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200313000054)
- 作品数:19 被引量:265H指数:11
- 相关作者:姚建新武桂春纪占胜刘贵忠郭宪璞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吉林大学吉林省地质调查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 西藏措勤盆地的上古生界—下中生界:潜在的油气沉积建造被引量:27
- 2008年
- 新的地层和古生物学研究结果表明,措勤盆地在晚古生代—早中生代不存在长达75Ma以上的沉积间断,其中,晚二叠世—晚三叠世诺利期都是海相碳酸盐岩地层,晚三叠世瑞替期—早中侏罗世为陆缘碎屑岩地层,两者之间为角度不整合接触。措勤盆地在晚二叠世—晚三叠世诺利期一直处于海相碳酸盐岩盆地中,晚三叠世瑞替期—早中侏罗世仍然是接受巨厚沉积的低洼地区。从宏观的油气勘探的战略评价角度看,措勤盆地在中二叠世栖霞期—晚三叠世诺利期的海相碳酸盐岩地层具有生油层的性质,上三叠统瑞替阶—中下侏罗统具有盖层的性质,两者之间的角度不整合具有储集层的性质。措勤盆地中二叠统—下侏罗统构成一个油气的有利勘探层系,称为古格层系。
- 纪占胜姚建新武桂春
- 关键词:措勤盆地上古生界油气勘探
- 西藏西部狮泉河地区二叠纪和三叠纪牙形石的发现及其意义被引量:35
- 2007年
- 西藏西部阿里狮泉河地区的昂杰组、下拉组和左左组中发现牙形石化石。昂杰组的牙形石组合大致对比于中二叠世空谷期早中期Mesogondolella idahoensis-Vjalovognathus shindyensis组合带。下拉组顶部的牙形石组合大致对比于晚二叠世长兴期晚期Clarkina changxingensis带。左左组中含有早三叠世的Neospathodus sp.和Gladigondolella sp.,左左组和下拉组整合接触,左左组主体时代为三叠纪。狮泉河地区在早二叠世末期就开始由冈瓦纳相碎屑岩沉积转变为特提斯相碳酸盐岩沉积,在晚二叠世长兴期和早三叠世依然维持在海相沉积环境中。冈底斯西部在晚二叠世和三叠纪为古陆的观点有待于重新审视。
- 纪占胜姚建新武桂春
- 关键词:二叠纪三叠纪牙形石
- 青藏高原羌塘地区几个关键地质问题的思考被引量:102
- 2005年
- 羌塘地区是青藏高原最大的一块中比例尺地质调查空白区,许多关键地质问题集中于此。综合多年羌塘地区的地质实践,结合近年来1∶25万地质调查的初步成果,提出龙木错-双湖板块缝合带、蛇绿岩、高压变质带、羌塘的基底、南北羌塘地层序列及地层格架、盆地成因类型、羌塘盆地与油气资源、羌塘地区的深部地质结构、羌塘地区生态与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期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提供给在羌塘地区从事地质调查的同行们参考。
- 李才翟庆国程立人徐峰黄小鹏
- 关键词:青藏高原
- 西藏冈底斯西段措勤地区三叠纪牙形石生物地层特征被引量:34
- 2007年
- 西藏措勤县江让乡敌布错北缘的碳酸盐岩地层原来认为是中二叠世"下拉组",然而,最新的牙形石生物地层学研究否定了这种认识。在这套碳酸盐岩地层中识别出了三叠纪的4个牙形石带(组合带),即:Neogondolella carinata带、Neospathodus triangularis-Ns.homeri组合带、Chiosella timorensis带、Paragondolella inclinata-Pg.polygnathiformis组合带。牙形石动物群的对比研究表明,新建的嘎仁错组的时代为早三叠世印度期至中三叠世拉丁期末期,珠龙组采样层段的时代为中三叠世拉丁期末期至晚三叠世卡尼期的早期。
- 武桂春姚建新纪占胜
- 关键词:牙形石晚二叠世三叠纪
- 西藏冈底斯西段措勤地区海相三叠系的划分被引量:30
- 2007年
- 西藏措勤县江让乡敌布错北缘敌布错组之下的碳酸盐岩并非原来推断的中二叠世"下拉组",研究结果显示其中含有三叠系。新发现的三叠系自下而上划分为:早三叠世印度期至中三叠世拉丁期末期的嘎仁错组(新建)、中三叠世拉丁期末期至晚三叠世卡尼期的珠龙组(新建)和晚三叠世诺利期的江让组。措勤地区海相三叠系的发现说明冈底斯西部发育早三叠世印度期—晚三叠世诺利期的海相碳酸盐岩地层,而非原来认为的三叠系缺失。
- 纪占胜姚建新武桂春
- 关键词:三叠系
- 东昆仑万宝沟岩群古近纪孢粉化石的新发现被引量:4
- 2005年
- 万宝沟岩群是东昆仑造山带一套构造—沉积混杂堆积地层,由外来系统和基质系统两部分组成。以往根据外来岩块中的叠层石等将该岩群的时代定为前寒武纪的蓟县纪—青白口纪。最近在该岩群的基质系统中分析出22属(未定种)与15种古近纪渐新世孢粉化石,这一重要发现为厘定该岩群的地质时代、进一步确定该岩群的混杂堆积地层性质和阐述东昆仑造山带形成演化机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 郭宪璞王乃文丁孝忠赵民王大宁
- 关键词:古近纪渐新世孢粉化石东昆仑造山带
- 拉萨北部堆龙德庆县设兴组古近纪孢粉化石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2
- 2005年
- 在拉萨北部堆龙德庆县马乡设兴村设兴组命名剖面顶部灰黑色泥岩夹层中的SX31样品中发现了Osmundaciditessp.,Deltoidosporasp.,Leiotriletessp.,Punctatisporitessp.,Ilexpollenitessp.,Quercoiditessp.,Caryapollenitessp.,Betulaceoipol鄄lenitessp.,Sporopollis?sp.,Ulmipollenitessp.,Compositoipollenitessp.,Tricolporollenitessp.等孢粉化石,主要为被子植物和蕨类植物花粉,未发现裸子植物花粉。这些孢粉指示的地层时代接近于始新世—渐新世。在剖面下部的4件样品中零星发现了Tricolpitessp.,Shizaeoisporitessp.,Compositoipollenites?sp.,Leiotriletessp.,Cyathiditessp.,Neoraistrackiasp.,Con鄄verrucosisporritessp.,Cycadopitessp.,Pinuspollenitessp.,Retitricolpitessp.等孢粉化石,指示的地层时代可能略早。从而说明设兴组与上覆林子宗群之间的角度不整合所代表的构造运动发生在始新世—渐新世或其后。
- 纪占胜王大宁姚建新武桂春
- 关键词:孢粉古近纪
- 关于藏北改则地区夏岗江植物群及其地层时代的修订意见被引量:19
- 2007年
- 在20世纪80年代,关于藏北改则县夏岗江雪山地区的夏岗江植物群及其所在的坚扎弄组曾存在着早二叠世和晚二叠世2种不同的时代意见。2002年,敌布错组发现后,古植物学家认为敌布错组和坚扎弄组的植物化石面貌相同或相似,同属于夏岗江植物群。由于敌布错组被认为不整合覆盖在中二叠世下拉组之上,因此,地质学家认为敌布错组、坚扎弄组及其所含的夏岗江植物群的时代为晚二叠世。然而,最近敌布错组之下的所谓的下拉组中发现了早三叠世—晚三叠世的牙形石,同时在坚扎弄组和敌布错组中发现了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的孢粉化石,因此,夏岗江植物群及其所在地层的时代不是原来认为的晚二叠世,而是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
- 纪占胜姚建新武桂春
- 关键词:晚二叠世晚三叠世
- 拉萨北部旁多群坠石沉积的发现及其意义被引量:9
- 2005年
- 报道了新发现的旁多群中部的打鲁雄剖面及其含有典型坠石的沉积特征。该剖面旁多群中部以陆源碎屑少、悬浮泥质沉积为主的欠补偿的深水盆地相沉积为特征,同时夹有水下冰碛岩、重力流沉积等。纹层状—薄层状的粘土质岩层内分布着粒径是基质的100~1000倍的棱角状—次棱角状、长轴垂直近垂直于纹层面或层面的碎屑和砾石。砾石上下的泥质岩具有顶凸下挠的现象。碎屑和砾石及其对上下地层的影响表明其为坠石沉积。旁多群中指示冰川、冰筏沉积作用存在的坠石的发现,有力地证明了青藏高原石炭纪—二叠纪冈瓦纳相地层形成于受到冈瓦纳大陆冰川影响的海相环境。
- 纪占胜姚建新武桂春蒋忠惕傅渊慧
- 关键词:杂砾岩
- 西藏羌塘北部上二叠统热觉茶卡组类动物群的特征被引量:3
- 2009年
- 西藏羌塘北部热觉茶卡组的类动物群共3属11种(不含未定种),包括:Palaeofusulina sinensis Sheng,P.fusiformis Sheng,P.nana Likharev,P.laxa Sheng,P.wangi Sheng,P.minima Sheng et Chang,P.simplex Sheng et Chang,Parananlingella ac-ervula(Sheng et Rui),Reichelina changhsingensis Sheng et Chang,R.pulchra K.M.-Maclay,R.gaqoiensis Wang,Sheng etZhang。根据类沿剖面的分布,建立了Palaeofusulina带,由下至上划分为2个亚带:Palaeofusulina minima亚带和Palaeo-fusulina sinensis亚带。该类化石带属种丰度高,所含的类动物群属华夏特提斯型分子,为晚二叠世的代表分子和典型分子,与中国华南长兴阶类化石带可进行对比。
- 陈寿铭程立人吴水忠朱永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