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0CB428705)
- 作品数:51 被引量:367H指数:12
- 相关作者:徐兆礼陈佳杰孙鲁峰阙江龙周名江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学国家海洋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 东山湾浮游动物群落的划分和特征比较被引量:1
- 2017年
- 利用Primer数据统计软件对2012年11月、2013年2月、2013年5月和2013年8月东山湾海域浮游动物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海域浮游动物明显分为了湾外群落、漳江群落、河口群落和湾内群落,不同浮游动物群落在种类丰度组成、种类季节变化和多样性季节变化上存在一定差异性。漳江群落受冲淡水影响最大,在种类组成上主要为异体住囊虫、红住囊虫、小拟哲水蚤和右突歪水蚤;河口群落处于半咸水区域,以太平洋纺锤水蚤为主;湾内群落以太平洋纺锤水蚤、针刺拟哲水蚤和中华哲水蚤为主;湾外群落的肥胖箭虫、亚强次真哲水蚤和针刺拟哲水蚤是构成丰度结构最重要的种类。纵观4个季节浮游动物不同群落优势种的变化,发现在2012年11月和2013年2月4个群落的优势种差异并不明显,但在2013年5月和2013年8月4个群落优势种明显不同。
- 孙鲁峰李秀启
- 关键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
- 春夏季苏北浅滩大丰水域浮游动物生态特征被引量:18
- 2011年
- 根据2009年5月和8月在苏北浅滩33°04′-33°12′、121°02′-121°12′水域两个航次浮游动物调查,分析了该水域春夏季浮游动物数量分布、种类组成和优势种特征。结果表明,该区浮游动物优势种季节演替明显,春季(5月)主要优势种为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左突唇角水蚤(L.sinilobata)、中华哲水蚤(Calanussinicus);夏季(8月)主要优势种为真刺唇角水蚤、百陶箭虫(Sagitta bedoti)、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 pacifica)。各优势种的季节变化主要受温度影响,呈现夏季暖温种减少、暖水种增多的趋势。春、夏季浮游动物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 091.23 mg/m3和487.11 mg/m3,平均丰度为1 855.59个/m3和871.37个/m3,春季生物量和丰度都明显高于夏季。苏北浅滩大丰水域春夏季浮游动物数量较高,生物多样性好,群落结构稳定,可为该区各种鱼类及其仔稚幼鱼提供丰富饵料,是鱼类良好的产卵和育幼场所。
- 田丰歌徐兆礼
- 关键词:浮游动物生态特征
- 基于二分式问卷的青岛浒苔绿潮灾害对滨海旅游资源非使用价值影响评估被引量:5
- 2019年
- 海洋藻华灾害对沿海地区的社会经济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其中对滨海旅游经济及景观资源非使用价值(non-use value)的影响,无法从市场中得到直接评估。在对这部分非使用价值的评估中,条件评价法(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CVM,也称条件价值法)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主要方法。该方法通过社会调查,以问卷方式收集被访者的信息,通过社会经济学的计算方法对目标资源的非使用价值受影响程度进行定量评价。本文利用CVM中的二分式实证问卷,以浒苔绿潮灾害对青岛滨海旅游资源非使用价值的影响为目标,调查在浒苔绿潮发生期内游客对改善滨海景观的支付意愿(WTP)信息,通过二值选择模型(Logit回归模型)计算,将浒苔绿潮灾害对青岛滨海旅游资源非使用价值的影响进行货币化评估,得出了该影响的大致范围,以直观的方式评价了浒苔绿潮灾害对青岛滨海旅游资源非使用价值的影响。这一方法可以作为海洋藻华灾害对社会经济影响评估方法的有益补充,为政府及相关组织对海洋藻华灾害的预防、治理以及更合理和有效的应急处置提供灾害经济影响部分的决策依据。
- 周罡李京梅
- 椒江口海域浮游动物群落季节变化特征被引量:10
- 2014年
- 依据2010年4月、7月和11月对浙江鱼山渔场-椒江口近海海域的海洋调查资料,分析该海域浮游动物生物量、丰度、优势种和多样性指数等生态特征的季节变化及其与浮游植物丰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浮游动物生物量、丰度、优势种和多样性指数均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其中春季浮游动物生物量和丰度均是3个季节最高,丰度的高值区位于调查海域的南部,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占绝对优势;夏季浮游动物生物量和丰度次之,丰度的高值区在大陈岛西南海域,以中华哲水蚤、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 pacifica)、精致真刺水蚤(Euchaeta concinna)和海龙箭虫(Sagitta nagae)占优势;秋季浮游动物生物量和丰度最低,丰度分布较为均匀,以肥胖箭虫(Sagitta enflata)和双生水母(Diphyes chamissonis)占优势。浮游动物丰度调查结果与同时期浮游植物丰度的调查结果相比,3个季节浮游植物与浮游动物丰度的高值区并不一致,这是因为影响浮游植物丰度的主要因素是营养盐和光照,而浮游动物的分布主要是受水团和海流的影响。上述生态特性的季节变化规律与椒江口海域的季节性水团变化密切相关,春季以低温低盐性质的沿岸流为主,夏季受高温高盐性质的台湾暖流水影响,水团的转换使调查水域的营养盐、温度、盐度和透明度等发生变化,从而进一步影响到浮游动物的生态特征。
- 孙鲁峰孙岳徐兆礼
- 关键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
- 杭州湾南岸附近水域春、秋季浮游动物的生态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 2011年9月和2012年5月对杭州湾南岸附近水域(121.46°E~121.95°E,29.94°N~30.35°N)浮游动物进行调查,分析其群落结构、生物量和丰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海域...
- 张冬融徐兆礼
- 关键词:浮游动物环境因子优势种
- 文献传递
- 东海原甲藻在氮、磷限制胁迫下的补偿生长被引量:7
- 2014年
- 以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最重要的甲藻赤潮生物种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 Lu)为研究材料,观察其对氮、磷营养限制胁迫的耐受程度以及恢复营养条件下补偿生长的情况。研究实验分营养限制和恢复营养两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均设置对照组、贫营养组、限氮组、限磷组和限氮限磷组。研究结果显示,在氮、磷营养限制胁迫下,东海原甲藻生长受到抑制,其中磷限制对藻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小,氮磷共同限制的抑制作用最大。限磷组最大细胞密度为78×104 cell·mL–1,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细胞各项生长参数和叶绿素a的含量,与细胞密度类似,其中限磷组的最大细胞日生长速率、最大平均相对生产率、最小细胞代时、最大叶绿素a含量分别为0.61 d–1、0.44 d–1、1.58 d和694.2μg·μL–1,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与其他处理组则有显著差异(P〈0.05)。藻细胞所受到抑制作用随着培养时间的推移而加强。后期,限磷组和其他处理组的细胞密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处理组各细胞参数均显著劣于对照组(P〈0.05)。在恢复营养的培养前期,4个经过营养限制处理组的生长情况均显著优于持续营养正常条件下培养的对照组(P〈0.05)。表明东海原甲藻细胞表现出较强的超补偿生长能力,其中磷限制后表现出的超补偿能力最强。由此可知,东海原甲藻补偿生长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在恢复营养培养后,各处理组比对照组细胞数增多,叶绿素a含量增高,细胞日生长速率和平均相对生长率提高,细胞数净增率高达10.30%~80.95%,细胞代时缩短。根据研究结果认为,东海原甲藻具有较强的耐受低磷能力,而在营养条件恢复情况下,经历低磷胁迫的东海原甲藻又具有最强超补偿生长能力,使得其在与硅藻竞争中居于优势,这是
- 夏荣霜徐兆礼高倩
- 关键词:东海原甲藻胁迫赤潮
- 台湾海峡中部近海虾类数量和优势种分布特征被引量:7
- 2014年
- 采用2009年11、2010年4月和8月台湾海峡中部近海海域3个航次的渔业资源调查资料,结合该海域水文情况,研究台湾海峡中部近海虾类在春、夏和秋季的资源密度、平面分布和优势种。结果表明:虾类资源重量密度表现为秋季(135.45 kg/km2)>春季(96.77 kg/km2)>夏季(88.02 kg/km2),尾数密度表现为夏季(34.55×103 ind/km2)>秋季(33.65×103 ind/km2)>春季(18.95×103 ind/km2)。依据相对重要性指数(IRI),该海域虾类春秋季的优势种均为哈氏仿对虾(Parapenaeopsis hardwickii)和周氏新对虾(Metapenaeus joyneri),哈氏仿对虾的IRI值分别为6 733.05和10 552.82,周氏新对虾IRI值分别为10 536.11和5 981.94,夏季优势种为须赤虾(Metapenaeopsis barbata)(IRI=6 242.29)、哈氏仿对虾(IRI=4 236.10)和细巧仿对虾(Parapenaeopsis tenella)(IRI=1 999.67)。通过贡献率β值,调查海域虾类总密度变化与主要优势种虾类密度变化密切相关,春季优势种周氏新对虾对总重量和尾数的贡献率β值分别为1.11和0.84,秋季哈氏仿对虾的贡献率β值分别为0.74和0.78,各季节虾类总密度主要与优势种密度的平面分布规律一致。这是因为该海域虾类以广温广盐性种类为主,水团对总密度分布的影响不明显。调查海域夏秋季资源密度高于附近瓯江口海域资源密度。主要的经济种类为哈氏仿对虾、鹰爪虾和中华管鞭虾,因此台湾海峡中部虾类渔场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
- 阙江龙徐兆礼陈佳杰
- 关键词:虾类优势种渔场密度分布
- 北部湾西北部近海鱼类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7
- 2019年
- 根据2012年1月(冬季)、4月(春季)、8月(夏季)、11月(秋季)在北部湾西北部广西近海4个航次的渔业资源调查资料,进一步结合同步测定的水文情况,探讨北部湾西北部广西近海的鱼类资源分布特征和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结果表明,该调查海域共鉴定鱼类125种,鱼类资源质量密度夏季(402.46kg/km^2)>春季(343.22kg/km^2)>秋季(145.13kg/km^2)>冬季(53.99kg/km^2);尾数密度春季(84.34×10~3尾/km^2)>夏季(51.54×10~3尾/km^2)>秋季(26.53×10~3尾/km^2)>冬季(16.81×10~3尾/km^2);平均体长、体质量分别在春季和夏季最大,分别为7.15cm和7.65g;幼体比在夏季最高,为85.86%。从时间上看,春、夏季的鱼类资源密度大于秋、冬季,从空间上看,沿岸水域的资源密度大于近海水域,这与该水域各水团随季节变化的消长密切相关。依据相对重要性指数确定各季节的优势种,二长棘鲷是夏季最重要的优势种,同时也是春、夏、秋3季的共有优势种。通过贡献率β值可知,该区域鱼类总密度变化与主要优势种变化关系密切,且调查海域多为规格较小的幼鱼,其为北部湾渔场重要的产卵场、育幼场和索饵场,对整个北部湾鱼类资源的补充具有重要的作用。
- 傅昕龙徐兆礼阙江龙严太亮
- 关键词:鱼类资源优势种
- 杭州湾南岸海域春秋季浮游动物分布特征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21
- 2014年
- 2011年9月(秋季)和2012年5月(春季)对杭州湾南岸附近海域(121.60°E—121.85°E,29.95°N—30.24°N)进行了2个航次的海洋综合调查,分析了杭州湾南岸附近海域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生物量和丰度的分布特征及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海域浮游动物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季鉴定到8大类18种,优势种为虫肢歪水蚤(Tortanus vermiculus)、中华华哲水蚤(Sinocalanus sinensis)、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短额刺糠虾(Acanthomysis brevirostris);秋季鉴定到7大类25种,优势种为左突唇角水蚤(Labidocera sinilobata)、百陶箭虫(Sagitta bedoti)、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刺尾角水蚤(Pontella spinicauda);多样性指数(H')为秋季(1.60)略高于春季(1.56),生物量和丰度为秋季(580.58 mg·m-3和578.88 ind·m-3)远高于春季(61.82 mg·m-3和41.61 ind·m-3);总生物量和总丰度的空间分布由优势种决定,春季总生物量从湾外向湾内近岸增加,秋季沿湾外向湾内近岸一侧和湾外东部水域增加;而总丰度在春季同样表现为从湾外向湾内近岸递增,秋季为向湾内近岸和湾外东部水域增加。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温度和盐度为影响春秋季杭州湾南岸浮游动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
- 张冬融徐佳奕徐兆礼陈佳杰孙鲁峰
- 关键词:优势种环境因子
- 福建中部近海浮游动物数量分布与水团变化的关系被引量:18
- 2012年
- 根据2009—2010年在福建中部近海24°55'—25°13'N、119°11'—119°32'E水域冬、春、夏3个季节的调查资料,探讨了该水域浮游动物总丰度与生物量的平面分布、季节变化及其与台湾海峡水团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调查水域浮游动物的数量在冬、春之交变化较大,而在春、夏季变化较小。浮游动物冬、春两季的平均丰度分别为8.90个/m3和245.65个/m3,夏季为236.82个/m3。冬、春两季,该水域浮游动物的分布特征相近。其数量在近岸较高,向外侧水域逐渐降低。冬季浮游动物的丰度最高为31.56个/m3,春季最高达到831.67个/m3。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是冬、春季影响总丰度变化最主要的种类。与冬、春季不同,夏季浮游动物的数量在离岸水域较高,丰度最高达1053.13个/m3,而在近岸较低,最低值仅19.17个/m3。汉森莹虾(Lucifer hanseni)、双生水母(Diphyes chamissonis)是影响总丰度变化最主要的种类。浮游动物在各季的不同分布特征与台湾海峡的季节性水团变化有关。受季风转换影响,从冬季到夏季,海峡内沿岸流势力逐渐减弱,台湾暖流水势力逐渐增强,并影响到沿岸的水文环境。这导致调查水域内浮游动物的优势种类由暖温种向暖水种演替。由于冬、春季的重要优势种类中华哲水蚤与夏季的汉森莹虾、双生水母具有不同的温度适应性,受不同性质水团的影响,在近岸和离岸水域各自呈现出不同的数量高低。从而进一步影响到各季浮游动物总数量的分布。
- 田丰歌徐兆礼
- 关键词:浮游动物水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