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0324030026)

作品数:13 被引量:106H指数:7
相关作者:乔志刚王武常国亮张英英石灵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师范大学上海水产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动物学省级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6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仔鱼
  • 3篇幼鱼
  • 2篇血液指标
  • 2篇延迟投饵
  • 2篇山药
  • 2篇摄食
  • 2篇饲料
  • 2篇投饵
  • 2篇温度
  • 2篇怀山药
  • 2篇黄河鲤
  • 2篇光照周期
  • 2篇发育
  • 2篇存活
  • 1篇毒性
  • 1篇毒性试验
  • 1篇血液理化指标
  • 1篇血液生理
  • 1篇血液生理生化
  • 1篇血液生理生化...

机构

  • 13篇河南师范大学
  • 5篇上海水产大学

作者

  • 13篇乔志刚
  • 5篇王武
  • 4篇张英英
  • 4篇石灵
  • 4篇常国亮
  • 3篇彭新亮
  • 3篇张国梁
  • 2篇常艳利
  • 2篇郭向辉
  • 2篇张建平
  • 2篇刘晓翠
  • 2篇李学军
  • 2篇牛景彦
  • 1篇程鸿轩
  • 1篇赵国涛
  • 1篇康青娟
  • 1篇吴素兰
  • 1篇朱庆红
  • 1篇陈生智
  • 1篇马龙

传媒

  • 3篇水产科学
  • 2篇水生态学杂志
  • 1篇上海水产大学...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淡水渔业
  • 1篇水利渔业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四川动物
  • 1篇大连水产学院...
  • 1篇分子细胞生物...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4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饥饿和再投喂对鲇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被引量:23
2008年
在室内可控条件下,对鲇(Silurus asotusLinnaeus)进行7d、14d和21d的饥饿处理,随后各组恢复投喂20d,研究饥饿和再投喂对鲇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饥饿过程中,鲇血液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14d内上升,血红蛋白上升显著(p<0.05),21d后两项生理指标开始下降;饥饿7d后血糖浓度显著下降(p<0.05),饥饿14d和21d后趋于相对稳定;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均呈下降趋势,分别在饥饿的14d、7d和21d后与饥饿前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分别在饥饿7d和21d后显著下降(p<0.05);饥饿14d后Na+和Cl-浓度显著下降(p<0.05),21d后Na+浓度却又显著上升(p<0.05),Cl-浓度有所回升;Ca2+浓度在饥饿过程中逐渐下降,且差异显著(p<0.05)。饥饿对K+浓度和碱性磷酸酶活力没有明显影响。恢复投喂20d后,测定的血液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采用二元三次方程(CUB类型)就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对饥饿时间(d)进行的回归分析表明,Ca2+与饥饿时间的决定系数(R2)最大,为0.964,因此将鲇血液的Ca2+浓度作为其饥饿的评价指标则相对可信。
乔志刚张建平牛景彦王武
关键词:饥饿再投喂血液指标
鲇胚胎及其仔鱼发育的连续观察被引量:8
2007年
鲇的成熟卵为典型的多黄卵,为不完全盘状卵裂;水温(24±1)℃时,鲇胚胎发育历时35 h,总积温840-875℃.h;脱膜后第1 d,仔鱼口未形成,2日龄口基本形成,口裂宽(B)与日龄(d)的关系可表示为:B=0.0165+0.3282d(r=0.9756,n=7,P〈0.01,2≤d≤8);仔鱼孵出后第3 d开口摄食,仔鱼存在混合营养期,持续时间1 d,仔鱼开口摄食的适口食物为枝角类;发育至8日龄时,仔鱼期结束,此时鲇鳍褶消失,鳍条分化,外形与成鱼相似。
乔志刚石灵常国亮王武
关键词:胚胎仔鱼发育
鲇肠道黏液细胞的类型、分布、发育及分泌方式研究被引量:13
2007年
利用阿利新蓝-过碘酸雪夫氏试剂(AB-PAS,AB染液pH2.6),对鲇(Silurus asotus)肠道黏液细胞的类型与分布进行了研究,同时采用扫描和透射电镜,研究了黏液细胞的发育与分泌方式。结果显示:鲇肠道黏液细胞染色后呈深蓝色、淡蓝色和浅蓝色,主要含有酸性黏多糖:形态上进一步可将其分为囊状、梨状和杯状三种形态。肠道中黏液细胞的分布密度以中肠最高。其次是后肠,前肠最低;肠道黏液细胞由肠黏膜基底层细胞衍生后,不断向肠腔表层推移而发育成熟;发育过程中黏液细胞内富含大小不等的黏原颗粒,其分泌方式为顶浆分泌。
乔志刚陈生智程鸿轩王武
关键词:肠道
饲料中添加怀山药与怀菊花对黄河鲤幼鱼生长及血液理化指标的影响被引量:7
2010年
在黄河鲤Cyprinus carpio基础饲料中加入质量分数为2%的怀山药与怀菊花,在室外水泥池中饲养42 d后,测定其生长性能及血液理化指标,研究怀山药、怀菊花对黄河鲤生长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怀菊花能显著提高黄河鲤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P(0.05),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1.68%、5.60%;怀山药对黄河鲤的生长效果无显著影响(P(0.05)。怀菊花组黄河鲤血液中红细胞(RBC)数量(P(0.05)显著提高,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极显著提高,血清白蛋白(ALB)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怀山药组黄河鲤血清中球蛋白(GLB)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乔志刚张英英李学军郭向辉
关键词:怀山药黄河鲤血液指标
延迟投饵对泥鳅仔鱼摄食、生长和存活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在水温(27±1)℃下,研究了延迟0、1、2、3、4、5、6、7d投饵和完全饥饿对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仔鱼摄食、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显示,泥鳅仔鱼3日龄开口,混合营养期2d,4日龄卵黄囊消失。开口当日初次摄食率为36%,最高初次摄食率出现在5日龄,达98%,饥饿不可逆点(PNR)在8~9日龄。延迟0d(正常投饵)和1d投饵组仔鱼体长一直呈增长趋势,至11日龄,2组仔鱼体长差异不显著(P>0.05);随延迟投饵天数的增加,仔鱼体长生长速度明显降低;完全饥饿组仔鱼3~5日龄呈正增长,随后转为负增长;延迟0d和1d投饵组,11日龄时仔鱼存活率分别为82.67%和89.33%,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随延迟投饵天数的增加,11日龄时仔鱼存活率明显降低;完全饥饿组,11日龄时仔鱼全部死亡。
乔志刚常艳利康青娟刘晓翠马龙
关键词:延迟投饵摄食存活
几种常用药物对鲇鱼苗的急性毒性试验被引量:6
2008年
使用常温静水试验法,探讨了硫酸铜、敌百虫、福尔马林、高锰酸钾、强氯精、二氧化氯等6种药物对鲇鱼苗(体长1.5~2.0cm)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以上几种药物对鲇鱼苗的安全浓度依次是1.05,1.63,12.5,0.82,0.0357,15.1mg/L。根据试验结果,高锰酸钾、强氯精不适宜在鲇鱼苗的防病中使用,福尔马林应谨慎使用,而硫酸铜、敌百虫和二氧化氯可以安全使用。
李莉朱庆红石灵乔志刚
关键词:急性毒性半致死浓度
饲料中添加怀山药与怀菊花对黄河鲤幼鱼肌肉生化成分的影响被引量:6
2010年
采用体质量约21.85 g的黄河鲤幼鱼,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鱼,分别投喂基础饲料、含怀山药2%的饲料与含怀菊花2%的饲料,饲养42 d后测定其肌肉生化成分。试验结果表明,添加怀山药与怀菊花能显著提高黄河鲤肌肉中脂肪含量(P<0.05),而对肌肉蛋白质、水分和灰分的影响不显著(P>0.05);添加怀菊花显著提高了黄河鲤肌肉中的天冬氨酸、谷氨酸、丙氨酸、亮氨酸、赖氨酸和精氨酸的含量(P<0.05),添加怀山药显著提高了黄河鲤肌肉中的亮氨酸、精氨酸含量(P<0.05),各试验组必需氨基酸总量明显高于FAO/WHO评分标准;添加怀菊花可显著提高黄河鲤肌肉中亚麻酸的含量。添加怀山药与怀菊花可显著提高黄河鲤幼鱼肌肉脂肪含量;添加怀菊花可显著提高其鲜味氨基酸的含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鱼肉品质;各试验组必需氨基酸含量及必需氨基酸评分高于对照组。表明怀山药与怀菊花是一种值得开发的饲料添加剂。
乔志刚张英英李学军郭向辉彭新亮张国梁
关键词:怀山药黄河鲤生化成分
鲇仔鱼开口饵料的研究被引量:4
2004年
取脱膜 4d的鲇仔鱼进行开口试验 ,分别喂以轮虫、枝角类、蛋黄、豆浆等饵料 ,结果发现 ,鲇仔鱼开口时口裂宽为 0 90~ 1 0 0mm ,开口摄食枝角类的机会最多。分组喂养 10d的结果显示 ,使用枝角类喂养的鲇仔鱼 ,其生长速度、养殖成活率均高于其他饵料组。
乔志刚常国亮石灵赵国涛吴素兰
关键词:开口饵料枝角类成活率
温度对池沼公鱼仔鱼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9
2011年
温度对池沼公鱼(Hypomesus olidus)仔鱼生长和发育的影响研究表明,水温(12±0.5)℃、(16±0.5)℃和(20±0.5)℃时,其仔鱼均能正常生长发育;随温度升高,仔鱼全长生长加速,卵黄囊和油球吸收变快。在12~20℃温度范围内,温度每升高4℃,仔鱼的全长、卵黄囊和油球变化差异显著(P<0.05)。当温度达到24℃时,仔鱼卵黄囊和油球不能正常吸收,生长受到抑制,与其它3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研究表明,水温12~20℃,池沼公鱼仔鱼可以正常生长。
李孝珠常艳利康清娟刘晓翠乔志刚
关键词:池沼公鱼仔鱼温度生长发育
延迟投饵对鲇仔鱼摄食、存活和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2
2007年
水温22-24℃时,鲇仔鱼3日龄开口摄食,初次摄食率为18%,最高初次摄食率出现在5日龄,达100%;鲇仔鱼个体发育过程中存在混合营养期,正常摄食时,混合营养期为2 d,完全饥饿状态下,仔鱼的卵黄囊至4日龄即完全消失;7-8日龄,鲇仔鱼如不能建立外源性营养,将很快进入饥饿不可逆(PNR)点;随延迟投饵天数的增加,仔鱼成活率明显降低,延迟6 d投饵,11日龄仔鱼全部死亡;完全饥饿组仔鱼,至10日龄全部死亡;仔鱼全长和湿重的增长率随延迟投饵天数的增加而下降,完全饥饿条件下,1日龄至6日龄仔鱼全长呈正增长,随后转为负增长;1日龄至4日龄仔鱼湿重呈正增长,随后转为负增长。
乔志刚常国亮张建平牛景彦王武
关键词:仔鱼延迟投饵摄食存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