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13)

作品数:50 被引量:349H指数:10
相关作者:郭丽梅陈曦高树生才博胡志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长江大学天津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9篇石油与天然气...
  • 10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3篇油藏
  • 10篇低渗
  • 9篇油田
  • 9篇储层
  • 7篇压裂
  • 7篇砂岩
  • 5篇低渗透
  • 5篇油层
  • 5篇气藏
  • 5篇气田
  • 4篇润湿
  • 4篇润湿性
  • 4篇渗流
  • 4篇剩余油
  • 4篇盆地
  • 4篇钻井
  • 3篇低渗透油藏
  • 3篇地层
  • 3篇性能评价
  • 3篇盐岩

机构

  • 24篇中国石油天然...
  • 12篇长江大学
  • 10篇天津科技大学
  • 7篇中国石油
  • 6篇天津现代职业...
  • 5篇华北油田
  • 4篇中国石油化工...
  • 3篇教育部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中国石油集团...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枣庄学院
  • 1篇中国石油勘探...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海油能源发...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10篇郭丽梅
  • 6篇陈曦
  • 5篇高树生
  • 5篇才博
  • 3篇胡志明
  • 3篇丁云宏
  • 3篇叶礼友
  • 3篇欧阳永林
  • 3篇陈岩
  • 3篇卢拥军
  • 3篇王新海
  • 3篇曾庆才
  • 3篇包世海
  • 3篇李新豫
  • 2篇代春萌
  • 2篇潘春孚
  • 2篇郭晓龙
  • 2篇武首香
  • 2篇吴国涛
  • 2篇杨振周

传媒

  • 9篇石油天然气学...
  • 4篇石油学报
  • 4篇科学技术与工...
  • 3篇精细石油化工
  • 3篇钻井液与完井...
  • 3篇长江大学学报...
  • 2篇油气井测试
  • 2篇长江大学学报...
  • 2篇重庆科技学院...
  • 2篇岩性油气藏
  • 1篇中国地质
  • 1篇科技导报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钻采工艺
  • 1篇国外测井技术
  • 1篇北京石油化工...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辽宁工程技术...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化工技术与开...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10篇2016
  • 9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7篇2012
  • 7篇2011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钻井废泥浆絮凝脱水固化处理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以海上油田水基钻井废泥浆为试验对象,采用化学固液分离法,加入不同絮凝剂脱水,并用水泥作为固化剂对脱水后的泥饼进行固化处理制成建筑材料。结果表明:钻井废泥浆经稀释后才能实现固液分离。当钻井废泥浆稀释比为4.00时,加入150 mg/kg阴离子絮凝剂A1920PAM,处理后钻井废泥浆泥饼含水率最低降至35.33%;水泥固化块中钻井废泥浆泥饼最佳加入比为25%,此时既能满足大部分建筑材料强度要求,又能大量固化钻井废泥浆;对水泥固化后的材料用水浸泡测定浸出液中主要污染物,结果显示,浸出液中COD_(Cr)、重金属等污染物浸出量均低于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
陈曦郭丽梅喻可喆武首香
关键词:钻井废泥浆固液分离絮凝建筑材料
高压气体微管流动机理被引量:3
2015年
为了研究微管实验真实的流动情况,将3种管径(10μm、5μm和2μm)的熔融石英微圆管分别以串联、并联的方式,接入自主研发的高压微管夹持器,研究了气体在微管流动过程中的压力分布规律和流量变化特征。实验结果表明:5根相同管径(10μm)微管串联时,入口压力越高,气体压缩效应越显著,压力分布更趋于呈非线性,同时微管末端动能损失和节流效应越明显,这进一步解释了高压条件下气体微管流动偏离经典Hagen-Poiseuille理论的原因,为高压条件下新型气体流量方程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3根不同管径的微管并联时,管径大的微管是气体主要流动通道,管径小的微管气体几乎不流动,但提高注入压力可使中等管径的导流能力适度增加,同时结合不等径毛管束模型与气体流量方程,可以解释和验证低渗透多孔介质渗流特性机理。
常进高树生胡志明薛慧
关键词:微管并联
非常规储层体积改造中岩石脆性特征的判别方法被引量:16
2012年
水平井钻井+体积改造技术是非常规领域实现突破的关键。研究储层的脆弹性特征是储层是否适合体积改造的核心问题,通过岩石力学分析、全岩分析及核磁扫描等方法,建立岩心剪切破坏观察、脆性指数计算、断裂韧性计算和岩心CT与岩石力学结合的一套用于评价储层脆性特征的综合研究方法。
才博丁云宏卢拥军王晓冬杨振周孙豪吴国涛
关键词:岩石力学断裂韧性
基于蒙特卡洛原理的低渗致密砂岩气藏井间干扰概率模拟方法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低渗致密砂岩气藏储层非均质性强,气井泄气范围差异大,井网加密优化时气井之间是否干扰以及干扰程度存在不确定性;针对该问题需要开展井间干扰概率模拟方法研究。为此,提出使用干扰井数比例和干扰储量比例两个指标衡量干扰程度大小;并基于地质统计原理和蒙特卡洛随机模拟方法,建立了相邻气井两种井间干扰模式下干扰储量评价数学模型,形成了不同井网密度时井控储量概率、干扰井数比例概率和干扰储量比例概率模拟评价流程。以苏里格某区块为例探讨了井间干扰程度随井网加密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井网不断加密干扰井数比例迅速增加,并很快达到接近100%的水平,干扰储量比例增长速度明显慢于干扰井数比例;而且同一井网密度时干扰储量比例小于干扰井数比例。合理井网优化应更加侧重对干扰储量比例的考量。实例模拟结果与矿场动态相符,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评价井间干扰程度,为井网优化部署提供科学依据。
孙玉平陆家亮万玉金韩永新唐红君关春晓
关键词:低渗致密砂岩井间干扰井网加密数学模型
靖安油田ZJ2井区延10油层开发特征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对靖安油田ZJ2井区延10油层开发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分析了延10油层地质、含水上升规律、地层压力变化规律及其产量递减规律。总结出延10油层在开发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解决方案,为靖安油田ZJ2井区延10油层和整个靖安油田高效稳产开发提供了依据。
陈波张宙
束鹿凹陷致密油复合体积压裂技术被引量:17
2015年
针对制约束鹿凹陷致密油储层改造瓶颈问题,以储层改造为核心,逆向设计,利用物模与数模方法论证体积压裂可行性,优选针对性压裂液体系,形成了提高砾岩-泥灰岩裂缝复杂化程度的清洁酸压与加砂压裂结合的特色体积改造压裂技术:1开展储层脆性、裂缝弱面、两向应力差等体积改造地质条件分析,结合数模结果得出体积压裂的可行性;2开展3种完井方式与5种改造工具的配套优选,形成利于提高排量促进复杂缝网形成的"筛套结合"完井方式;3针对储层超低渗易伤害的特点,进行低伤害酸液和新型液体评价实验,形成与储层配伍和低伤害特点的清洁酸与新型压裂液体系;4针对砾岩、泥灰岩不同岩性,开展清洁转向酸裂缝刻蚀实验,利用岩板进行酸与支撑剂的裂缝导流能力优化,提出砾岩、泥灰岩酸压与加砂压裂相结合的复合改造新工艺;5形成束鹿凹陷致密油改造现场高效施工及压后分层求产的配套技术。通过该种技术在束探1H等3口井15段改造中的综合应用,稳定日产油量由以往的1.2t/d提高到11.3t/d。
才博赵贤正沈华赵安军蔡军吴刚王东明钟小军罗玉财
关键词:体积压裂酸压导流能力
微乳助排剂的研制及性能评价被引量:7
2017年
采用两性表面活性剂、双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为主剂、添加助剂及油相,复配得到了具有低表面张力和低界面张力的微乳液,并对其粒径、热稳定性、改善水润湿性能力、与压裂液配伍性及返排提高率进行评价,得到了具有优异助排效果的微乳液体系。结果表明:该体系粒径分布约80nm,其表面张力平衡值约26.0mN/m,与煤油间界面张力最低可降至<0.1mN/m,可改善云母表面润湿性,与其接触角最高改善约70°,返排提高率最高达到了29.72%;微乳液具有一定的耐温性,且与压裂液、添加剂和破胶液配伍性良好。
陈曦郭丽梅高静
关键词:微乳液润湿性
特低渗透油藏动态缝作用下的合理注水技术政策被引量:9
2016年
动态缝是特低渗透油藏主要的储层非均质特征,对水驱波及效率和最终采收率有重要影响。根据动态监测资料和生产数据分析了动态缝对水驱开发的影响,探讨了动态缝的作用机理和控制因素,针对动态缝的开采动态反映特征,提出了根据开采动态规律优化注水技术政策的思路和方法,建立了长庆特低渗透油藏的吸水程度与注水压力、注水强度及油井产量、含水与压力的关系图版.研究认为,制定并采取合理的注水技术政策,可以有效控制和利用动态缝,提高特低渗透油藏水驱波及体积和开发效果,长庆DZ区合理注水技术政策为最大注水压力、注水强度界限分别为17 MPa和3.0 m^3/d.m,合理油井压力保持水平为原始地层压力的110%~130%。
侯建锋王友净胡亚斐李军诗赵辉
关键词:特低渗透油藏注水
隔夹层对巨厚砂岩油藏注气开发的影响——以塔里木盆地东河1油田石炭系油藏为例被引量:28
2015年
塔里木盆地东河1油田石炭系油藏为巨厚砂岩储层,层内发育的隔夹层对注气开采有重要影响,其对注气的封隔能力决定了注气提高采收率是采用分层动用还是整体动用的开发策略。通过隔夹层岩心物性测试和气体突破压力测试实验,再结合数值模拟计算,研究了注气时隔夹层的封隔能力。实验结果表明:隔夹层渗透率以小于0.01 mD为主,其渗流能力低;干岩心突破压力较低,但一旦被水或油饱和,突破压力大幅度增大,其封隔能力也大幅度增强,岩心的封隔能力则主要受渗透率和隔夹层内流体饱和度的影响。数值计算表明:对渗透率为0.008 mD、厚度为0.2 m的隔夹层,当隔夹层连续时,注气过程中通过隔夹层窜流到临近小层的气窜量不到总注气量的5%,这说明连续隔夹层对注气具有很强的封隔能力;当隔夹层不连续时,隔夹层的展布范围则对其封隔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范坤朱文卿周代余高树生邵光强胡志明
关键词:东河油田隔夹层
川中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储层含气性预测被引量:6
2016年
川中须家河组气藏为典型的大面积、低丰度、致密岩性气藏类型,资源潜力巨大,是四川盆地增产上储重要层系;但该类气藏储层薄、非均质性强、气水关系非常复杂,如何提高含气富集区(甜点)预测精度和建立气水识别方法是须家河组气藏勘探开发最关键的问题。从储层岩石物理分析和模型正演等基础研究入手,深入分析不同岩性组合下气层和水层的振幅随偏移距变化(amplitade variation with offset,AVO)响应特征,建立了一套以AVO叠前道集、近远道叠加剖面对比分析为基础,AVO主振幅主频率技术为核心的须家河组致密气藏检测及气水层识别新思路和新方法,生产应用效果显著。
包世海李新豫欧阳永林曾庆才陈胜王兴张连群
关键词:气藏预测气水识别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