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078322)

作品数:8 被引量:104H指数:8
相关作者:赵庆新闫国亮康佩佩于俊超李东华更多>>
相关机构:燕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建筑科学

主题

  • 6篇混凝土
  • 3篇徐变
  • 2篇弹性模量
  • 2篇动弹性模量
  • 2篇水泥
  • 2篇水泥基
  • 2篇水泥基材
  • 2篇水泥基材料
  • 2篇相对动弹性模...
  • 2篇抗冻
  • 2篇抗冻性
  • 2篇混凝土抗冻
  • 2篇混凝土抗冻性
  • 2篇混凝土徐变
  • 2篇钢纤维
  • 1篇冻融
  • 1篇冻融循环
  • 1篇再生骨料
  • 1篇再生骨料混凝...
  • 1篇砂浆

机构

  • 8篇燕山大学

作者

  • 8篇赵庆新
  • 2篇康佩佩
  • 2篇于俊超
  • 2篇闫国亮
  • 1篇李东华
  • 1篇王帅
  • 1篇孔才华
  • 1篇刘晓晨
  • 1篇许宏景
  • 1篇张津瑞
  • 1篇李扬
  • 1篇赵冉冉

传媒

  • 3篇硅酸盐学报
  • 2篇建筑材料学报
  • 1篇硅酸盐通报
  • 1篇燕山大学学报
  • 1篇土木建筑与环...

年份

  • 1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炭黑掺量对水泥基材料微波吸收性能的影响及机理被引量:12
2011年
以隧道效应理论为基础建立炭黑水泥基复合材料(carbon black-filled cement-based composites,CBCC)的隧道电阻率模型,推导隧道电阻率与材料内部微观结构参数、载流子运动参数以及外加电场强度的关系表达式,反映CBCC材料的隧道电阻率与宏观炭黑体积掺量V以及炭黑粒子直径D之间的内在关系。以该模型为指导,探究炭黑体积掺量对水泥基复合材料电学性质和微波吸收效能的影响机理,并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炭黑体积(下同)掺量是主导其吸波性能的关键因素,随着炭黑掺量的逐渐增加,反射率曲线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特性;炭黑掺量为7.5%~10.0%时,CBCC材料处于渗流区,即电阻率突变区,极化和传导损耗共同发挥作用,材料表现出良好的微波吸收效能,特别当炭黑掺量达到10.0%时,各种吸收损耗发挥到极限,在整个X测试波段(8.0~12.5GHz)的反射值均低于-10dB,且随着入射频率的增加反射率下降,吸波效能显著增强。
赵庆新张津瑞赵冉冉
关键词:炭黑隧道效应
钢纤维对混凝土徐变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9
2013年
为了研究钢纤维对混凝土抗压徐变性能的影响,在(20±2)℃,相对湿度为(60±5)%的环境中测试了基准混凝土和体积掺量为1%、2%和3%钢纤维混凝土的徐变性能。结果表明:钢纤维可以有效地提高混凝土抵抗徐变的能力,钢纤维掺量为2%时,相对于基准组混凝土其1a徐变度降低了25.1%;钢纤维与混凝土基体的界面层会增大混凝土的徐变,过高的钢纤维掺量使得混凝土内界面层增多,不利于发挥钢纤维对徐变的抑制作用,钢纤维掺量为3%时,相对于基准组混凝土其1a徐变度仅降低了15.5%。
于俊超赵庆新
关键词:钢纤维混凝土徐变界面层
橡胶粉改性再生骨料混凝土抗冻性研究被引量:17
2012年
以相对动弹性模量和质量变化率作为评价指标,研究了水灰比为0.45的基准混凝土及再生骨料掺量(质量分数)为25%、50%和75%的混凝土在水中和3.5%氯化钠溶液中的抗冻性,并掺入细骨料体积5%和10%的橡胶粉对其改性。结果表明:混凝土的抗冻性随再生骨料掺量的增加而下降;再生骨料掺量为25%和50%时,其对抗冻性的影响较小,掺加橡胶粉可有效改善混凝土的抗冻性;再生骨料掺量为75%时,其对抗冻性影响显著,掺加橡胶粉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与基准组混凝土相比,最大冻融循环次数仍下降30%以上;水冻的破坏特征为相对动弹性模量下降过大,掺入5%橡胶粉的抗冻性能最好;盐冻的主要破坏特征为质量变化率超过规定要求,掺入10%橡胶粉的抗冻性能最佳;橡胶粉对抗盐冻性能的改善明显优于抗水冻性能。
杨洪生王帅赵庆新
关键词:再生骨料混凝土橡胶粉抗冻性相对动弹性模量
受损混凝土抗硫酸盐腐蚀性能被引量:22
2012年
采用干湿循环的实验方法研究了C30基准混凝土及损伤度为0~0.1、0.1~0.2、0.2~0.3的受损混凝土试件抗硫酸盐腐蚀性能。以质量变化率和相对动弹模量作为评价指标,分析了损伤度对混凝土抗硫酸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受损混凝土抗硫酸盐腐蚀性能变差,与基准混凝土相比,损伤度为0~0.1的混凝土试件抗硫酸盐腐蚀性能略有下降,130次干湿循环后的相对动弹模量仍高于60%,为基准组的94%,可忽略损伤度对其影响;当损伤度超过0.1后,混凝土抗硫酸盐腐蚀性能显著下降,90次干湿循环后的相对动弹模量已低于60%。
赵庆新李东华闫国亮康佩佩
关键词:混凝土硫酸盐腐蚀干湿循环
聚丙烯粗纤维对混凝土徐变性能的影响被引量:9
2013年
选取比较常用的纤维掺量,以普通聚丙烯纤维和钢纤维作参照,研究了聚丙烯粗纤维对混凝土加载1 a后抗压徐变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其机理,结果表明:尽管普通聚丙烯纤维和聚丙烯粗纤维材质相同,但由于其体积掺量相对较小,对混凝土受力后的变形行为作用不大,可以忽略其对混凝土徐变性能的影响;钢纤维的外形尺寸、体积掺量以及在混凝土内的分布均与聚丙烯粗纤维相似,但可以凭借其较高的弹性模量抑制混凝土的抗压徐变;而低弹性模量的聚丙烯粗纤维对混凝土弹性模量及内部缺陷影响较大,明显削弱了混凝土抵抗徐变的能力,聚丙烯粗纤维混凝土1 a徐变度较基准混凝土增大了17.0%。
于俊超赵庆新李迎华魏会林李扬
关键词:钢纤维混凝土徐变
应力损伤对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1
2013年
应用超声波波速来定义混凝土的损伤度,采用混凝土快速碳化试验方法研究了基准混凝土及损伤度为0.05,0.12,0.19,0.27的应力损伤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结果表明:应力损伤混凝土的碳化规律与基准混凝土相似,其碳化深度随时间的变化亦符合指数形式;混凝土的碳化深度随损伤度的增加而增大.为定量分析应力损伤的影响程度,定义损伤影响因子KD来描述应力损伤对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影响,KD与损伤度D呈线性关系.通过对混凝土碳化耐久性的分析发现,应力损伤对混凝土碳化寿命影响较大,当损伤度D达到0.27时,其碳化寿命仅为基准混凝土的0.39.
赵庆新许宏景闫国亮
关键词:混凝土碳化
水泥净浆—砂浆—混凝土的徐变相关性被引量:9
2014年
为分析净浆、砂浆、混凝土徐变规律的相关性,在温度为(20±2)℃、相对湿度(60±5)%的试验条件下,测试了33%荷载水平,水胶比为0.37,磨细矿渣和粉煤灰分别以0%、30%、60%等质量替代水泥时水泥基材料的徐变度。试验结果表明:水泥净浆缺少骨料对徐变的抑制作用,其与混凝土的徐变演变规律存在较大差异。水泥砂浆的时变特性与混凝土非常接近,除粉煤灰掺量为60%以外的各组,矿物掺合料对砂浆徐变的影响程度与其对混凝土徐变的影响程度存在一致性结果。矿物掺合料与基体界面结合情况的SEM图像表明,除粉煤灰掺量为60%时,粉煤灰与基体的界面结合较差,其他4组的界面区无明显缺陷。因此,在研究矿物掺合料等因素对徐变性能的影响规律时,可用砂浆模拟混凝土,但要注意界面结合情况,当界面结合较差时,会对徐变规律的研究带来不可预知的影响。
赵庆新佟建楠孔才华刘晓晨
关键词:水泥基材料徐变矿物掺合料
力学损伤对混凝土抗冻性的影响被引量:11
2013年
为研究初始应力损伤对混凝土抗冻融性能的影响,通过实验室快速冻融试验,以相对动弹性模量和质量变化率作为评价指标,分别研究了C30基准混凝土和损伤度为0~0.1,0.1~0.2,0.2~0.3的应力损伤混凝土抗冻融性能.结果表明:与基准混凝土相比,应力损伤混凝土抗冻融性能劣化.当损伤度小于0.1时,初始应力损伤对混凝土抗冻融性能影响不明显,可忽略损伤对其影响;当损伤度超过0.1后,初始应力损伤对混凝土抗冻融性能影响显著.通过对混凝土冻融损伤演化过程的分析,建立了包含应力损伤和冻融损伤的混凝土力学损伤演化方程.
赵庆新康佩佩
关键词:混凝土损伤度冻融循环相对动弹性模量损伤演化方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