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Y5090054)

作品数:7 被引量:63H指数:4
相关作者:吴石金吴尔苗李辉龙赵士良沈飞超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化学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赤子爱胜蚓
  • 2篇蛋白
  • 2篇蛋白质
  • 2篇蛋白质组
  • 2篇蚯蚓
  • 2篇甲烷
  • 2篇二氯甲烷
  • 2篇白质
  • 1篇单一及复合污...
  • 1篇单酯
  • 1篇蛋白核小球藻
  • 1篇蛋白质组学
  • 1篇蛋白质组学技...
  • 1篇电泳
  • 1篇毒性
  • 1篇选育
  • 1篇氧化酶
  • 1篇氧化酶活性
  • 1篇乙烷
  • 1篇诱变

机构

  • 7篇浙江工业大学

作者

  • 7篇吴石金
  • 3篇吴尔苗
  • 2篇沈飞超
  • 2篇李辉龙
  • 2篇赵士良
  • 2篇徐铭
  • 1篇胡志航
  • 1篇杜理华
  • 1篇祝飞
  • 1篇王军良
  • 1篇陈建孟
  • 1篇俞翔
  • 1篇胡艳
  • 1篇徐士博
  • 1篇雷震
  • 1篇胡航
  • 1篇何秀娟
  • 1篇王萍

传媒

  • 4篇浙江工业大学...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生态毒理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1,2,4-三氯苯对蚯蚓生长和表皮及肠道超微结构的影响被引量:9
2011年
通过自然土壤法对蚯蚓进行1,2,4-TCB急性暴露实验,研究了不同剂量的1,2,4-TCB对蚯蚓存亡、生长和表皮及肠道粘膜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2,4-TCB对蚯蚓14d半致死浓度为890.295mg·L-1;暴露剂量和培养时间均对蚯蚓生长抑制率产生正相关显著影响,但交互作用不显著;暴露于50mg·kg-11,2,4-TCB时,蚯蚓表皮分泌细胞增多,角质层增厚或上角质层损伤,肠道粘膜上皮细胞凹陷形成一定的溃疡面或呈撕裂分散状,第14天时,上角质层和肠道粘膜上皮细胞损伤均有所恢复;当暴露浓度为400mg·kg-1时,蚯蚓的角质层明显增厚,表皮出现大量的分泌细胞,肠上皮组织呈一定程度的撕裂并少量脱落,第14天时角质层变薄,分泌细胞减少,上角质层破损加剧,肠上皮细胞撕裂严重并持续脱落。第14天电镜观察显示:暴露浓度为50mg·kg-1时,肠上皮细胞线粒体嵴不清晰或断裂,结构模糊;暴露浓度为400mg·L-1时,部分线粒体空泡化或内部有絮状沉淀,嵴变短甚至消失。
李辉龙雷震吴尔苗胡艳吴石金
关键词:1,2,4-三氯苯赤子爱胜蚓表皮肠道超微结构生态毒理
二氯甲烷高效降解菌株的诱变选育被引量:3
2011年
从工厂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到1株二氯甲烷降解菌WH22,鉴定为梭形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 Fusiformis),利用60Coγ辐射和紫外线(UV)进行复合诱变.诱变的最佳条件:菌悬液经0.5 kGy60Coγ射线处理后,紫外照射处理(18 W,距离30 cm)100 s或120 s.菌液经以二氯甲烷为唯一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筛选,最终筛选到3株正突变株.在二氯甲烷浓度为800 mg/L的水溶液中,3株正突变株二氯甲烷的降解率分别为66.20%,52.90%,52.10%,比原始菌株的降解率分别提高了191.63%,133.04%,129.52%.正交试验表明:温度对突变株的降解效果影响最大,最佳温度为30℃.3株正突变株经8次传代培养,降解效率分别下降12.40%,11.05%,0.68%,是性状较为稳定可深入研究开发的优良菌株.
胡志航徐士博祝飞徐铭吴石金
关键词:DCM生物降解菌株选育
菲和芘单一及复合污染对蚯蚓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被引量:30
2011年
采用自然土壤法,以蚯蚓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为指标,探讨了不同剂量、不同暴露时间菲(Phe)和芘(Pyr)单一及复合污染胁迫对蚯蚓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菲和芘单一作用时,SOD活性均表现为低剂量激活,高剂量抑制;而MDA含量在暴露2d内明显增加,第14d时与对照基本一致;对于CAT活性,菲单一作用时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规律,而芘单一作用时未见明显的变化规律.菲和芘复合作用时,SOD活性受到显著抑制,而MDA含量于暴露28d时达到最大值,复合胁迫促进了蚯蚓的膜脂过氧化作用.在0.5mg·kg-1菲作为背景与不同剂量芘复合时,菲和芘复合污染时的CAT活性出现明显波动,低剂量芘复合污染的CAT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规律;而当菲含量为2.5mg·kg-1时,复合污染时的CAT活性总体呈逐渐上升趋势.复合污染胁迫时污染物剂量变化和不同污染物组合会对蚯蚓产生更趋严重和复杂的氧化胁迫效应.
吴尔苗王军良赵士良李辉龙吴石金
关键词:蚯蚓污染胁迫抗氧化酶
二氯甲烷和二氯乙烷对蛋白核小球藻的毒性影响研究被引量:13
2010年
研究了二氯甲烷和1,2-二氯乙烷对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生长和生化指标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二氯甲烷和1,2-二氯乙烷对蛋白核小球藻生长有影响.随着2种毒物浓度的增大,其对藻生长的抑制越明显,藻细胞密度均呈现下降的趋势.二氯甲烷和1,2-二氯乙烷抑制蛋白核小球藻生长的96h-EC50分别为550.1mg/L和276.0mg/L,1,2-二氯乙烷的毒性要稍强于二氯甲烷.2种毒物联合作用时基本表现为拮抗作用.叶绿素a含量随毒物浓度增加而迅速下降,SOD和CAT的活性随毒物浓度升高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钟形曲线".MDA的含量随毒物浓度升高而急剧上升,膜脂过氧化加剧.表明毒物通过产生活性氧自由基引起生物大分子的氧化损伤可能是其对蛋白核小球藻产生毒性效应的主要原因.
吴石金俞翔吴尔苗陈建孟
关键词:蛋白核小球藻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生态毒性急性毒性
蔗糖棕榈酸单酯的选择性酶促合成及其性能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研究了脂肪酶生物催化法选择性合成蔗糖-6-棕榈酸酯及其性能.蔗糖-6-棕榈酸酯的转化率为94%,产物的结构经1 H-NMR确证.测定了产物蔗糖-6-棕榈酸酯的水溶性、亲水亲油平衡值(HLB)、表面张力(CMC)以及泡沫性能和乳化性能等.结果显示其具有很好的水溶性,HLB=16.11,CMC=24.8mg/L,γCMC=35.78mN/m,泡沫和乳化性能在实验浓度范围内呈一定的规律.抑菌试验表明该蔗糖-6-棕榈酸酯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均无明显抑菌效果.
王萍杜理华何秀娟吴石金
关键词:生物催化
蚯蚓蛋白质组双向电泳技术体系的建立及条件优化被引量:1
2013年
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表皮组织的两种蛋白质提取方法进行了比较,并对双向电泳IPG胶条pH范围,上样量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裂解液提取法提取的蛋白质量浓度较低,蛋白种类缺失,采用TCA-丙酮沉淀法提取法,可显著提高提取液蛋白质提取效果,样品中蛋白质质量浓度可达12.49μg/μL.蚯蚓表皮组织蛋白质主要分布在pH范围4~7之间,适于选用24cmpH 4~7线性梯度IPG胶条,采用考马斯亮蓝染色法时最适上样量为600μg,所得电泳图谱可检测蛋白点达(629±20)个,且重复性实验匹配率较高.用TCA-丙酮沉淀法提取蚯蚓表皮组织蛋白质组,按优化的参数进行双向电泳分离,所得图谱分辨率高、重复性好,可用于蚯蚓蛋白质组学研究.
吴石金赵士良沈飞超徐铭
关键词:赤子爱胜蚓蛋白质组双向电泳
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与鉴定DMP胁迫下蚯蚓表皮组织的差异蛋白被引量:4
2014年
蚯蚓在DMP质量浓度为200mg/kg和600mg/kg的自然土壤中污染胁迫7,14,21d,采用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筛选出表皮组织差异表达的140个蛋白质斑点,并用肽质量指纹图谱技术和数据库比对法初步鉴定出5种差异蛋白质,分别为假定蛋白(BRAFLDRAFT_58397),α微管蛋白,ATP合酶β亚基,β微管蛋白,假定蛋白(FAEPRAM212_03570),这些蛋白质可能参与邻苯二甲酸二甲酯代谢并与蚯蚓解毒功能有关,有望成为土壤生态毒性评价、监测和开展毒理学研究的生物标记物.
吴石金沈飞超胡航
关键词:蛋白质组学邻苯二甲酸二甲酯赤子爱胜蚓生物标记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