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1523) 作品数:11 被引量:166 H指数:9 相关作者: 张延龙 牛立新 李章念 谢松林 李红卷 更多>> 相关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四川七彩林科股份有限公司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 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医药卫生 更多>>
秦巴山及其毗邻地区8种野生百合孢粉学研究 被引量:12 2010年 对秦岭及其毗邻地区的8个种和变种的百合花粉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发现:这8种百合花粉均为两侧对称,赤道面观为椭圆形,极面观为心形,萌发孔为远极单沟,表面具网状纹饰;不同百合种类在花粉形态、大小、P?E值及花粉的表面纹饰特征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些性状特征或指标对野生百合种或变种水平上的分类具有较大的分类学价值。 张延龙 张启翔 谢松林关键词:百合属 花粉形态 秦巴山区野生百合资源及其生境土壤特性的调查 被引量:22 2008年 2005年7月至2006年8月3次赴秦巴山区调查野生百合的种类、分布、植物学特性、生境条件和土壤状况,发现卷丹、宜昌百合、野百合、山丹、宝兴百合5个已有品种,并首次发现大花卷丹。通过测定植株根际土壤,明确野生百合喜富含有机质的土壤,确定了野生百合适宜的土壤pH值和电导率。 车飞 牛立新 张延龙 罗建让 谢松林 靳磊 邓涛关键词:野生百合 生境 土壤特性 三种百合鳞茎提取物的抑菌作用 被引量:9 2008年 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了宜昌百合、岷江百合及兰州百合鳞茎甲醇提取物对革兰氏阳性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革兰氏阴性细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的抑制活性,并对3种百合鳞茎提取物的含量与抑菌活性进行了剂量-效应关系分析。结果表明:3种百合鳞茎提取物对4种细菌均具有抑制活性,对革兰氏阳性细菌的抑菌活性高于对革兰氏阴性细菌的抑菌活性,且宜昌百合和岷江百合两种野生百合鳞茎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均高于普通食用的兰州百合;3种百合鳞茎提取物的含量与抑菌活性之间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即随着提取物含量的升高,抑菌活性明显升高。 牛立新 靳磊 张延龙 郭秋菊 李红卷关键词:百合鳞茎 提取物 抑菌作用 秦巴山区六种野生百合感染3种病毒病鉴定及其田间抗病性初步评价 被引量:13 2008年 【目的】对来自秦巴山区6种野生百合(岷江百合(Lilium regale)、卷丹(Lilium tigrinum)、野百合(Lilium brownii)、大花卷丹(Lilium leichtlinii var.maximowiczii)、山丹(Lilium pumilum)、宜昌百合(Lilium leucanthum))的病毒病危害程度进行调查,并对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ic virus,CMV)、百合斑驳病毒(lily mottle virus,LMoV)和百合无症病毒(lily syptomless virus,LSV)3种病毒进行检测,旨在确定野生百合是否感染病毒及感染种类,并初步判断不同种对病毒的抗性。【方法】采用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统计方法调查野生百合病毒病发病情况,采用RT-PCR检测和克隆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不同发育时期野生百合黄瓜花叶病毒(CMV)、百合斑驳病毒(LMoV)和百合无症病毒(LSV)进行鉴定。【结果】异地栽培条件下,6种野生百合中除岷江百合外,其它5种野生百合都不同程度表现出花叶、斑驳等病毒病症状。经RT-PCR检测结果显示,岷江百合无病毒侵染,卷丹感染百合斑驳病毒(LMoV),野百合、大花卷丹、山丹和宜昌百合均被黄瓜花叶病毒(CMV)和百合斑驳病毒复合侵染。【结论】岷江百合、山丹、野百合、大花卷丹和宜昌百合在原生地不带病毒。在异地保存且有毒源存在的条件下,野生百合易感染病毒。不同种野生百合的抗病毒特性不同,岷江百合对病毒病的综合抗性最强,抗病程度为免疫;大花卷丹和宜昌百合,属中感类型;山丹、卷丹和野百合对病毒病抗性为高感类型。 王仙芝 张延龙 牛立新 吴云峰 谢松林关键词:野生百合 病毒病 RT-PCR检测 抗病性 超声波提取卷丹鳞茎中总黄酮研究 被引量:32 2007年 本文对超声波方法和传统方法提取卷丹鳞茎中总黄酮进行试验比较,同时对影响超声波提取卷丹鳞茎中总黄酮的多个因素进行正交实验分析。结果表明:超声提取总黄酮效果较好;超声波法提取的最佳方法条件为:80%乙醇,料液比1∶30,在80℃下提取40 min,连续提取2次,黄酮的总提取率可达到99.25%。 牛立新 李章念 李红卷 张延龙关键词:超声波 卷丹 总黄酮 百合鳞茎提取物抑菌活性与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相关性 本文采用了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了宜昌百合、岷江百合及兰州百合鳞茎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及沙门氏菌的抑制活性,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3种百合鳞茎提取物的次生代谢物含量,并应用相关性分析确定目标化合物。结... 靳磊 牛立新关键词:百合鳞茎 甲醇提取物 抑菌活性 次生代谢物 两种食用百合鳞茎营养成分和活性物质分析及抑菌性 被引量:26 2007年 百合是我国卫生部首批颁布的药食兼用植物之一。本研究以秦巴山区特产的卷丹为试材,与传统食用百合-兰州百合相比较,为进一步开发我国西部百合资源提供依据。 李红娟 牛立新 李章念 张延龙 张卫强关键词:食用百合 营养成分 活性物质 抑菌性 秦巴山区野生百合( Lilium spp.)的育种应用研究 被引量:5 2020年 为探索秦巴山区野生百合资源在百合育种中的应用方向及途径,获得具有其独特遗传背景的育种材料,将秦巴山区野生百合的抗病毒及独特观赏特性等优良遗传性状逐渐渗到栽培品种中去。该研究借助切割柱头杂交及胚抢救技术,选取6种秦巴山区野生百合[岷江百合(Lilium gegale)、宜昌百合(L.leucanthum)、山丹(L.pumilum)、野百合(L.brownii)、宝兴百合(L.duchartrei)、川百合(L.davidii)]以及亚洲百合(Asiatic hybrids,AA)品种‘Elite’、东方百合(Oriental hybrids,OO)品种‘Sorbonne’、‘Siberia’和‘Marlon’、OT百合(Oriental×Trumpet hybrids,OT)品种‘Yelloween’、‘Serano’、‘Corel′door’进行了32组共计263朵花的(品)种间杂交,并针对膨大变软的果实剥离可供离体培养的胚及胚囊进行胚抢救。结果表明:(1)不同杂交组合坐果率、胚获得及萌发率呈现出较大差异,综合坐果率为11.4%,对30个膨大的果实中共计38个可供离体培养的胚及胚囊进行胚抢救,有7株最终萌发。(2)以野生百合为父母本的12组杂交组合中,6组获得了膨大果实,得到6株杂交后代。(3)栽培百合做母本,野生百合做父本的20组杂交组合中,共9组获得了膨大果实,除‘Elite’×山丹可直接收获种子外,共得到1株杂交后代。(4)以岷江百合及宜昌百合为亲本的远缘杂交TT×AA及回交OT×TT成功获得杂种后代。(5)秦巴山区6种野生百合在远缘杂交中获得育种后代的几率存在较大差异,宜昌百合和岷江百合获得后代几率较高,宝兴百合获得后代几率较低,野百合未获得后代。以上结果表明,岷江百合和宜昌百合为母本的TT×AA杂交和宝兴百合为父本的TT×AA杂交以及岷江百合和宜昌百合为父本的OT回交,为三种百合的育种利用提供了新途径,野百合的育种应用途径需要继续探索。 王仙芝 牛立新 谢松林 罗建让关键词:百合 远缘杂交 胚抢救 杂种后代 百合属4种植物的核型研究 被引量:28 2006年 采用常规压片法对4种百合属植物野百合(L.brow n ii F.E.B row n ex M ie llez.)、兰州百合(L.d av id iiDuchartre var.un icolor(Hoog.)Co Hon.)、川百合(L.d av id ii Duchartre)、湖北百合(L.henry i B aker)进行了核型研究.结果表明,4种百合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24,核型除川百合为3A外,其余3种均为3B型.核型公式分别为:野百合2n(2x)=24=4m(2SAT)+2sm(2SAT)+4st+14t,兰州百合2n(2x)=24=2m(2SAT)+2sm+10st(2SAT)+8t+2T,川百合2n(2x)=24=2m(2SAT)+2sm+12st(3SAT)+8t,湖北百合2n(2x)=24=4m+18st+2t,其中湖北百合染色体核型为首次报道.通过比较发现,兰州百合与川百合的核型最为相似,亲缘关系相近;核型不对称性为兰州百合>川百合>野百合>湖北百合,以湖北百合的核型较为原始. 戴小红 张延龙 牛立新关键词:百合属 核型 染色体 秦巴山区野生山丹百合DNA提取与RAPD反应体系建立 被引量:9 2008年 以秦巴山区野生山丹百合幼嫩叶片为材料,采用常规CTAB法提取百合基因组DNA,得到的DNA基本能满足RAPD-PCR分析。通过单因素逐一递进优化,得到在20μL的PCR反应体系中,野生山丹百合RAPD分析的最佳反应体系为:40 ng的模板DNA,0.4μmol/L随机引物,2.25 mmol/L Mg2+,0.2 mmol/LdNTPs,Taq DNA聚合酶1.5U,1×buffer缓冲液,ddH2O补足20μL。RAPD扩增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4 min,94℃30 s,37℃45 s,72℃90 s,35个循环,最后72℃10 min,4℃保存。该反应体系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及可重复性。 钟海丰 张延龙 牛立新关键词:DNA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