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2003-YB-023)

作品数:1 被引量:54H指数:1
相关作者:邬子林韩光炜余守章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腰麻
  • 1篇舒芬太尼
  • 1篇剖宫产
  • 1篇剖宫产术
  • 1篇剖宫产术患者
  • 1篇重比重
  • 1篇重比重罗哌卡...
  • 1篇酰胺类
  • 1篇小剂量舒芬太...
  • 1篇罗哌卡因
  • 1篇芬太尼

机构

  • 1篇广州市第一人...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篇余守章
  • 1篇韩光炜
  • 1篇邬子林

传媒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年份

  • 1篇2007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剖宫产术患者重比重罗哌卡因混合小剂量舒芬太尼腰麻的效果被引量:54
2007年
目的探讨重比重罗哌卡因混合小剂量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患者腰麻的效果。方法择期行剖宫产术的单胎和妊娠足月初产妇40例,年龄22~34岁,体重60~73 kg,ASAⅠ级。随机分为2组(n=20),罗哌卡因组(R组)蛛网膜下腔注射1%罗哌卡因1.5 ml(15 nag)+生理盐水0.7ml+ 50%葡萄糖0.3 ml;罗哌卡因+舒芬太尼组(R+S组)蛛网膜下腔注射1%罗哌卡因1.5 ml(15 mg)+舒芬太尼5μg(0.1 ml)+生理盐水0.6 ml+50%葡萄糖0.3ml。蛛网膜下腔穿刺成功后,将混合药液注入蛛网膜下腔,速率0.1 ml/s。记录感觉阻滞、运动阻滞情况,术中疼痛程度、腹肌松弛程度和牵拉反应程度,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及瘙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处理情况,新生儿体重及出生后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结果R+S组蛛网膜下腔注药后感觉阻滞平面达到T10、T6和最高阻滞平面的时间短于R组,且最高阻滞平面升高(P〈0.05或0.01);蛛网膜下腔注药后2组下肢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达最大运动阻滞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最大运动阻滞评分均为3分(P〉0.05)。R+S组感觉阻滞恢复至L3、首次感觉疼痛和开始PCA镇痛的时间比R组长(P〈0.05或0.01),下肢运动阻滞完全恢复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组牵拉反应程度低于R组(P〈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麻黄碱和阿托品使用率及新生儿体重、出生后1min和5 min 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患者重比重罗哌卡因混合舒芬太尼5μg腰麻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缩短,阻滞平面上移,持续镇痛作用时间延长。
邬子林韩光炜余守章
关键词:酰胺类舒芬太尼剖宫产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