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C201129) 作品数:5 被引量:6 H指数:2 相关作者: 王艳 刘丽萍 鲁振强 杨峰山 更多>> 相关机构: 黑龙江大学 教育部 更多>> 发文基金: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生物学 农业科学 文化科学 更多>>
五种杀菌剂及其复配制剂对葡萄黑痘病菌的生物测定 2014年 本文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五种杀菌剂对葡萄黑痘病菌(Sphaceloma ampelinum de Bary)的室内生物活性。结果表明:12.5%腈菌唑EC,32.5%烯唑醇WP的EC50分别为0.0507微升/升、0.0839微升/升;20%银果WP和20%银泰EC的EC50分别为34.1597微升/升、62.1856微升/升。均高于50%多菌灵WP的生物活性。根据"按比例混合法"复配银泰和腈菌唑,结果表明:银泰和腈菌唑按5∶1比例复配有明显增效作用,其共毒系数大于200。按1∶1,1∶2比例复配略有增效作用,其共毒系数大于125。 王艳 刘丽萍关键词:银泰 腈菌唑 复配制剂 单体附加系甜菜M14与异缘三倍体甜菜(VVC)核型比较分析 被引量:3 2014年 为了深入研究和探明单体附加系甜菜M14高频传递的机理,通过压片的方法,利用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测定了染色体的绝对长度、相对长度、着丝点位置、长臂、短臂及臂比。并与异缘三倍体甜菜VVC、白花甜菜及栽培甜菜进行了染色体核型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甜菜M14与VVC杂种细胞中附加的白花甜菜染色体绝对长度范围分别为1C:2.82±0.07μm和2.61~3.54μm;普通栽培甜菜绝对长度为1.94~2.89μm,通过实验得出的最终结论是甜菜各物种的染色体是稳定的。附加的一条白花甜菜染色体上的特异基因至使单体附加系甜菜M14的高频传递特性得以表达,栽培甜菜和白花甜菜的种间杂交,通过自然重组能够将有益基因导入栽培甜菜中来。实验数据可作为分析及鉴定单体附加系甜菜M14高频传递的重要论据及其深入研究的理论基础。 刘丽萍 王艳 杨峰山 鲁振强关键词:染色体组型 去壁低渗法制备无融合生殖甜菜M14染色体标本 2013年 无融合生殖甜菜M14单体附加系为19条染色体甜菜,其中附加1条白花甜菜第9号染色体。为了探明无融合生殖甜菜M14的细胞及胚胎学机理,介绍了一种快速、简便观察分析无融合生殖甜菜染色体标本的制片方法及操作流程。取甜菜根尖分生区部位用0.2 mmol/L 8-羟基喹啉预处理,经前低渗的材料需先用甲醇∶冰醋酸(3∶1)固定4 h,再酶解去壁、后低渗,酶解时间大约0.5~2.0 h。利用滴片或凃片法通过荧光显微技术观察染色体标本,可以更加清晰地观察到染色体的自然裸露状态,附加的1条白花甜菜染色体游离于栽培甜菜染色体之外,更易于识别。此方法适用于无融合生殖甜菜,可为后续的染色体微分离及Fish荧光原位杂交等提供前提条件和技术保障。 刘丽萍 王艳关键词:染色体制片 应用胚珠切割及子房透明技术观察无融合生殖甜菜M14胚囊发育 被引量:1 2012年 介绍了一种快速简便观察分析无融合生殖甜菜胚囊发育过程的制片法。通过剥离胚珠,并对胚珠珠孔端进行再次切割和分离,经过固定和脱水,用冬青油整体透明及丁香油封片,在OLYMPUS-BX51型荧光显微镜下通过荧光技术观察发育中的胚囊产生自发荧光,可分辨出胚囊的内部结构。用FPA和4%戊二醛两种固定液效果不同,后者效果更佳。 刘丽萍 王艳关键词:胚囊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