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0CB530505)

作品数:26 被引量:202H指数:9
相关作者:李传富杨骏徐春生朱一芳李落意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成像
  • 13篇磁共振
  • 11篇磁共振成像
  • 10篇针刺
  • 9篇脑功能
  • 7篇针灸
  • 6篇面瘫
  • 5篇周围性面瘫
  • 5篇脑功能成像
  • 5篇功能成像
  • 3篇针灸治疗
  • 3篇静息态
  • 3篇灸治
  • 3篇合谷穴
  • 2篇豆状核
  • 2篇豆状核变性
  • 2篇中风
  • 2篇神经麻痹
  • 2篇足三里
  • 2篇面神经

机构

  • 17篇安徽中医药大...
  • 16篇安徽中医药大...
  • 7篇安徽中医学院...
  • 5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安徽中医学院
  • 1篇六安市中医院
  • 1篇安徽省中医学...
  • 1篇安徽省中医院

作者

  • 19篇李传富
  • 16篇杨骏
  • 13篇徐春生
  • 7篇朱一芳
  • 7篇李落意
  • 6篇赵斌
  • 5篇武红利
  • 4篇袁爱红
  • 4篇刘军平
  • 3篇卢琦
  • 3篇张威
  • 3篇邵俊
  • 3篇王安琴
  • 2篇王敏
  • 2篇姜曼
  • 2篇马斌
  • 1篇牛淑平
  • 1篇黄建军
  • 1篇柳刚
  • 1篇鲍风

传媒

  • 11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山西中医学院...
  • 2篇甘肃中医药大...
  • 1篇中医药信息
  • 1篇安徽医学
  • 1篇安徽中医学院...
  • 1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长春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 1篇磁共振成像
  • 1篇安徽中医药大...
  • 1篇陕西中医药大...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8篇2016
  • 3篇2014
  • 5篇2012
  • 4篇2011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性格类型对电针刺激足三里(ST36)fMRI大脑激活区影响的初步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利用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f MRI),研究在电针刺激任务状态下"外向性"和"神经质"两种不同性格类型的人大脑激活区变化特点,探讨不同性格类型对电针刺激下大脑激活区的影响。方法选取"外向性"和"神经质"的健康志愿者各20名,利用磁共振采集电针刺激双侧足三里穴(ST36)的任务态功能数据,利用功能神经影像分析(AFNI)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处理,采用单样本t检验进行组内分析及双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分析,Monte Carlo阈值校正确定两组组内分析结果及组间比较结果,探究针刺任务态下"外向性"和"神经质"两组受试者脑激活区差异变化。结果 (1)组内结果分析:"外向性"组激活脑区包括:右侧额下回(BA44),右侧额内侧回(BA32),右侧额上回(BA10),双侧侧缘上回,双侧中央后回,右侧颞上回,左侧小脑山坡,左侧中央前回,左侧颞中回(BA21),右侧小脑山顶,左侧颞中回,双侧额中回,右侧额内侧回,其中右侧额内侧回(BA32)为负激活,激活区刺激状态与静息状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神经质"组激活脑区包括:右侧中央后回,左侧小脑半球下小叶,右侧颞下回,右侧中央前回,右侧顶下小叶,左侧小脑扁桃体均为正激活,激活区刺激状态与静息状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间分析结果:左侧舌回"外向性"组较"神经质"组激活增强,右侧额内侧回激活"外向性"组较"神经质"组减弱(P均<0.05)。结论 "外向性"和"神经质"这两种不同的性格类型对针刺脑功能激活区的反应存在差异。性格类型可能是影响针刺脑功能成像个体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
武媛媛徐春生武红利张威朱一芳李传富
关键词:性格类型电针刺激足三里穴外向性神经质
定量磁化率成像及其在脑铁定量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6年
定量磁化率成像(quantitative susceptibility mapping,QSM)是从SWI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它通过从场到源的反演计算得出组织磁化率值,可精确地反映组织本身固有的磁化率,其与铁含量呈正相关性。本文将QSM与传统铁定量的T2、T2*弛豫法及基于磁化率差异成像的SWI进行了比较,并介绍了QSM在脑铁定量方面的研究进展。
王敏李传富
关键词:磁敏感成像磁化率
“面口合谷收”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1年
合谷穴是临床上最常用的穴位之一,对面口部疾病的治疗更有特效,古人总结为"面口合谷收"。科研工作者已对针刺合谷穴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兹从临床效应、解剖学基础、生物全息理论、红外热像、面神经诱发电位波幅、脑功能成像技术6个方面综述如下。
李落意赵斌杨骏李传富
关键词:合谷穴针刺脑功能成像
针灸治疗难治性面瘫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对针灸治疗难治性面瘫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方法:总结归纳针灸治疗难治性面瘫的方法及疗效。结果:针灸治疗难治性面瘫的方法繁多,临床疗效良好。结论:针灸治疗难治性面瘫疗效较好,但仍存在一些亟需解决问题。
马斌宋书婷杨骏
关键词:难治性面瘫针灸
创建特色辨证体系,提高针灸诊疗能力被引量:6
2012年
为提高针灸诊疗水平、提升其学术内涵、推动学科发展,创建具有针灸学科自身特色的辨证体系十分重要。目前对于针灸临床辨证存在着一定的困惑。构建针灸临床辨证体系应从系统整理诊疗方法、充实特色辨证内容,系统整理经典处方、充实完善针灸理论,系统总结临床实践、构建特色针灸辨证体系几方面入手。新的针灸辨证体系的创立难点包括:如何将针灸临床诊断内容、方法融入中医大辨证体系,使针灸辨证内涵丰富而又具体细化量化,以适合针灸临床操作应用;如何将传统的辨经论治与现代的辨病治疗理念有机融合;如何充分借助于现代高科技手段来有效地弥补针灸临床诊断技术层面的不足。把传统的宏观辨证理论引进微观的辨证领域,多层次、多途径进行研究,建立适合临床需要的针灸辨证体系十分有意义。
杨骏牛淑平
关键词:针灸辨证体系
合谷穴针刺周围性面瘫患者的脑功能成像初步分析
针刺治疗面瘫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1],但如何利用现代医学的科研方面来阐释针刺治疗的内在作用机制一直是一个困扰着人们的难题[2]。随着现代科学技术
杨骏李传富张庆萍徐春生王频朱一芳李落意赵斌
文献传递
针刺镇痛机制的磁共振脑功能成像研究现状被引量:10
2014年
针灸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种疼痛性疾病。针刺镇痛机制的研究是临床上研究的热点之一。fMRI是目前无创伤性的研究方法,可以直观地观察针刺镇痛引起的相关脑区活动变化。本文简要回顾疼痛及镇痛的解剖生理机制,对针刺镇痛所引起相关脑功能区的整合及调控机制进行总结,并就得气等对镇痛效果的影响做一综述。
刘军平徐春生张威李传富
关键词:针刺镇痛磁共振成像
脑功能偏侧性及其影响因素的fMRI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4年
大脑的功能偏侧性在近一个半世纪中,经历了从被人们发现到认识逐渐深入的过程。近年fMRI技术越来越多地运用到脑功能偏侧性的研究中,更多的脑功能被发现存在偏侧性,主要存在偏侧性的脑功能包括运动功能、感觉功能、认知及语言功能。脑功能偏侧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大脑功能偏侧性及其影响因素的fMRI研究,提出应深入研究利手因素与疾病的相关性,为脑功能偏侧性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汪林英徐春生李传富杨骏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康复后周围性面瘫患者初级运动皮层的功能连接变化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 :通过分析不同时间康复的周围性面瘫患者初级运动皮层功能连接变化及其与对照组的差异,探讨皮层功能重组在面瘫康复中的作用。方法:选取37例经针灸治疗康复后的左侧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康复组,根据从发病到康复的时间分为早期康复组(18例,康复时间<45 d)及晚期康复组(19例,康复时间≥45 d);另外选取19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选择双侧面部初级运动皮层(LMI和RMI)作为ROI,比较3组双侧MI功能连接变化。结果:各组间双侧MI功能连接均存在显著差异。与对照组相比,康复组双侧MI与相关脑区的功能连接的减弱脑区主要位于后扣带回、楔前叶、额中回、颞上回、小脑,多与运动、记忆、识别、情感功能相关,局部区域呈增强,如枕中回、顶下小叶;与早期康复组相比,晚期康复组的双侧MI功能连接均显示减弱,减弱的脑区多与感觉运动相关,如运动前区(额上回、额中回)。结论:皮层功能重组在周围性面瘫康复中具有重要作用,即使面瘫患者临床痊愈后,这种皮层功能功能重组依然存在,且面瘫康复所需的时间越长,皮层功能重组的程度越大。
薛秋菊杨骏李传富徐春生武红利朱一芳刘军平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
针灸结合语言康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2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语言康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Schuell语言训练结合假针刺治疗;治疗组给予Schuell语言训练结合针灸治疗,针刺百会、脑户、风池(双侧)、脑空(双侧),同时风池穴予温针灸处理,每日1次,每周5次。治疗8周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语言功能(口语表述、听语理解、阅读能力)评分和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检查法(CFCP)评分。结果2组治疗后口语表述、听语理解、阅读能力评分及CFCP评分均明显升高,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治疗组作用更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结合语言康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口语表述、听语理解、阅读能力,并可提高CFCP评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沈小舒邵俊李博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运动性失语症针刺温针灸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