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1519)
- 作品数:5 被引量:19H指数:3
- 相关作者:彭华正华锡奇金群英汪奎宏肖新超更多>>
- 相关机构: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浙江林学院浙江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拟南芥在林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09年
- 从分子水平上研究和调控林木生长发育是林木生物技术发展的新趋势,然而由于林木作为研究材料的局限性,如难以在实验室操作和较长的生长周期等,大大阻碍了林木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拟南芥是植物学研究中最重要的模式植物,是进行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极好材料。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草本植物拟南芥不仅可以为林木分子育种提供基因资源,还可以作为林木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辅助手段,甚至可以直接作为林木发育分子机理研究的实验模型。本文重点讨论拟南芥在研究林木材质形成、生殖生长和休眠等独特生理规律上的重要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运用拟南芥模型,结合林木本身的特点,建立林木与拟南芥的联合研究体系,是开展林木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思路。
- 金群英肖新超彭华正华锡奇孙晓霞
- 关键词:拟南芥木质化花发育休眠
- 早竹TB1同源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被引量:3
- 2007年
- 竹笋的形成和生长发育过程涉及侧枝形态发生,探讨侧枝发育有关基因在竹笋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对于阐明竹笋发育基因调控机制有重要意义。利用禾本科TB1同源基因在序列上的保守性,在基因上游的非编码区设计简并引物,通过RT-PCR技术,从早竹笋中克隆到一个1296bp的cDNA序列,该序列包含1个编码349个氨基酸的阅读框,在氨基酸水平上与玉米TB1相似性达64.7%,定名为PpTB1。序列分析比对表明,PpTB1基因的编码产物含有保守的SP区、TCP区和R区,属于基因家族的1个成员。进化分析进一步表明,竹子TB1相似基因是玉米TB1基因的同源基因,且竹子TB1同源基因的分歧时间介于水稻和现有其他TB1同源基因之间。RT-PCR分析表明,该基因在笋、叶片和花中均有表达。原位杂交分析表明,PpTB1在笋的侧芽中表达较多。研究表明,PpTB1很可能与禾本科其他植物的TB1同源基因相似,在竹笋发育过程中,参与侧枝的形成。另外,TB1同源基因也可能在竹子分类和进化研究上有重要价值。
- 金群英林二培彭华正桑庆亮华锡奇
- 关键词:早竹
- 贮藏处理对毛竹种子活力的影响被引量:1
- 2009年
- 以毛竹种子为材料,进行生活力、发芽率和相对电导率的测定,研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贮藏1 a左右种子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保存条件下,毛竹种子的发芽率均先下降后升高,但就近1a的保存效果来看,种子发芽率没有发生明显变化,推测毛竹种子在贮藏过程中发生二次休眠。不同保存条件下毛竹种子的生活力与相对电导率呈负相关,与发芽率呈正相关。相对电导率和发芽率的负相关性较为明显,特别是在冷冻条件下,各指标相关性均较强。不同贮藏温度条件下毛竹种子相对电导率之间的差异最先表现出来,可能是反映毛竹种子质量的敏感指标。经过近1 a的贮藏,现有保存条件对毛竹种子的生活力和发芽率影响较小,其保存效果还需要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进一步研究。
- 李楠金群英彭华正华锡奇汪奎宏
- 关键词:毛竹贮藏种子活力
- 竹子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被引量:9
- 2007年
- 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来探讨竹子问题是竹子研究的新趋势。目前,关于竹子出笋的基因调控机理研究很少,有关竹子开花方面的主要集中于MADS-BOX基因的研究。分子生物学应用最多的是在竹子分类领域,但大多采用分子标记技术,利用同源基因进化研究相对较少。竹子转基因的初步成功为竹子的遗传育种带来了新的希望。另外,分子生物学在竹子花叶病毒研究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总结已有研究基础上,认为竹子开花分子机理研究是今后竹子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点。
- 肖新超金群英彭华正华锡奇汪奎宏
- 关键词:竹子分子生物学分子标记竹子开花
- 毛竹种子发芽特性和愈伤组织诱导能力初探被引量:4
- 2009年
- 以毛竹成熟种子为实验材料,研究了毛竹种子的发芽特性、不同种子处理和蔗糖含量对其发芽的影响,以及影响毛竹种子愈伤组织诱导能力的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毛竹种子胚乳中伴生的真菌是造成毛竹种子组织培养操作污染的主要原因,切除大部分胚乳,能有效减少污染;毛竹种子胚乳的切除并不影响其在培养基中的萌发,适当增加培养基中的蔗糖浓度也不能明显改变其萌发率;种子愈伤组织的诱导率与诱导过程中的种子发芽率无明显相关。
- 李楠金群英彭华正华锡奇汪奎宏
- 关键词:毛竹种子发芽特性愈伤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