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CAS2002-404-01)
- 作品数:1 被引量:8H指数:1
- 相关作者:吉利明王少飞祝幼华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葡萄藻形态特征被引量:8
- 2008年
-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西峰地区三叠系延长组主要烃源岩层长73—长72段发现大量藻类化石,丰度高,但分异度很低,属种单调,主要由极其丰富的光球型疑源类(Leiosphaeridia)和丰富的葡萄藻(Botryococcus)组成。其中,葡萄藻形态各异,多为团块状,也有串珠状、云朵状的群体。团块状化石又可区分为球形、心形、三瓣形、品字形、菊花形等多种形态。透光镜下化石多为桔黄、棕红色。反射荧光强烈,大多呈黄色、浅黄褐色。葡萄藻化石可明显区分为淡水和微咸水两种生态类型,前者群体及单个细胞较小,群体边缘呈波状或锯齿状,细胞放射状排列明显。后者群体及单个细胞较大,群体轮廓线较光滑,细胞放射状不十分明显。对葡萄藻生态环境分析和古环境对比研究认为,西峰地区中、晚三叠世葡萄藻繁盛的延长组长7段沉积时期,恰好是湖盆水域扩大,并逐步达到最大湖泛面的湖进期,气候温暖适宜,雨量充沛。两种生态类型葡萄藻化石的出现表明,延长组长7段沉积时期,湖水的盐度有一定的波动。通过对该层位共生疑源类和其他反映盐度地球化学指标的研究,认为中、晚三叠世鄂尔多斯湖盆正处于逐渐淡化过程,盐度的变化范围比较有限,为典型的淡水湖泊。延长组长8—长7段发现的孢粉组合的生态类型与我国云贵高原抚仙湖中与葡萄藻伴生的孢粉组合较为相似,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中、晚三叠世古湖泊处于较低地理纬度的暖温带—亚热带气候区。
- 吉利明祝幼华王少飞
- 关键词:葡萄藻古环境延长组三叠系鄂尔多斯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