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60025001)
- 作品数:7 被引量:75H指数:3
- 相关作者:李治安杨娅何怡华张烨刘晓伟更多>>
-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组织同步成像评价严重心力衰竭患者心脏非同步性运动被引量:15
- 2007年
- 目的探讨严重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非同步性运动特点。方法对正常对照组30例及严重心力衰竭患者34例,应用组织同步成像(TSI)技术分析心尖四腔心、二腔心和心尖左心室长轴切面12节段(6个基底段,6个中间段)的收缩期达峰值时间(Tp)和峰值速度(Vp),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Tp值增加,Vp值降低(P<0.01)。室内延迟节段数统计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共360个节段,有321个节段(89.2%)TSI图像表现为均一的绿色,有39个节段(10.8%)表现为淡黄色,没有红色节段,其中39个淡黄色节段多发生于后壁和侧壁(59%);病例组共408节段,TSI图像颜色较紊乱,192个节段(47.1%)为绿色,127个节段(31.1%)为黄色,89个节段(21.8%)为红色,延迟节段中以侧壁多见,其次为后壁和下壁。结论TSI能定量分析室壁运动是否延迟及延迟时间,是目前评价心室运动非同步性的最佳方法,并将应用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病例选择,指导起搏器植入及术后评价等。
- 张烨李治安何怡华杨娅
- 关键词:多普勒超声心动描记术充血性心力衰竭
-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心脏扭转运动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对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心脏扭转运动(cardiactwist)进行初步分析,探讨HCM患者在左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时心脏局部和整体扭转功能是否已有改变。方法对3()例HCM患者(其中左室流出道梗阻13例)和33例正常人(对照组)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每搏量(SV)等。采用VVI技术测量左室基底部腱索水平、乳头肌水平和心尖水平收缩期心内膜下心肌和心外膜下心肌的最大旋转角度、峰值旋转速率、圆周应变(circumferential strain,CS)、圆周应变率(circumferential strain rate,CSR)、径向应变(radial strain,RS)、径向应变率(radial strain rate,RSR);测定舒张期峰值解旋转速率和解扭转率,以分析两组的心脏旋转和扭转运动。结果HCM组与正常组相比,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VEDV、LVESV、SV明显减低,心内膜下心肌的左室扭转角度、CS较正常人明显增高,心外膜下心肌的旋转速率、解旋转速率、CS、CSR均明显减低(P〈0.05),HCM组左室三个短轴水平的RS、RS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舒张期解扭转率低于对照组。HCM组分组资料显示:左室流出道梗阻组患者心外膜下心肌的旋转速率、解旋转速率、CS、CSR进一步减低。结论HCM患者心脏整体扭转角度较正常人增大,局部心肌圆周方向变形能力下降,左室流出道梗阻加剧局部心功能的损伤。
- 刘晓伟李治安杨娅
- 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速度向量成像
-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扩张型心肌病心脏扭转运动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对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心脏扭转运动的改变进行初步分析,进一步探讨VVI技术在评价心脏扭转运动方面的价值。方法采用VVI技术对33名正常人和30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进行研究。选取胸骨旁左室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心尖水平短轴切面及心尖四腔心、两腔心切面的图像,测量收缩期左室基底部、中部及心尖部最大旋转角度、峰值旋转速度、圆周应变(CS),达峰值旋转速度时间(TPRV);舒张末期及等容舒张末期峰值解旋转速度,对比两组心脏旋转和扭转运动。结果(1)正常组左室扭转运动:自心尖部向心底部观察,等容收缩期心底部逆时针旋转,心尖部顺时针旋转;收缩期心底部顺时针旋转,心尖部逆时针旋转;乳头肌水平旋转形式不固定。左室整体扭转方向为逆时针。(2)部分DCM患者心脏扭转运动形式改变:30例研究对象中4例患者左室扭转形式不同于正常人,其中2例表现为心尖和心底均呈逆时针旋转,1例表现为心尖和心底均呈顺时针旋转,1例表现为心底部呈逆时针旋转而心尖部呈顺时针旋转。(3)旋转形式未发生变化的26例DCM患者的有关旋转和扭转运动参数均明显减低,以心尖部减低更为明显。DCM组与正常组相比:左室扭转角度7.34°±3.65°比17.01°±4.81°、扭矩(0.09±0.04)°/mm比(0.23±0.06)°/mm、扭转速度(60.23±23.67)°/s比(148.24±56.23)°/s、解扭转率(0.37±0.19)%/m比(0.59±0.33)%/m;心底部旋转角度-3.60°±2.38。比-6.56°±3.18°(P=0.014)、心尖部旋转角度5.80°±3.55°比12.13°±2.05°(P=0.000)、心底部CS-8.09%±2.73%比-19.49%±5.51%(P=0.013)、心尖部CS-8.94%±5.90%比-27.49%±9.53%(P=0.000)。(4)左室扭转角�
- 刘晓伟李治安
- 关键词:超声检查
- 二维应变超声心动图定量评价左心室整体和局部心肌应变的价值被引量:48
- 2007年
- 目的探讨二维应变超声心动图(2D-SE)定量评价心肌局部和整体应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集25例心力衰竭患者与30例正常对照者心尖左室长轴、心尖四腔和心尖左室二腔观的二维灰阶动态图像。应用自动功能成像软件自动测量长轴方向左室18节段收缩应变(εs)和心尖左室长轴观总应变(GLS-LAX)、四腔观总应变(GLS-A4C)、二腔观总应变(GLS-A2C)及左室长轴平均总应变(GLS-Avg)。同时采用二维Simpson法分别测量三个切面观的左室射血分数(2D-EF)。比较心力衰竭组与对照组各参数测值,分析2D-EF与二维应变(2D-GLS)的相关性。结果心力衰竭组18个节段的εS、GLS-LAX、GLS-A4C、GLS-A2C及GLS-Avg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01)。2D-EF与2D-GLS有良好的相关性(r=0.94)。正常对照组各室壁自基底段向心尖段εS逐渐增加,各壁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扩张型心肌病组各段室壁εS绝对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各节段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壁心肌死梗组中左前降支供血节段的εS绝对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2D-SE可用于定量测量左室整体和局部心肌的应变,为临床提供了一种快速准确、操作简便、可重复性好的无角度依赖的定量左室功能的新方法。
- 张烨李治安杨娅何怡华孙琳谷孝艳
- 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
-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左心室扭转功能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脏扭转运动进行初步分析,探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时心脏局部和整体扭转功能是否有改变。方法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各30名。常规测量有关左心功能参数:LVEF、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量(SV)、二尖瓣口E、A峰值血流速度等。速度向量成像模式下在系列胸骨旁短轴观图像上测量收缩期心内膜下和心外膜下心肌的最大旋转角度、峰值旋转速率、圆周应变(CS)、圆周应变率(CSR)、舒张期和等容舒张期峰值解旋转速率。结果肥厚型心肌病组EDV、ESV、SV明显减低,A峰增高(P<0.01);心内膜下心肌左心室扭转角度和扭矩增高,解扭转率减低(P<0.05);心外膜下心肌的基底部峰值旋转速率、峰值解旋转速率减低(P<0.05);心外膜下心肌的CS、CSR明显减低(P<0.05)。结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脏整体扭转角度和速度较正常人增高,局部心肌圆周方向形变能力下降,以心外膜下心肌下降更为明显。
- 刘晓伟李治安杨娅
- 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肥大性心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