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00301)
- 作品数:3 被引量:6H指数:2
- 相关作者:贾战生赵甫涛李谨革白雪帆李光玉更多>>
- 相关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丙型肝炎病毒C区的DNA改组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利用DNA改组技术进行不同基因型别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组C区的人工进化。方法:首先利用PCR扩增了三段具有较高序列同源性的460 bp基因片段,然后将其等量混合,在Mg2+存在的条件下,用脱氧核糖核酸酶(DNaseⅠ)切割成50 bp左右的小片段。这些小片段在不外加引物的条件下,利用PCR反应进行重聚,再将重聚物经过一轮正常的PCR扩增。结果:获得了与原片段大小相当的基因片段。结论:这一技术为进一步筛选高活性的HCV C区基因打下基础,有利于从一组序列同源性程度较高的基因库构建随机嵌合基因,并为改组其他基因家族提供了借鉴。
- 赵甫涛贾战生李谨革王春雨魏欣白雪帆
- 关键词:肝炎病毒丙型DNA改组定向进化
- DNA改组及其在疫苗研制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05年
- DNA改组 (DNAshuffling)是上世纪 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分子水平上的人工定向进化技术。它模拟自然界进化的机制 ,改变了传统的进化途径 ,通过体外重组来改造靶基因 ,并定向筛选具有预期性状的突变体 ,从而大大加速了蛋白质的进化进程。该技术自建立以来 ,已在生物工程各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总结了DNA改组的基本原理、技术路线、特点、改进与发展 ,并综述了其在疫苗研制方面的研究进展。
- 赵甫涛李谨革贾战生
- 关键词:疫苗研制体外靶基因DNA改组定向进化
- 丙型肝炎病毒C和E1区的DNA改组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利用DNA改组技术进行不同亚型的HCVC和E1区的人工进化。方法:首先利用PCR扩增两段具有较高序列同源性的1kb左右的基因片段,两者相比较同源性大于83%。然后将其等量混合,在Mg2+存在的条件下,用DNaseⅠ切割成50bp左右的小片段。这些小片段在不外加引物的条件下,利用PCR反应进行重聚,再将重聚物经过一轮正常的PCR扩增。结果:获得了与原来片段大小相当的基因片段。结论:这一技术为进一步筛选高活性的HCVC和E1区打下基础,有利于从一组序列同源性程度较高的基因库构建随机嵌合基因,并为改组其他基因家族提供了借鉴。
- 赵甫涛贾战生李谨革黄长形王春雨魏欣李光玉白雪帆
- 关键词:DNA改组定向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