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0CB428701)

作品数:52 被引量:294H指数:9
相关作者:王江涛石晓勇李瑞香韩秀荣李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天文地球
  • 18篇环境科学与工...
  • 15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2篇赤潮
  • 11篇营养盐
  • 10篇海域
  • 9篇近海
  • 9篇长江口
  • 8篇甲藻
  • 8篇沉积物
  • 7篇影响因素
  • 7篇赤潮高发区
  • 6篇有机碳
  • 6篇中肋骨条藻
  • 6篇邻近海域
  • 6篇近海域
  • 5篇浒苔
  • 4篇东海原甲藻
  • 4篇原甲藻
  • 4篇溶解有机碳
  • 4篇水体
  • 4篇夏季
  • 4篇南黄海

机构

  • 46篇中国海洋大学
  • 9篇国家海洋局第...
  • 9篇国家海洋局
  • 6篇国家海洋局海...
  • 2篇青岛海洋地质...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临沂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山东省科学院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河北民族师范...
  • 1篇青岛市环境保...
  • 1篇山东省轻工工...

作者

  • 23篇王江涛
  • 17篇石晓勇
  • 9篇张传松
  • 7篇梁生康
  • 7篇李瑞香
  • 6篇韩秀荣
  • 6篇李艳
  • 6篇王修林
  • 4篇孙萍
  • 4篇谭丽菊
  • 4篇吴婷
  • 4篇张议文
  • 3篇杨庶
  • 3篇王丽莎
  • 3篇潘玉龙
  • 3篇李慧
  • 3篇连子如
  • 2篇李宁
  • 2篇贺行良
  • 2篇王宗灵

传媒

  • 14篇海洋环境科学
  • 6篇中国海洋大学...
  • 5篇海洋科学进展
  • 4篇海洋科学
  • 3篇中国环境科学
  • 3篇海洋学报
  • 2篇生态学报
  • 2篇海洋湖沼通报...
  • 2篇Journa...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湖南大学学报...
  • 1篇沉积学报
  • 1篇功能材料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海洋通报
  • 1篇海洋学研究
  • 1篇Scienc...
  • 1篇生态毒理学报

年份

  • 2篇2016
  • 5篇2015
  • 10篇2014
  • 11篇2013
  • 17篇2012
  • 8篇2011
  • 5篇2010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温度对赤潮异弯藻生长速率及细胞体积和生化组成影响的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温度对赤潮异弯藻生长速率、细胞体积和生化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赤潮异弯藻在10~30℃之间均能正常生长,25℃时生长速率最高,25℃为其最适生长温度;赤潮异弯藻的细胞体积随着温度的升高大致呈逐渐减小的趋势,10℃时细胞体积最大(823.89μm^3),25℃时细胞体积最小(387.98 μm^3).进一步分析表明,赤潮异弯藻生长速率与细胞体积(对数值)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在10~25℃之间,赤潮异弯藻单个细胞的碳、氮含量随着温度的升高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其单位体积细胞的碳、氮含量却呈单峰变化(15℃时结果为峰值)现象;叶绿素α含量在单个细胞和单位体积细胞两个层次上随温度的变化趋势一致,即其在整个温度区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赤潮异弯藻细胞C∶Chlα和N∶Chla随着温度的升高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均在10℃时最大,在25℃时最小.
王燕宋洪军李艳李瑞香
关键词:赤潮异弯藻温度生长速率细胞体积生化组成
浒苔绿潮与南黄海近岸海域水质的关系被引量:38
2014年
浒苔绿潮在黄海海域连续暴发,为研究浒苔绿潮与该海域水质的关系,根据2010年3--6月5个航次对南黄海苏北近岸浒苔绿潮暴发区海域生态环境要素的调查数据,重点研究了该海域温度、盐度、溶解氧、pH值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浒苔绿潮的关系.结果表明,受陆地径流及苏北沿岸流的影响,调查海区为低盐高营养盐区,为绿潮的暴发提供了一定物质基础.第1航次到第5航次温度由8.8℃升高到21.6℃。第3航次调查海区开始出现漂浮浒苔藻体,此航次温度平均值为14.6℃;盐度平均值为31.6,第3航次到第5航次温度和盐度值均处于浒苔藻体适宜的生长范围之内.调查海区整体上均处于富氧状态,且从第1航次到第5航次溶解氧值逐渐减低.受陆地径流的影响整个调查区域pH值基本都小于8.0.海区适宜的温度、盐度、溶解氧及pH值,为近些年黄海海域浒苔绿潮持续的大规模暴发,提供了一定的环境条件.
高嵩范士亮韩秀荣李艳王婷石晓勇
关键词:浒苔绿潮盐度
旋链角毛藻和中肋骨条藻间的他感作用被引量:3
2012年
选择两种常见硅藻——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和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为研究对象,采用滤液培养的方法考察二者之间的他感效应,结果表明:f/2全营养培养条件下,旋链角毛藻指数后期无藻细胞滤液对中肋骨条藻的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抑制率随旋链角毛藻滤液比例的增大而增大,他感效应随作用时间消退后,中肋骨条藻生长速率提高,且随着旋链角毛藻滤液比例的增大,中肋骨条藻的细胞粒径有减小的趋势;中肋骨条藻指数后期无藻细胞滤液对旋链角毛藻的生长速率和细胞粒径均无影响,表明中肋骨条藻对旋链角毛藻无他感作用。本实验结果可为下一步提取他感物质、研究他感作用机理提供实验基础。
张议文王江涛
关键词:他感作用赤潮中肋骨条藻
长江口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的分布特征和来源分析
2016年
通过对长江口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正构烷烃(n-alkanes)的含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沉积物中烷烃的含量范围介于17.3×10-9~2132.3×10-9之间,平均值821.2×10-9。靠近长江口附近烷烃含量较低,除S5和S6站位,沿长江冲淡水自西向东方向,烷烃浓度自近岸至外海大致呈降低趋势。沉积物样品中烷烃的碳优势指数CPI13-22和CPI23-32分别介于0.43~0.72和1.13~2.81之间;除长江口近岸S5、S7站位,陆源有机质和海源有机质比值(TARHC)均显著小于1,低分子量烷烃与高分子量烷烃的比值(LMW/HMW)范围介于2.07~54.85之间,烷烃的生物标志物参数表明,沉积物中烷烃多为短链烷烃,且短链烷烃(C〈25)中的偶碳烷烃占优势,主要来源于海洋自生有机体的输入。
刘霞褚春莹孙立娥梁生康李慧中
关键词:长江口沉积物正构烷烃有机质
2006年夏季黄、东海溶解有机碳的分布特征被引量:6
2013年
用高温催化氧化法对黄、东海夏季溶解有机碳(DOC)进行测定,并对其平面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6年夏季黄、东海海域DOC质量浓度的变化范围为0.50~3.05mg/L,平均质量浓度为1.08mg/L。其平面分布表现为水深30m以浅海域呈现北高南低的特征,高值区主要集中在长江口以北的124°~126°E海域,该海域的DOC主要源自于生物体碎屑分解过程的释放;底层分布表现为由近岸向外海降低的趋势,且近岸高值主要来源于陆源排放和浮游植物的初级生产。垂直方向上,DOC平均质量浓度随深度增加逐渐降低,一方面由于上层水体浮游植物初级生产释放大量DOC,另一方面由于夏季海水层化使得较高质量浓度的DOC只能积累在较浅水域。
石晓勇李鸿妹张传松王作华
关键词:夏季
溢油鉴别数字化判定在船舶油污事故调查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2年
本文以一起船舶油污事故的溢油源调查为例,简述了重复性限法、t检验法两种方法的判定原则及判定流程,具体介绍了两种方法在船舶油污事故溢油源鉴定中的应用。应用结果表明,重复性限法、t检验法是两种值得在船舶溢油事故鉴定中推广应用的判别方法,诊断比值的准确性是影响两种判定方法应用的一个重要因素。
尹晓楠周洪洋张海江秦志江郭恩桥王江涛
关键词:溢油船舶油污事故
南黄海与长江口海域夏秋季营养盐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4
2016年
根据2013年6月与11月的夏、秋两季南黄海与长江口北部海水中DIN、PO^(3-)_4-P、SiO^(2-)_3-Si的调查结果,分析了该海域营养盐的浓度状况、季节变化和分布特征,初步探讨了影响该海域营养盐时空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DIN、PO^(3-)_4-P浓度总体符合国家第一类海水标准,其中夏季DIN浓度(5.56±3.43)μmol·L^(-1),PO^(3-)_4-P浓度(0.27±0.27)μmol·L^(-1),SiO^(2-)_3-Si浓度(8.40±6.24)μmol·L^(-1),秋季DIN浓度(7.28±4.09)μmol·L^(-1),PO^(3-)_4-P浓度(0.44±0.32)μmol·L^(-1),SiO^(2-)_3-Si浓度(17.60±9.36)μmol·L^(-1)。调查海域各营养盐的含量均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和垂向变化,表现为秋季普遍高于夏季,底层普遍高于表层。该海域营养盐平面分布的取决于陆源径流与季节性外海海流的强弱竞争,当长江冲淡水的外扩较强时,南黄海营养盐平面分布整体呈现由沿海岸向外海逐渐降低的趋势;当黄海冷水团与外海海流较强时,其分布呈现由外海向沿海岸逐渐降低的相反趋势。
宋健伟张传松石晓勇
关键词:营养盐南黄海长江口
化感作用对中肋骨条藻与东海原甲藻竞争演替的影响被引量:5
2012年
为了检验化感作用对赤潮藻类生长和竞争的影响,对中肋骨条藻滤液进行了培养实验,结果显示中肋骨条藻滤液对其自身的生长呈现出化感抑制现象,而且抑制作用在磷限制条件下尤为显著。自化感作用的程度与藻的生长阶段有关,指数期滤液对中肋骨条藻的抑制作用比衰亡期滤液略强。不同滤液添加比例实验进一步验证了中肋骨条藻自化感作用的存在。降解实验表明在某些机制的作用下,化感物质会随时间而发生降解。在所有的滤液培养实验中,中肋骨条藻对东海原甲藻的生长没有明显影响,这可能是由于东海原甲藻对滤液中的化学物质有较强的耐受能力。中肋骨条藻滤液的共培养实验结果显示,中肋骨条藻与东海原甲藻表现出演替现象,东海原甲藻最终获得竞争优势。实验结果表明化感作用可能会影响中肋骨条藻和东海原甲藻的竞争演替。
王江涛李慧曹婧张议文
关键词:种间竞争化感作用中肋骨条藻东海原甲藻
东海原甲藻与中肋骨条藻的种间竞争特征被引量:6
2012年
对东海原甲藻和中肋骨条藻按照起始Chl-a比1∶5、1∶1和5∶1进行了f/2条件下的共培养实验,以探讨这两种藻的种间竞争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在共培养体系中,中肋骨条藻完全占优势,而东海原甲藻的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应用Lotka-Volterra种间竞争模型对共培养实验进行模拟的结果表明,东海原甲藻与中肋骨条藻的种间竞争结果与初始密度配比无关,中肋骨条藻总会竞争胜过东海原甲藻。为了探讨他感作用对东海原甲藻和中肋骨条藻种间竞争的影响,采用了中肋骨条藻的无藻细胞滤液来进行培养实验。实验结果显示,中肋骨条藻滤液对东海原甲藻及其本身的生长均无明显影响,这表明他感作用并非中肋骨条藻获得优势的主要竞争方式。
李慧王江涛
关键词:种间竞争他感作用东海原甲藻中肋骨条藻
山东半岛南部近海表层沉积物中脂类生物标志物的组成及形态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分析了山东半岛南部近海表层沉积物中游离态和碱不稳定结合态脂类物质的组成,结果显示:脂肪酸呈现以16∶0为主峰的单峰形分布趋势,具明显偶碳优势,海源为其主要来源,脂肪酸主要以结合态形式存在,不同类别的脂肪酸形态分布略有差异,脂肪酸的结构和来源是影响脂肪酸形态分布的重要因素;同样以海源为主的甾醇则主要以游离态形式存在,但陆源甾醇的结合态比重相对较高;烷烃呈现以C29烷烃为主峰的单峰形分布趋势,陆源输入是其主要来源;烷烃主要以游离态形式存在,且UCM(不可分辨成分)峰仅出现在游离态烷烃的气相色谱图中。
杨庶王江涛
关键词:沉积物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