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NZ08114)
- 作品数:10 被引量:20H指数:3
- 相关作者:马汉祥毛晶晶陈学新张宁马妮娜更多>>
- 相关机构:宁夏医科大学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椎管内阻滞镇静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0年
- 椎管内麻醉复合全麻作为一项麻醉技术具有诸多优点而被广泛认可和采用,而在临床麻醉中,有些患者接受椎管内麻醉后就表现有一定的镇静作用。近年来一些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均发现椎管内麻醉能够显著减少镇静药物的需要量或直接降低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值和OAA/S评分,提示椎管内阻滞具有直接或间接的镇静作用。目前普遍认为可能的机制为去传人理论,即局麻药阻断了局部的传人信号,降低了对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的刺激,从而产生相应的镇静作用。
- 马汉祥马妮娜张宁毛晶晶
- 关键词:椎管内麻醉
- 硬膜外阻滞范围对大鼠异丙酚镇静效应的影响被引量:3
- 2011年
- 硬膜外麻醉时手术病人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紧张、焦虑和恐惧感,可诱发强烈的应激反应,因此需要辅助适度的镇静.有研究表明,硬膜外阻滞可增强全麻药的镇静效应[1-2].而硬膜外阻滞范围是否影响全麻药的镇静效应有待进一步探讨.异丙酚是临床上常用的静脉麻醉药.本研究拟评价硬膜外阻滞范围对大鼠异丙酚镇静效应的影响,以评价硬膜外阻滞增强全麻药镇静效应是否与阻滞范围有关.
- 张宁马汉祥刘树鹏陈学新孟尽海
- 关键词:异丙酚
- 丙泊酚对脊髓横断大鼠镇静作用的影响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观察丙泊酚对脊髓横断大鼠镇静作用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3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脊髓横断组(n=10)、假手术组(n=10)和正常对照组(n=10)。静脉泵注丙泊酚,比较三组之间大鼠眼睑反射消失时丙泊酚的用量及所需的时间。结果脊髓横断组大鼠眼睑反射消失的丙泊酚用量(6.34±0.85)mg/kg明显少于假手术组(11.24±1.09)mg/kg和正常对照组(10.76±1.14)mg/kg(P<0.0001);脊髓横断组大鼠眼睑反射消失所需时间(200±41)s也明显少于假手术组(494±46)s和正常对照组(465±51)s(P<0.01)。结论脊髓横断可显著降低大鼠丙泊酚的镇静用量,可明显缩短大鼠眼睑反射消失时间,脊髓横断的镇静作用其可能的机制是去传入理论。
- 张宁马汉祥马妮娜邓立琴刘红马万
- 关键词:脊髓横断丙泊酚
- 蛛网膜下腔阻滞和静脉全麻时丙泊酚镇静剂量的比较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比较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和静脉全麻时丙泊酚镇静剂量差异,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行下腹部妇科手术患者54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蛛网膜下腔阻滞组(S组)和静脉全麻组(G组)。S组在阻滞完成后15 min泵注丙泊酚,G组入室后10 min泵注丙泊酚实施全麻。比较两组患者意识消失时丙泊酚的用量。结果意识消失时S组所需丙泊酚用量为(1.12±0.18)mg/kg,明显少于G组的(1.73±0.19)mg/kg(P<0.01)。结论与静脉全麻相比,蛛网膜下腔阻滞时能减少丙泊酚镇静剂量。
- 马汉祥马妮娜毛晶晶刘红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阻滞丙泊酚脑电双频指数
- RP-HPLC法测定大鼠脊髓和脑组织中利多卡因浓度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大鼠脊髓和脑组织中利多卡因浓度。方法将16只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8)蛛网膜下腔注入利多卡因15μL,10min后在麻醉下取脑及脊髓;空白组(n=8)在麻醉下取脑及脊髓;在以下条件下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利多卡因浓度。结果大鼠脊髓中利多卡因浓度在0.365~14.6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57,n=6),所测得低、中、高3种质量浓度的提取回收率分别为97.09%、103.38%、94.02%;平均回收率为(98.17±6.21)%,日内、日间RSD分别<7.45%和11.75%。脑组织中利多卡因浓度在0.365~14.6.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n=6),所测得低、中、高3种质量浓度的提取回收率分别为98.94%、103.89%、101.01%;平均回收率为(101.28±6.72)%,日内、日间RSD分别<7.35%和9.86%。结论此法简便、精确,适用于研究利多卡因浓度检测,可用于利多卡因椎管内麻醉的药代动力学检测。
- 毛晶晶杨小英马汉祥党宏万陈学新孟尽海
- 关键词: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利多卡因脊髓
- 不同局部麻醉药蛛网膜下腔阻滞对大鼠丙泊酚镇静作用的影响被引量:3
- 2012年
- 椎管内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因其诸多优点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国内外多有研究结果表明椎管内阻滞可以减少镇静药的用量,提示其可能具有镇静作用,而不同局部麻醉药蛛网膜下腔阻滞对丙?自酚镇静作用的影响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建立Sprague—Dawley(SD)大鼠蛛网膜下腔阻滞动物模型,分别注射罗哌卡因、布比卡因和利多卡因进行蛛网膜下腔阻滞,比较不同麻醉药物对丙泊酚镇静作用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
- 马汉祥毛晶晶陈学新马妮娜熊祥生尉静芳孟尽海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阻滞局部麻醉药丙泊酚椎管内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动物模型
- 鞘内注射利多卡因对大鼠丙泊酚镇静效应和脑组织利多卡因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评价鞘内注射利多卡因对大鼠丙泊酚镇静效应和脑组织利多卡因含量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250~350g,2~3月龄,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组(n=10):正常对照组(C组)、静脉注射利多卡因组(IV-L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组(IT-NS组)和鞘内注射利多卡因组(TI-L组)。IT-Ns组和IT-L组分别鞘内注射生理盐水15μl和2%利多卡因15μl,IV-L组静脉注射2%利多卡因15μl。在鞘内给药或静脉给药后10min静脉输注丙泊酚,记录大鼠眼睑反射消失时丙泊酚剂量,IT-L组和IV-L组取脑组织,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利多卡因水平。结果与c组、IV-L组和IT-Ns组比较,IT-L组眼睑反射消失时丙泊酚剂量降低(P〈0.05),c组、IV-L组和IT-Ns组间眼睑反射消失时丙泊酚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V-L组与IT-L组间脑组织利多卡因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鞘内注射利多卡因产生镇静效应的机制与其对与脑的直接作用无关。
- 马汉祥毛晶晶熊祥生张宁王建珍陈学新
- 关键词:利多卡因脊髓二异丙酚清醒镇静
- 蛛网膜下腔与硬膜外腔阻滞对大鼠丙泊酚镇静作用的影响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蛛网膜下腔与硬膜外腔阻滞对大鼠丙泊酚镇静作用的影响。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蛛网膜下腔利多卡因组(SL组)、蛛网膜下腔生理盐水组(SS组)、硬膜外利多卡因组(EL组)和硬膜外生理盐水组(ES组),每组10只。建立大鼠蛛网膜下腔和硬膜外腔阻滞模型,SL组和SS组分别经蛛网膜下腔注射2%利多卡因20μL和生理盐水20μL;EL组和ES组分别经硬膜外腔注射2%利多卡因70μL和生理盐水70μL;随后经尾静脉泵注丙泊酚,比较四组大鼠眼睑反射消失时丙泊酚的用量。用钳夹法测定并比较蛛网膜下腔与硬膜外腔阻滞平面。结果 40只雄性SD大鼠行蛛网膜下腔和硬膜外腔置管后,8只大鼠因模型失败剔除实验。SL组使大鼠眼睑反射消失的丙泊酚用量(7.61±0.81)mg·kg-1,n=8明显少于SS组(10.13±1.07)mg·kg-1,n=8,P<0.01;EL组使大鼠眼睑反射消失的丙泊酚用量(7.33±1.01)mg·kg-1,n=8明显少于ES水组(10.40±1.05)mg·kg-1,n=8,P<0.01;而SL组和EL组及SS组和ES组的丙泊酚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组和EL组的阻滞平面分别为剑突下(1.5±0.7)cm和(1.2±0.5)cm,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多卡因蛛网膜下腔和硬膜外腔阻滞均能减少大鼠丙泊酚镇静催眠用量。
- 张宁马汉祥孟尽海刘树鹏陈学新邓立琴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利多卡因丙泊酚
- 大鼠蛛网膜下腔和硬膜外腔阻滞模型的建立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建立大鼠蛛网膜下腔和硬膜外腔阻滞模型。方法将132只SD大鼠分成蛛网膜下腔阻滞模型组(S组,n=77)和硬膜外腔阻滞模型组(E组,n=55)。S组是将大鼠麻醉后,在背部L3-L4间隙处剪开椎间隙的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后将聚乙烯导管置入蛛网膜下腔。E组是将大鼠麻醉后,分离T13-L1棘突旁肌肉,直视下通过椎间孔将聚乙烯导管通过椎间孔置入硬膜外腔。结果蛛网膜下腔模型组存活率100%,成功率80.5%;硬膜外腔模型组存活率100%,成功率70.9%。结论改进的大鼠蛛网膜下腔阻滞模型及硬膜外腔阻滞模型的制备简便易行,成功率高,创伤小。
- 毛晶晶马汉祥熊祥生徐婷婷陈学新孟尽海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
- 序贯法测定丙泊酚意识消失的半数有效量探讨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测定丙泊酚意识消失的半数有效量(ED50)和意识消失的全量,并探讨其与剂量关系。方法将48例患者分为两组(n=24),采用序贯给药法测定丙泊酚意识消失的ED50,意识消失全量的测定是以20mg/(kg.h)速度泵入丙泊酚直至患者眼睑反射消失,和对呼喊没有反应(意识消失指标)时停止泵药,记录泵入时间并计算丙泊酚用量。结果丙泊酚意识消失的ED50和全量分别是1.018mg/kg(95%CI,0.785-1.320 mg/kg)和(1.856±0.265)mg/kg。结论丙泊酚意识消失的ED50值为1.018mg/kg,意识消失的全量约为1.8 ED50。
- 尉静芳马汉祥陈学新徐婷婷毛晶晶熊祥生
- 关键词:丙泊酚序贯试验法半数有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