2篇江苏省肿瘤医...
  • 2篇香港中文大学
  • 2篇南通大学第二...

作者

  • 4篇张业伟
  • 2篇刘允怡
  • 2篇严栋梁
  • 2篇曹晓飞
  • 2篇张峰
  • 1篇王太洪
  • 1篇王学浩
  • 1篇卢思聪
  • 1篇孙磊
  • 1篇张伟

传媒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全身照射预处理供体对异基因大鼠肝移植的作用及对受体内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
2009年
目的探讨全身照射(TB[)预处理诱导大鼠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机制,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在诱导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方法以雄性Lewis、DA大鼠为供、受体,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同种肝移植组、白发免疫耐受组、急性排斥反应组。观察各组受体的生存时间及生存率,检测受体术后外周血中ALT、TB含量、Foxp3+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T细胞亚群上GITR的表达,检测受体术后第14天移植肝的病理变化和受体脾脏CTL杀伤活性。结果自发免疫耐受组,术后经历短暂排斥反应最终获得免疫耐受并长期存活。急性排斥反应组,在术后第17—21天死亡,与其他组相比,外周血血清中ALT、TB含量明显升高,而Foxp3+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明显降低。TBI预处理大鼠供肝致受体外周血中CD3+CD4+T细胞上GITR表达降低,CD3+CD8+T细胞上GITR表达增加,提高CTL的杀伤活性。结论通过TBI清除供体大鼠肝移植物中携带的旁路淋巴细胞,致受体外周血中Foxp3+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降低,而使CD3+CD8+T细胞上GITR表达增加,共同诱导大鼠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和耐受障碍。
张业伟严栋梁卢思聪王学浩刘允怡
关键词:肝移植免疫耐受调节性T淋巴细胞GITR
PPARγ激动剂15d-PGJ_2在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机理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15-脱氧前列腺素J2(15d-PGJ2)在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机理。方法建立70%的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4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缺血-再灌注组)、15d-PGJ2预处理组(15d-PGJ2组)及15d-PGJ2+GW9662预处理组(15d-PGJ2+GW9662组)。再灌注后,取静脉血检测肝血清酶(ALT、AST)水平,取肝脏组织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NF-κB活性、TNF-α含量和ICAM-1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其余3组血清ALT和AST水平、肝脏组织MPO和NF-κB活性、TNF-α含量和ICAM-1表达均增加(P<0.05)。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15d-PGJ2组血清ALT和AST水平、肝脏组织MPO和NFκ-B活性、TNF-α含量和ICAM-1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而15d-PGJ2+GW9662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15d-PGJ2组相比,15d-PGJ2+GW9662组血清ALT和AST水平、肝脏组织MPO和NF-κB活性、TNF-α含量和ICAM-1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PPARγ激动剂15d-PGJ2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理可能是通过PPARγ途径抑制NFκ-B活性,减少TNF-α和ICAM-1炎症介质的释放实现的。
曹晓飞张峰张伟张业伟
关键词: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核转录因子-ΚB
PPARγ激动剂15d-PGJ_2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15d-PGJ2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建立70%的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4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假手术组(SO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15-脱氧前列腺素J2预处理组(15d-PGJ2组),15d-PGJ2+GW9662预处理组(15d-PGJ2+GW9662组)。再灌注后,取静脉血检测肝血清酶(ALT、AST)水平,取肝脏组织TUNEL法检测缺血肝脏细胞凋亡指数(apoptotic index,AI),免疫组化检测Bcl-2、Bax、Caspase-3表达。结果与SO组相比,其他3组血清ALT和AST水平、肝脏细胞AI、Bax、Bcl-2及Caspase-3均升高(P<0.05)。与IR组相比,15d-PGJ2组血清ALT和AST水平、肝脏细胞AI、Bax及Caspase-3表达降低,Bcl-2表达升高(P<0.05);而15d-PGJ2+GW9662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15d-PGJ2组相比,15d-PGJ2+GW9662组血清ALT和AST水平、肝脏细胞AI、Bax及Caspase-3表达增加,Bcl-2表达减少(P<0.05)。结论PPARγ激动剂15d-PGJ2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PPARγ激活上调Bcl-2、下调Bax的表达和抑制Caspase-3活性实现的。
曹晓飞张峰张业伟
关键词: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再灌注损伤凋亡
供者凋亡细胞静脉输注在异种肝移植中所产生体液免疫机理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以贵州香猪为供者、中国猕猴为受体的异种肝移植模型,采用静脉输注异种异基因骨髓及凋亡细胞的方法预处理受体,研究凋亡细胞对异种肝脏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探讨异种肝脏移植免疫耐受的机制。方法受者猕猴随机分为A、B、C组,A组为阴性对照组,n=6;B组为实验对照组,n=28,在接受RIC之后,再接受供者贵州香猪的异种异基因骨髓(BM)静脉输注;C组为实验组,n=36,在接受RIC之后,再接受供者贵州香猪的BM和凋亡细胞同时静脉输注。观察各组受体的生存期,检测受体术后外周血中ALT、TB含量、Foxp3+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T细胞亚群上GITR的表达,检测受体术后第14天移植肝的病理变化和术后第14天受体脾脏CTL杀伤活性。结果C组肝移植术后经历短暂排斥反应,最终可获免疫耐受并长期存活,其外周血中Foxp3+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比例在术后第14天渐恢复正常,受体外周血中cB3十CD4+T细胞上GITR表达降低,CD3+C晚+T细胞上GITR表达增加,提高CTL的杀伤活性;B组受体在术后第17~21天死亡,与A、C组相比,外周血血清中ALT、TB含量明显升高,而Foxp3+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明显降低。结论供者凋亡细胞静脉输注在异种肝移植中所产生体液免疫耐受的机理,可能是通过诱导受体外周血中CD3+CD4+T细胞上GITR表达降低,CD3+CD8+T细胞上GITR表达增加,提高CTL的杀伤活性来实现的。
张业伟孙磊严栋梁刘允怡王太洪
关键词:肝移植GITR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