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CCSF201338)

作品数:21 被引量:275H指数:9
相关作者:赵春雨周晓宇崔妍林蓉王颖更多>>
相关机构:沈阳区域气候中心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国家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天文地球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0篇气温
  • 5篇降水
  • 4篇气候
  • 3篇气候变化
  • 3篇气象
  • 2篇冬季气温
  • 2篇气候重建
  • 2篇气温序列
  • 2篇气象干旱
  • 2篇模拟数据
  • 2篇均一性
  • 2篇古气候
  • 2篇古气候重建
  • 2篇干旱
  • 2篇贝叶斯
  • 2篇贝叶斯方法
  • 2篇贝叶斯模型
  • 2篇PM
  • 2篇城市
  • 1篇地面降水

机构

  • 15篇沈阳区域气候...
  • 8篇国家气象信息...
  • 3篇中国环境监测...
  • 2篇中国气象局
  • 2篇辽宁省气象服...
  • 2篇辽宁省人工影...
  • 2篇沈阳区域气象...
  • 2篇辽宁省气象装...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气象局国...
  • 1篇中山大学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江西省气候中...
  • 1篇安徽省环境监...

作者

  • 10篇赵春雨
  • 8篇周晓宇
  • 8篇崔妍
  • 6篇林蓉
  • 5篇敖雪
  • 5篇王颖
  • 5篇王涛
  • 4篇李庆祥
  • 4篇刘鸣彦
  • 3篇李倩
  • 3篇房一禾
  • 3篇孟晓艳
  • 3篇徐文慧
  • 3篇余予
  • 3篇李菲
  • 3篇徐红
  • 3篇伍俊艺
  • 2篇晁华
  • 2篇朱玲
  • 2篇顾正强

传媒

  • 6篇气象与环境学...
  • 2篇环境科学与技...
  • 2篇气象科技
  • 2篇气象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冰川冻土
  • 1篇高原气象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大气科学学报
  • 1篇气象科技进展
  • 1篇第32届中国...
  • 1篇第34届中国...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10篇2016
  • 6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灰霾试点城市PM_(2.5)浓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7
2013年
利用2011年PM2.5监测数据分析了灰霾试点城市PM2.5浓度特征,结果表明:灰霾试点城市PM2.5日超标比例范围为3.3%~42.9%,年均浓度超标严重;灰霾日PM2.5浓度和PM2.5/PM10较非灰霾日分别升高80.0%和4.1%。分析了北京总站点位在12月3-13日污染过程中颗粒物浓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颗粒物浓度升高和气象条件差是导致能见度降低的两大重要因素,OC/EC变化范围是3.6~11.4,存在严重的二次污染;粒子数浓度与能见度呈现负相关,污染日不同粒径段的粒子数浓度均高于清洁日,91.8%的粒子在1μm以下;地面气象条件和天气形势明显影响PM2.5浓度。
孟晓艳魏桢王瑞斌李健军余予
关键词:灰霾PM2ECOC气象因素
东北夏季气温的大尺度环流影响因子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利用1961—2010年东北地区3省53站月平均气温资料及分辨率为2.5°×2.5°的NCEP/NCAR再分析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东北夏季气温的大尺度环流影响因子。利用200hPa风场要素定义了一个适于描述东北夏季气温的200hPa纬向风切变指数,并给出了该指数的预测方法,以期为东北夏季气温的预测提供一个诊断工具。结果表明:鄂霍次克海和北太平洋中部海平面气压场偶极子,与东北夏季气温关系密切;同期东北地区上空500hPa位势高度场与东北夏季气温呈正相关关系;同期850hPa、200hPa矢量风场和整层水汽通量场在东北及其以西地区上空呈气旋式环流,对应东北夏季气温偏低,反之则偏高,同时来自孟加拉湾的水汽也是造成东北夏季气温异常的因素之一;200hPa纬向风切变指数与东北全区气温呈显著正相关,该指数偏大对应东北夏季气温偏高,反之东北夏季气温偏低。4月和5月热带印度洋和太平洋海温与夏季200hPa纬向风切变指数关系密切。
李宗昊房一禾徐方姝席晓彤王修莹周晓宇徐红蔡冰马凡舒
关键词:夏季气温大尺度环流
东北地区气候变化CMIP5模式预估被引量:16
2017年
利用CMIP5的多模式集合资料,从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两方面分析了不同情景下(RCP2.6、RCP4.5、RCP8.5)中国东北地区未来100年的气候变化。结果显示:3种排放情景下,21世纪东北地区气温和降水呈显著增长趋势,中期和末期增幅较明显,冬季增幅高于其他季节,RCP8.5情景下气温增暖最为显著,RCP4.5次之,RCP2.6最小,随着年代的推移,气温和降水年较差逐渐减小;空间分布显示:3种排放情景下各个时期的增温分布形式基本一致,由南向北逐渐增大,辽宁南部增温幅度最小,最显著地区位于黑龙江大兴安岭;不同情景下气温变化率的分布形势略有不同,但均呈显著增温趋势;3种排放情景下降水距平百分率均为增加趋势,呈由东向西逐渐增大的经向分布特征;不同情景下的降水变化率分布形势相似,呈南大北小特征,辽宁地区增长最为明显,黑龙江西部地区增长相对较小。
敖雪翟晴飞崔妍周晓宇赵春雨王涛易雪林蓉
关键词:气温降水
极涡对北太平洋风暴轴影响及成因初探
2016年
利用美国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初步探讨了1969—2013年冬季北半球极涡对北太平洋风暴轴的影响及可能的物理机制.结果表明:风暴轴主要分布在120°E—120°W、30°—60°N之间,扰动最强中心位于45°N附近.奇异值分解表明,极涡与风暴轴之间主要存在两种耦合空间变化特征.当极涡在极区增强(减弱)时,风暴轴在其气候平均位置增强(减弱);当极涡增强并向北太平洋地区移动时,相对于平均状态,风暴轴在45°N以南地区偏强;而当极涡向北美大陆移动增强时,相对于平均状态,45°N轴线以北地区风暴轴偏强.回归分析进一步表明了北半球极涡影响北太平洋风暴轴变化的原因,极涡通过改变500h Pa位势高度场的遥相关形态特征,进而改变东亚西风急流及风暴轴上游地区斜压性的位置与强度,从而导致风暴轴的强度发生变化.
刘鸣彦李菲郑石周晓宇崔妍赵春雨王颖龚强张海娜
关键词:北太平洋风暴轴遥相关型
1951—2014年辽宁省气象干旱时空特征分析
利用辽宁省56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51—2014年逐日降水量和气温资料,依据当前气象干旱监测业务中使用的气象干旱综合监测指数(MCI),使用国家标准《气象干旱等级》中对干旱事件的定义,分析讨论了1951—2014年辽宁省...
吴琼赵春雨王大钧李倩伍俊艺林蓉
关键词:气象干旱
文献传递
基于DERF 2.0产品东北地区降尺度气温预测模型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本文利用第二代月动力延伸预测模式业务系统(Dynamic Extended Range Forecast,DERF 2.0)提供的1983—2015年位势高度场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东北地区气温实况场,从DERF 2.0产品降尺度解释应用角度出发,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东北地区月气温预测模型的方案,对东北地区11月气温进行了降尺度解释应用,建立了基于DERF 2.0产品东北地区11月气温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通过对基于DERF 2.0产品建立的东北地区11月气温预测模型的检验分析可知,建立的模型对东北地区月气温具有较高的预报技巧(Ps评分较高),对月气温预测具有较明显的改进,可在实际气候预测业务中应用,并对模型的稳定性问题进行了探讨,逐步改进完善预测模型。
李菲王永光王小桃秦美欧吴琼易雪林蓉
关键词:气温
1961-2012年辽宁省极端气温事件气候变化特征被引量:20
2015年
利用辽宁省52个气象台站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数据,使用国际通用的10种极端气候指数,研究了1961-2012年辽宁省极端气温事件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年平均极端气温事件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时间尺度上,1961-2012年辽宁省年及四季极端暖事件(暖昼日数、暖夜日数、夏季日数、热带夜数和热浪持续指数)呈增加趋势,极端冷事件(冷昼日数、冷夜日数、结冰日数、霜冻日数和寒潮持续指数)呈减少趋势;极端暖事件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明显增加,极端冷事件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显著减少;极端暖事件的变化速率要小于极端冷事件.辽宁省气温日较差有增大的趋势,极端暖(冷)事件的增加(减少)在秋季(冬季)最为显著.空间变化上,极端气温事件在全省基本都呈一致的增加或减少的分布.多数极端气温事件均存在8 a左右的周期,检测到的突变的时间大致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期.20世纪80年代末期辽宁省气候变暖后,极端暖事件和冷事件均有明显的增加和减少.
周晓宇赵春雨王颖崔妍张新宜胡春丽林蓉
关键词:极端气温指数
辽宁省海绵城市建设中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区及其分布差异研究被引量:5
2019年
利用1986—2015年辽宁省60个气象站逐日降雨量观测资料和1986—2015年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NCEP/NCAR)逐月全球的再分析资料,对辽宁省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区域划分及其分区分布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可以划分为Ⅱ区、Ⅲ区、Ⅳ区、Ⅴ区共4个区,比《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中辽宁省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区多1个Ⅴ区,且相同分区对应的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年平均降雨量对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分区趋势具有一定指示作用,总暴雨量占总降雨量的比例与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分区关系密切,辽宁省水汽输送的特征和地形地势是形成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区域分布差异的内在成因。
顾正强龚强晁华张海娜徐红朱玲沈历都蔺娜
CMIP5模式对东北地区气温模拟能力评估被引量:6
2016年
利用CMIP5的多模式集合资料和中国东北地区162个站点逐月平均气温实测资料,从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两方面评估了CMIP5模式对1961~2005年中国东北地区气温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全球气候模式能够较好地再现东北地区气温显著增高趋势和年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递减的纬向分布特征以及冷暖中心。EOF分析结果显示,东北地区20世纪90年代以前增温较慢,90年代之后增温较快,东北地区年平均气温呈现南北反位相的时空变化特征。模拟结果和观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敖雪翟晴飞崔妍赵春雨王涛周晓宇王颖
关键词:气温
基于贝叶斯模型的器测、古气候重建与气候模拟数据的融合试验被引量:3
2018年
气象部门馆藏的西部最早的器测气象资料始于20世纪30年代,不能满足建立20世纪以来中国气候变化序列的需求,而古气候重建或气候模拟资料则可以延伸到器测时代以前。为了探讨长序列多源气候资料序列融合方法,采用贝叶斯方法对中国北疆地区8条树轮气温重建资料、器测资料与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5阶段(CMIP5)模式模拟资料进行了融合试验。首先利用器测资料对气温代用资料进行校验与网格重建,并以此作为贝叶斯模型的先验分布,然后,用泰勒图选出了该区域气候模拟效果最佳的几个模式;最后将网格重建和气候模拟序列用贝叶斯模型进行了融合试验。结果表明,贝叶斯融合模型能有效提取各种数据来源的有用信息进行融合,融合结果的长期变化(线性)趋势更接近器测气候序列,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序列的精度,减小了结果的不确定性;并且,融合结果能够纠正先验分布及气候模拟数据的明显偏差,为长年代气候序列重建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思路。
余君李庆祥张同文徐文慧张雷崔妍
关键词:贝叶斯方法气温序列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