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64032)
- 作品数:3 被引量:8H指数:2
- 相关作者:曾强李根生蒲燕王德明更多>>
- 相关机构:新疆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攀枝花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冶金工程更多>>
- 地下煤火热源强度模型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在前期火区控制体基本模型研究基础上,分析了火区动态平衡过程及火区煤燃烧状态。分别从微观和宏观层面给出了基于煤氧燃烧反应动力学参数的火区控制体热源强度模型和基于单位质量煤燃烧需氧量、放热量及烟气流量的火区控制体热源强度模型,结合实际火区监测数据进行了火区宏观热源强度的数值计算。
- 曾强王德明
- 关键词:矿山安全计算方法
- 准东大井矿区主采煤层自燃氧化特性试验研究被引量:5
- 2017年
- 采用程序升温氧化试验装置对准东大井矿区主采Bm煤层进行了氧化特性试验。研究了其不同粒径煤样自燃临界温度TC、CO初始温度、格雷哈姆指数及CO、O2随温度的变化和其它CnHm气体初始温度。试验表明:在该试验条件下,CO初始温度随煤样粒径的减小而增加,平均CO初始温度为66.37℃;随煤样粒径减小,临界温度有所增加,平均临界温度为154.73℃;Ta-TCO段平均耗氧速率为0.2454mL/min·℃-1,TCO-Tb段平均耗氧速率为4.0049 mL/min·℃-1;随氧化进程继续(即TCO-Tb段),80~100目粒径煤样温度耗氧速率高于120~140目、160~180目粒径煤样耗氧速率,表明该阶段其反应活性大于其他粒径实验煤样反应活性;70~100℃范围内实验煤样R3较R1、R2表征作用更明显;根据氧化特性实验数据,可将CO、温度、O2浓度、格雷哈姆指数R3及C2H4、C2H6、C3H8作为矿井防灭火监测指标指导采场煤自燃火灾防治。
- 曾强李根生金士魁蒲燕娄芳
- 关键词:临界温度耗氧速率
- 基于MIVM神经网络模型对合金组元活度的预测被引量:1
- 2019年
- 为了使用分子相互作用体积模型(molecular interaction volume model,MIVM)准确便捷预测出合金溶液中组元的活度,建立了活度预测的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模型和算法,模型的输入层为合金溶液中组元的实验活度系数,输出层为分子对位能相互作用参数,隐含层设定为一层。采用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模型各结构参数,在遗传算法中使用合金溶液中组元的无限稀活度系数的实验值和理论值的偏差作为适应度函数,以偏差最小为目标进行优化以保证BP神经网络的有效性。最后以Pb-Bi,Sn-Bi,Sn-Pb,Fe-Cu二元合金溶液中组元活度预测为例对BP神经网络模型和算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组元活度预测值与实验值之间的平均相对误差均小于4%,绝对偏差小于0.78,能满足工程计算要求。
- 周兰花曾富洪
- 关键词:活度遗传算法BP神经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