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71260) 作品数:19 被引量:85 H指数:8 相关作者: 章云海 耿祝生 雷玲 曾因明 李玉 更多>> 相关机构: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江苏省麻醉学重点实验室 徐州医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观察家兔“风门”穴皮下、皮内及静脉注射核素钼锝的走行通路 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观察家兔通过皮下、皮内、静脉3种不同途径注射核素钼锝“风门”穴的皮部腧穴通路,分析腧穴与皮肤感受器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5-10/11在徐州医学院附属连云港医院肿瘤生物实验室完成。将6只家兔分为皮下注射组,皮内注射组和静脉注射组3组,每组2只,皮下注射组在已确定的家兔胃伤害性刺激的皮肤牵涉区,取双侧“风门”穴,左侧皮内、右侧皮下注射核素钼锝(99TcmO4-,99Tcm)为示踪剂,皮内注射组取双侧″风门″穴,双侧皮内注射99Tcm,静脉注射组经静脉注射99Tcm。各组均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分别从兔冠状面和矢状面收集示踪剂图像,示踪剂选择绿色成像,示踪剂集中区呈白色。每次连续收集图象16幅,成像时间为7min,开始每隔15min连续收集图像1次,1h后每隔30min连续收集图像1次,3h后每隔60min连续收集图像1次,6h后每隔120min连续收集图像1次,观察至注射核素后12~14h。结果:①实验家兔6只均成功按设计方案进行了示踪剂的注射,3组实验共获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1280幅。②皮下、皮内、静脉3种不同途径注射核素钼锝通过SPECT观察不同的形态学变化:“风门”穴皮内注射的99Tcm沿纵向行走,延长约2~5倍,注射12~14h后仍清晰可见;“风门”穴皮下注射的99Tcm逐渐缩小,8~10h消失;静脉注射的99Tcm,8~10h大部分经肾脏排泄。结论:①家兔皮内注药有两条吸收途径,即血液和神经末梢感受器吸收途径。②皮下注射主要通过血液吸收。③腧穴部位皮内示踪剂沿纵向行走,有可能与皮内神经末梢感受器的逆行吸收有关,与交感感受器关系有可能更密切,皮部腧穴有可能是皮内感受器的密集点或片,皮部经络有可能是皮内感受器密集点的有序排列。 雷玲 章云海 宋长祥 卢文 李玉 曾因明 李静 孙波 徐志强 耿祝生 张兆剑 刘克芳关键词:单光子 有机锝化合物 皮内 家兔血管神经末梢感受器通路与皮肤末梢感受器通路的关系 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为进一步明确血管神经末梢感受器通路与皮肤末梢感受器通路的关系,从家兔血管入手,用形态学方法来观察分析血管的感受器通路网络。方法:实验于2004-10/11在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生物实验室进行。①选取雄性家兔4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神经逆行追踪18~24h组、神经逆行追踪30~36h组,2只/组。②两组兔以乌拉坦1.5g/kg麻醉后,经耳缘静脉注射1g/L荧光素核黄(Sigma,批号74681-68-8)500μL逆行神经追踪,神经逆行追踪18~24h组规定兔成活18~24h,神经逆行追踪30~36h组规定兔成活30~36h。③分别取C2~L5脊神经节、颈、胸交感神经节、肠系膜下神经节、大脑、小脑、丘脑、脑干、脊髓、胃、小肠、心肌、肺、肾、骶脊肌、肠系膜下动脉、牵涉区部位的皮、骶部的皮及耳,冰冻连续切片,分别做成两套,一套蒸馏水贴片,直接在OlympusZX-004荧光显微镜下寻找各组织荧光标记的神经细胞、荧光标记密集的神经末梢部位;另一套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后再置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有无新的发现。结果:4只兔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神经逆行追踪18~24h组:在颈、胸交感神经节及肠系膜下神经节发现标记细胞;在胃黏膜下标记到副交感神经元;在小肠黏膜及黏膜下标记到大量的节细胞;在C2~L5脊神经节未发现标记细胞,但在神经节外膜上可见密集的荧光;在脊髓前、后角未见到标记细胞及明显的荧光密集区,但有较弥散的荧光;在下丘脑、大脑及小脑未发现标记细胞及明显的荧光密集区,骶脊肌膜、气管内外膜、心肌的内外膜、肾小球、皮内毛细血管袢发现较明显的荧光密集区;肠系膜动脉壁发现密集荧光。苏木精-伊红染色后,肠系膜下神经节有标记细胞,细胞核为金黄色,细胞质为蓝黑色,在胃黏膜下标记到副交感神经元。②神经逆行追踪30~36h组:在C2~L5脊神经节未发现核黄标记� 章云海 雷玲 耿祝生 徐志强 李静 扬聪颖 李玉 曾因明 周震球 李爱民 刘克芳 陆爱蓉关键词:血管 经络 经腰椎关节突滑膜感受器通路银质针导热治疗腰椎管狭窄症14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经腰椎关节突滑膜感受器通路银质针导热治疗腰椎管狭窄源性腰腿痛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43例腰椎管狭窄源性腰腿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分为三组,老年组(A组,年龄60-85岁)63例,中年组(B组,年龄40-59岁)57例,青年组(C组,年龄25-39岁)23例。三组均经左、右腰椎关节突滑膜银质针导热治疗1次,观察治疗后的疗效。结果治疗3个月后,A组优良率低于B组、C组(84.1%vs.96.5%、100%)(P<0.05)。结论经腰椎关节突滑膜感受器通路银质针导热治疗腰椎管狭窄源性腰腿痛安全、可靠,效果良好。 耿祝生 章云海 崔吉正关键词:椎管狭窄症 感受器通路 银质针导热 皮内注药对急性内脏炎症痛大鼠抗伤害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在动物模型上研究皮内注药对内脏炎症痛的抗伤害作用及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大鼠乙状结肠壁粘膜下定量注射福尔马林(5%,0.1 m l)制作急性内脏炎症痛模型,观察大鼠行为学表现并进行评分。分别在实验区(直肠、乙状结肠相应的脊神经体表分布区)及实验区外(远离直肠、乙状结肠相应的脊神经体表分布区)皮内多点注射0.125%、0.25%利多卡因或生理盐水,进行疼痛学评分;在利多卡因皮内注射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利多卡因浓度。结果福尔马林注射组同皮内注药组在第一个时间段内疼痛分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实验区皮内注射0.25%利多卡因和生理盐水均能减轻内脏痛反应(P<0.01),而0.125%利多卡因皮内注射对疼痛分数同福尔马林致炎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实验区外唯有0.25%利多卡因皮内注射有抗伤害效应。皮内注射0.25%利多卡因的血浆浓度高于0.125%利多卡因组(P<0.01)。结论在内脏致痛器官的脊神经体表分布区皮内注射可降低动物的痛行为学评分,其作用可能与药物经皮内吸收入血和局部刺激激活末梢感受器有关。 王梅芳 曾因明 朱珊珊关键词:皮内注射 利多卡因 福尔马林 内脏痛 抗伤害作用 家兔“风门”穴皮内神经末梢感受器通路的研究 被引量:12 2007年 目的:探讨家兔“风门”穴皮内神经末梢感受器通路与皮肤末梢感受器通路的关系,为中医皮部经络学说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实验于2005-10/11在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生物实验室进行。①选取雄性家兔4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神经逆行追踪18~24h组、神经逆行追踪30~36h组,每组2只。②两组兔以乌拉坦1.5g/kg麻醉后,经双侧“风门”穴皮内注射荧光素核黄(Sigma,批号74681-68-8)1g/L(含核黄500μL)逆行神经追踪,神经逆行追踪18~24h组和神经逆行追踪30~36h组兔分别成活18~24h,30~36h后处死。③分别取C2~L5脊神经节、颈、胸交感神经节、肠系膜下神经节、大脑、小脑、丘脑、脑干、脊髓、胃、小肠、心肌、肺、肾、骶脊肌、背阔肌、膈肌、肠系膜下动脉、牵涉区部位的皮、骶部、“足三里”穴部的皮及耳,冰冻连续切片,分别做成两套,一套蒸馏水贴片,直接在Olympus ZX-004荧光显微镜下寻找各组织荧光标记的神经细胞、荧光标记密集的神经末梢部位;另一套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后再置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有无新的发现。结果:4只兔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神经逆行追踪18~24h组:在C3~L3脊神经节发现标记细胞,以T3~12标记细胞较多;在颈、胸交感神经节及肠系膜下神经节发现标记细胞;在小肠黏膜及黏膜下标记到大量的节细胞;在脊髓后角、下丘脑的橄榄核、骶脊肌、背阔肌、膈肌的肌膜、心肌的内、外膜,胃、膀胱壁、肺支气管壁、肝管壁、胆囊壁的外膜和黏膜、肩关节滑膜、腹主动脉、肠系膜动脉壁的内、外膜、肾小管以及胃牵涉区、足三里穴的皮和骶部及耳的皮内毛细血管袢发现有荧光密集区。②神经逆行追踪30~36h组:C3~T2脊神经节核黄标记细胞大部分消失,T3~10仍较多,在颈、胸交感神经节、肠系膜下神经节及小肠节细胞的标记细胞与神经逆行追踪18~24h� 章云海 耿祝生 徐志强 雷玲 卢文 李玉 李静 扬聪颖 曾因明 刘克芳关键词:皮内 感受器通路 脊神经节 交感神经节 下丘脑 皮内注射利多卡因示踪剂观察神经末梢感受器通路的逆行神经追踪 被引量:17 2006年 目的:观察皮内注射利多卡因是否能通过皮内神经末梢感受器通路,在神经系统形成高药物浓度,并与静脉注射相比较。方法:实验于2004-10/11在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生物实验室进行。将12只雄性家兔随机分为皮内注射组和静脉注射组两组,每组6只,两组又分为给药后18,22,26h3个亚组,每亚组2只。皮内注射组在家兔肩胛区脊柱T3~4棘突两旁1cm的皮肤皮内注射10g/L利多卡因4mg/kg,分两三点注入,使之呈苍白桔皮样皮丘;静脉注射组经静脉缓慢推注10g/L利多卡因4mg/kg。在给药后相应时间点处死兔,取脊神经节、肠系膜下神经节、脊髓、下丘脑和肌肉,分别匀浆测定利多卡因含量。每组3个时间点所取组织作为一组,取平均值进行比较。结果:12只兔进入结果分析。①组间比较:皮下注射组脊神经节、肠系膜下神经节、下丘脑和肌肉的利多卡因含量显著高于静脉注射组[(248.1±8.6),(164.1±4.7),(15.7±1.0),(23.7±2.6)ng/g;(29.8±2.4),(55.7±2.8),(0.98±0.26),(1.98±0.3)ng/g,P<0.01];脊髓利多卡因含量显著低于静脉注射组[(20.7±2.7),(24.8±2.3)ng/g,P<0.05]。②组内相比:皮下注射组脊神经节利多卡因含量显著高于肠系膜下神经节(P<0.01);脊神经节、肠系膜下神经节显著高于脊髓、下丘脑和肌肉(P<0.01)。结论:皮内注射利多卡因,能通过皮内神经末梢感受器通路在脊神经节和肠系膜下神经节形成高药物含量,还能到达下丘脑,高于静脉给药途径。皮内注药主要作用部位是脊神经节和肠系膜下神经节。 章云海 孙增先 陈贵华 扬聪颖 耿祝生 雷玲 李玉 李静 徐志强 曾因明 刘克芳 陆爱蓉 李小明关键词:注射 皮内 利多卡因 神经节 皮内注射 示踪剂 皮内注射对急性内脏炎症痛大鼠的抗伤害效应和对脊髓Fos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观察皮内注射对福尔马林诱导的急性内脏炎症痛大鼠是否具有抗伤害效应和对脊髓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选用SD大鼠随机分为7组:单纯福尔马林致炎组(F);0.25%利多卡因实验区皮内注射组(F-0.25%L-IN);0.25%利多卡因实验区外皮内注射组(F-0.25%L-OUT);0.125%利多卡因实验区皮内注射组(F-0.125%L-IN);0.125%利多卡因实验区外皮内注射组(F-0.125%L-OUT);生理盐水实验区皮内注射组(F-S-IN);生理盐水实验区外皮内注射组(F-S-OUT)。对各组大鼠分别进行疼痛学评分,每15min为一个时间段,共4次,1h后取出S1脊髓节段以免疫组化法检测FLI阳性神经元。结果:各组在第一个时间段内疼痛学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第三、第四个时间段内F组和F-0.25%L-IN、F-0.25%L-OUT、F-S-IN组相比疼痛学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和F-0.125%L-IN、F-0.125%L-OUT、F-S-OUT相比疼痛学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脊髓Fos阳性神经元数量在F-0.25%L-IN、F-0.25%L-OUT、F-S-IN组均显著减少(P<0.01)。结论:Fos阳性神经元可能参与了化学性致痛信息的传导和调控。 王梅芳 朱珊珊 曾因明关键词:皮内注射 抗伤害效应 脊髓 FOS表达 炎症痛 急性 经感受器通路银质针导热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470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2009年 目的分析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本组颈、腰椎间盘突出症470例。分为C1组:经颈椎间盘突出的关节突和横突注药并银质针导热治疗;C2组:银质针导热治疗;L1组:经腰关节突和椎板肌肉附着点注药并银质针导热治疗;L2组:银质针导热治疗。随访治疗后6个月的效果。结果C1、C2、L1、L2组3~6个月随访的疗效没有统计学差异,轻、中度椎间盘突出的优良率均为100%,重度者为75%~84%。C1、L1组先行注药者,在1个月内疗效更显著。结论经感受器通路银质针导热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显著疗效。 章云海 耿祝生 雷玲关键词:颈痛 肩痛 关节突 椎板 皮内注射局麻药对结肠镜检查患者的镇痛效应 被引量:29 2004年 局麻药皮内注射治疗内脏痛已经取得了明显疗效[1],本研究拟观察在相应皮区皮内注射局麻药对结肠镜检查引起内脏痛的临床效果. 章云海 曾因明 雷玲 赵志斌 孔庆云 葛洋 于爱玲 赵琳 朱珊珊 李小明 颜明关键词:局麻药 皮内注射 结肠镜检查 镇痛效应 内脏痛 调控腰椎关节突与椎间盘的神经通路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共同参与调控腰椎关节突与椎间盘的神经通路。方法家兔24只均分为三组:A、B组为预实验组,分别经腰椎关节突注射荧光素核黄(NY)和快蓝(FB),得出双标试剂轴突转运的时间;C组为双标实验组,经腰椎间盘注射FB 30h后,经腰椎双侧关节突滑膜注射NY。8h后处死动物,取标本计数单、双标细胞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组在交感神经节、脊神经节(SG)和肠系膜下神经节(IMG)中均发现FB或NY单标神经细胞和双标神经细胞。SG和IMG中FB标记的交感神经细胞数较NY标记的增多(P<0.01);IMG中单标或双标交感神经细胞较SG中增多(P<0.01)。SG和IMG中双标细胞分别占26.54%和21.83%。结论共同参与腰椎关节突和椎间盘神经调控的神经元有交感神经节及节后神经元、肠神经元和SG神经元三大神经元体系。 赵志斌 章云海 耿祝生 张小宝 崔吉正 许新堂 冯继英 栾恒飞关键词:腰椎间盘 腰椎关节突 交感神经节 脊神经节 肠系膜下神经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