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7AA10Z181)

作品数:11 被引量:30H指数:4
相关作者:王乃元李毓王洪飞仇秀丽梁康迳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农业科技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杂交
  • 8篇杂交稻
  • 5篇性状
  • 5篇水稻
  • 4篇育种
  • 4篇不育
  • 3篇相关性状
  • 3篇产量相关性状
  • 2篇雄性不育
  • 2篇农艺
  • 2篇农艺性
  • 2篇农艺性状
  • 2篇基因
  • 2篇不育系
  • 1篇新质源不育系
  • 1篇雄性不育恢复...
  • 1篇雄性不育系
  • 1篇选育
  • 1篇野生
  • 1篇野生稻

机构

  • 13篇福建农林大学
  • 3篇福建省农业科...
  • 1篇教育部

作者

  • 13篇王乃元
  • 10篇李毓
  • 8篇仇秀丽
  • 7篇王洪飞
  • 6篇梁康迳
  • 4篇王颖
  • 2篇周卫营
  • 2篇韦新宇
  • 2篇赵建亚
  • 2篇柯蓓
  • 2篇张瑛英
  • 2篇庄伟建
  • 2篇张敏
  • 1篇胡启亮
  • 1篇陈启军
  • 1篇陈爱媚
  • 1篇洪国琴
  • 1篇黄达彪
  • 1篇蔡华镇
  • 1篇曹榕平

传媒

  • 3篇福建农林大学...
  • 2篇福建农业学报
  • 2篇作物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亚热带农业研...
  • 1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全国植物分子...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09
  • 3篇2008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质源CMS-FA杂交稻系统的亲本资源筛选被引量:9
2008年
用新质源雄性不育系金农1A(CMS-FA)作母本,分别与来自10个国家和国内13个省份的220个水稻品种组配成杂交种,考察F1代的花粉染色率、套袋结实率和自然结实率。在F1代中,当这3项育性指标均≤10%时,显示父本品种具有雄性不育保持能力,因而将其划分为保持系资源;当3项育性指标均≥80%时,显示父本品种具有雄性不育恢复能力,将其划分为恢复系资源;此外的其他父本品种,即3项育性指标中任何一项指标>10%或<80%,既不能作为保持系,也不能作为恢复系,被划分为非杂交稻亲本资源。在220个水稻品种中,可作为金农1A保持系的有122个,占55.5%;未发现恢复系亲本;非杂交稻亲本品种有98个,占44.5%。CMS-FA型的杂交稻亲本资源利用率为55.5%。对照野败型不育系珍汕97A(CMS-WA)的保持系亲本品种有44个,占20.0%;恢复系亲本品种42个,占19.1%;非杂交稻亲本品种134个,占60.9%。CMS-WA型的杂交稻亲本资源利用率为39.1%。CMS-FA系统比CMS-WA系统的亲本稻种资源利用率高16.4个百分点,尤其是保持系资源利用率高35.5个百分点(近1.8倍)。国外品种的育性普遍低于国内品种。
王乃元梁康迳李毓王颖王洪飞仇秀丽韦新宇张瑛英柯蓓赵建亚
关键词:保持系
新质源杂交稻研究和育种
1提出"植物细胞质-细胞核多育性基因基础上的核质互作雄性不育"假说作者分析几十年国内外植物雄性不育遗传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植物细胞质-细胞核多育性基因基础上的核质互作雄性不育"假说。1)在作物的细胞质和细胞核分别存在许...
王乃元梁康迳李毓仇秀丽周卫营
文献传递
新质源水稻不育系金农2A配制组合的杂种优势被引量:2
2014年
利用金农2A为母本与生育期接近的5个父本进行配组,以汕优63作对照进行品比试验,考查金农2A配制组合的生育期、株高、穗长、穗粒结构等性状及产量表现,并对金农2A配制组合的产量相关性状与产量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金农2A配制组合产量高,杂种优势强,竞争优势为2.99%-14.36%,平均为7.96%,表明金农2A配合力好;配制组合的产量与株高、穗长、穗粒数和结实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有效穗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穗长、结实率和穗粒数。
仇秀丽王洪飞王乃元
关键词:新质源不育系杂种优势产量相关性状
新质源(CMS-FA)杂交稻育种技术探索与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依据"植物细胞质-细胞核多育性基因基础上的核质互作雄性不育"遗传学原理,通过系统探索研究,从野生稻中发掘一种与野败(CMS-WA)型、红莲(CMS-HL)型恢保关系不同的新型雄性不育细胞质,称为新质源(CMS-FA)。选育鉴定了系列新质源优质米不育系。育成首个新质源杂交稻金农2优3号参加福建省水稻新品种区域试验,2007-2008两年平均比对照增产9.07%,稻米品质符合三等食用籼稻品种品质规定要求。新质源杂交稻丰富了杂交稻细胞质遗传多样性,提高杂交稻稻米品质和产量潜力,实现杂交稻高产和优质统一,为继续推进杂交稻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王乃元
关键词:杂交稻
干扰隐花色素Cry1a与Cry1b基因的表达对水稻若干农艺性状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利用已公布的水稻Cry1a与Cry1b基因序列设计引物,PCR扩增基因部分片段,构建了一个包含2个隐花色素基因片段的ihpRNA表达载体pSC1301-347-Cry1aCry1b,并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水稻,以期同时导致这2个基因功能缺失.根据转基因植株主要农艺性状的表现,初步分析了Cry1a与Cry1b对水稻重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基因水稻开花期推迟16 d,株高增加明显,粒型显著变长,而其他所观察的性状无明显改变.
李毓庄伟建庄春红王乃元戴飞
关键词:水稻隐花色素农艺性状
野生稻在种间杂交育种中利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9年
野生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拥有了极其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许多优良特性,是水稻育种重要的基因库,对解决粮食安全与维护人类生存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野生稻与栽培稻种间杂交,可以把野生稻的优异基因转移到栽培稻中,提高栽培稻的育种和生产水平。本文综述了野生稻资源在种间杂交育种上的成就、野生稻利用的主要途径、稻种间杂交的困难、解决方法及今后的研究展望。
仇秀丽王洪飞王乃元
关键词:野生稻资源种间杂交水稻育种
水稻新质源(CMS-FA)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遗传被引量:10
2008年
发掘水稻新型雄性不育细胞质源CMS-FA,育成系列优质米不育系和系列新质源恢复系,在组配成强优势杂交稻组合的基础上,研究新质源雄性不育恢复系的恢复基因遗传。采用新质源(CMS-FA)不育系金农1A与恢复系金恢3号杂交获得杂交F1和F2代种子。用F1分别与不育系或保持系回交,获得(不育系//不育系/恢复系和不育系/恢复系//保持系)2个测交群体。同时种植P1、P2、P3、F1、F2、B1F1和B2F1等群体,考察花粉染色率、套袋结实率和自然结实率,卡平方测验遗传分离适合度。结果表明,不育系与恢复系杂交F1代正常可育,育性恢复(可育)基因为显性遗传。F2代分离出可育︰不育适合3︰1,育性恢复(可育)基因为1对显性基因控制。B1F1和B2F1代2个测交群体的可育︰不育都适合1︰1分离规律,验证了F2代育性恢复(可育)单基因的遗传模式。暂时确定新质源(CMS-FA)核质互作三系的基因型为不育系S(SS)、保持系F(SS)和恢复系S(FF)。
王乃元梁康迳李毓王颖王洪飞仇秀丽
关键词:杂交稻雄性不育育性恢复基因
2001~2010年福建水稻品种现状分析被引量:10
2011年
分析比较2001~2010年福建省审定152个水稻品种的育种途径、主要不育系以及审定品种的产量、抗性、品质等主要性状。结果表明:三系法杂交稻组合133个,占87.5%;二系法杂交稻组合13个,占8.6%;常规稻品种6个,占3.9%。三系法仍然是当前福建省水稻育种主要方法。146个杂交稻组合使用了55个不育系,其中三系法不育系47个,占85.5%,二系法不育系8个,占14.5%;有Ⅱ-32A、龙特甫A、冈46A、D62A、谷丰A、天丰A、金23A、和SE21S等8个不育系配组5个杂交稻组合以上,是目前福建省杂交稻育种的主要不育系。稻谷单产比对照增产6%以上(含6%)、中感稻瘟病以上(含中感)、米质达三等部颁食用籼米标准以上(含三等)和直链淀粉含量在15%~20%之间等4项品种性状,其中3项品种性状达标的有:Ⅱ优沈98,乐优94,eⅡ优315,Ⅱ优039,闽丰优3301,秋优125、玉优一号,江优明62、两优航2号和金农2优3号等10个品种;4项品种性状达标的有金农2优3号。
黄达彪陈美容周卫营白玉洁杨小飞蔡华镇张敏曹榕平许镜炜李毓王乃元
关键词:水稻
CMS-FA胞质杂交稻不育细胞质和核质互作的遗传效应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利用4个CMS-FA胞质不育系、相应保持系和3个恢复系,研究不育细胞对11个产量相关性状的细胞质效应和核质互作效应.结果表明:CMS-FA胞质杂交稻不育细胞质对千粒重和生育期性状表现出显著正效应,对穗颈长性状表现出显著负效应,其他性状的不育细胞质效应不显著;单株穗数、千粒重、每穗总粒数、结实率、株高,穗长、穗颈长和生育期等性状的核质互作效应均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不育胞质与核基因的互作使杂种F1的平均基因型预测值、群体平均优势和群体超亲优势在株高和穗颈长上得到明显增加;CMS-FA胞质杂交稻不育细胞质无不良细胞质效应,不育系可恢复性好,可作为杂交稻育种的优良不育胞质加以利用.
仇秀丽王洪飞王乃元李毓梁康迳
关键词:杂交稻细胞质效应核质互作产量相关性状
新质源杂交稻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新质源杂交稻育种技术研究取得主要进展,包括:1.育性基因遗传研究取得进展研究表明,新质源(CMS-FA)杂交稻遗传系统的育性基因分别由1个细胞质不育基因S、1对细胞核育性保持基因SS和1对细胞核育性恢复基因FF控制。他们
王乃元梁康经李毓王颖王洪飞仇秀丽韦新宇柯蓓张瑛英赵建亚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