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30035)

作品数:51 被引量:402H指数:11
相关作者:姚咏明张庆红董宁祝筱梅于燕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9篇脓毒
  • 28篇脓毒症
  • 19篇细胞
  • 18篇蛋白
  • 15篇免疫
  • 12篇迁移
  • 12篇迁移率
  • 11篇高迁移率族蛋...
  • 11篇高迁移率族蛋...
  • 9篇炎症
  • 9篇免疫功能
  • 7篇多器官功能
  • 7篇严重脓毒症
  • 7篇炎症反
  • 7篇炎症反应
  • 7篇器官
  • 7篇器官功能
  • 7篇病理
  • 6篇多器官功能障...
  • 6篇器官功能障碍

机构

  • 24篇中国人民解放...
  • 21篇解放军总医院...
  • 7篇温州医科大学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天津医科大学...
  • 3篇温州医学院附...
  • 3篇解放军第一八...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威海市立医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航空医学...
  • 1篇北京丰台右安...

作者

  • 45篇姚咏明
  • 10篇张庆红
  • 9篇董宁
  • 8篇祝筱梅
  • 6篇于燕
  • 4篇栾樱译
  • 4篇柴艳芬
  • 4篇任超
  • 4篇李秀花
  • 4篇吴瑶
  • 3篇尹承芬
  • 3篇童亚林
  • 3篇李俊聪
  • 3篇盛志勇
  • 2篇姚旭东
  • 2篇刘辉
  • 2篇卢中秋
  • 2篇韩桐师
  • 2篇李志清
  • 2篇高玉雷

传媒

  • 11篇中华急诊医学...
  • 7篇中华创伤杂志
  • 6篇中国急救复苏...
  • 5篇中华实验外科...
  • 4篇中华烧伤杂志
  • 3篇中国中西医结...
  • 3篇中华危重病急...
  • 2篇中国危重病急...
  • 2篇国际外科学杂...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应用生理...
  • 1篇Journa...
  • 1篇Chines...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 1篇实用休克杂志...
  • 1篇Burns ...
  • 1篇国际心脏研究...

年份

  • 6篇2017
  • 8篇2016
  • 6篇2015
  • 8篇2014
  • 12篇2013
  • 12篇2012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淋巴途径在脓毒症发病中作用的再认识
2016年
脓毒症是危重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约占全部死亡原因的9.3%,仅美国每年就大约导致25万患者死亡。尽管重症监护水平已有提高,但严重脓毒症病死率仍居高不下,成为现代急危重症医学面临的突出难题。业已明确,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激活及其释放的内源性介质在脓毒症病理生理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张艳敏姚咏明
关键词:淋巴途径主要死亡原因危重症医学发病病理生理机制巨噬细胞系统
细胞凋亡在脓毒症免疫紊乱中作用及其调控途径的思考被引量:5
2012年
严重创伤、烧伤、休克及外科大手术应激后常常并发脓毒症,进一步发展可导致脓毒性休克甚至MODS,是临床危重症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严重脓毒症和MODS病情进展迅速、临床处理棘手、患者预后不良,已成为现代创伤外科及危重病医学面临的突出难题。近年来的资料提示,创伤后脓毒症的发生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密切相关,突出表现为细胞免疫功能受抑,其中大量免疫细胞特别是淋巴细胞凋亡进而诱发免疫功能失调被认为是脓毒症发生的重要机制。因此,深入了解细胞凋亡在脓毒症发病中的确切作用与地位,探讨其关键作用环节并寻求新的防治途径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姚咏明祝筱梅
关键词:淋巴细胞凋亡严重脓毒症免疫紊乱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创伤后脓毒症免疫功能受抑
脓毒症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13年
脓毒症及其相关并发症仍旧是当今急危重症医学面临的突出难题。尽管经历了20余年的研究并在临床上应用过多种治疗方法,但是脓毒症的发生率和脓毒症相关死亡人数仍呈上升趋势,
尹承芬姚咏明
关键词:脓毒症动物模型危重症医学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对调节性树突状细胞的免疫效应及其作用机制
2012年
目的观察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HMGBl)对分泌IL-10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亚群CD11c^low CD45RB^high DC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磁珠分选技术获得Bab/c小鼠脾脏CD11c^low CD45RB^high DC和CD4+T淋巴细胞,加不同浓度HMGB1处理(20,100,500ng/ml,以不加HMGBI的细胞作为对照)CD11c^low CD45RB^high DC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CD11c^low CD45RB^high DC表面分子CD40、CD80、CD86、I—a/e及Toll样受体(TLR)4的表达强度;应用ELISA检测CD11c^low CD45RB^high DC培养液中IL-10的含量。将CD4+T淋巴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未作任何处理)、未刺激组(加入未经HMGB1处理的CD11c^low CD45RB^high DC与CD4+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高浓度HMGB1刺激组(加入经500ng/ml HMGB1处理后的CD11c^low CD45RB^high DC与CD4+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高浓度HMGB1刺激+抗体1组(加入经500ng/ml HMGB1处理后的CD11c^low CD45RB^high DC、抗IL-10抗体与CD4+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和高浓度HMGBI刺激+抗体2组(加入经500ng/ml HMGB1处理后的CD11c^low CD45RB^high DC、IL-10的同型对照抗体与CD4+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淋巴细胞培养液中IL-4和干扰素-γ(IFN-γ)的含量。结果与未加HMGB1刺激相比,HMGB1能显著增强CD11c^low CD45RB^high DC表面分子CD86、TLR4的表达及IL-10的分泌,其中IL-10分泌呈HMGB1浓度依赖性。高浓度HMGB1刺激组IFN-γ水平为(279±17)pg/ml,显著低于未刺激组(963±11)pg/ml(P〈0.05);高浓度HMGBl刺激组IL-4水平为(3724-14)pg/ml,明显高于未刺激组(213±10)pg/ml(P〈0.05)。结论HMGB1可促进CD11c^low CD45RB^high DC IL-10的分泌,诱导CD4+T淋巴细胞向Th2型反应分化,通过激活CD11c^low CD45RB^high DC介导机体免疫抑制活性。
刘庆阳姚咏明
关键词:高迁移率族蛋白质类免疫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5
2012年
目的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l)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在急性脑梗死(ACI)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选择发病72h内入院的ACI患者40例,分别于入院24h内及病程7d、12d抽取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HMGBl、hs-CRP水平。结果ACI患者入院后各时间点血清HMGBl水平(μg/L,24h:7.598±O.280,7d:10.491±0.512,12d:5.315±0.224)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20例,2.994±0.243)及存在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至少1项的危险因素组(20例,3.272±0.2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血清hs-CRP水平(mg/L,24h:5.815±0.408,7d:5.063±0.510,12d:2.863±0.297)也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0.642±0.0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12d时hs-CRP水平接近危险因素组(2.514±0-3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危险因素组患者血清HMGBl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椎一基底动脉系统梗死者(17例)与颈内动脉系统梗死者(23例)血清HMGBl、hs-CRP水平相当,说明血清HMGBl、hs-CRP水平与梗死部位无相关关系,而二者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l=0.377、只=0.034,r2=O.353、P2=0.025)。此外,血清HMGBl水平与hs-CR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O.428,P=0.047)。结论血清炎症因子HMGBl、hs-CRP在ACI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其水平与病情轻重相关,与脑梗死部位无关。血清hs-CRP水平可能对ACI的发牛有预测青史.髀涮向洁HMGBl、hs-CRP7k平有助干ACI病情判断及预后评价。
周平李迎秋李卫东韩桐师杨圣金姚咏明张阳英于燕
关键词:脑梗死急性高迁移率族蛋白B1超敏C-反应蛋白
客观评价脓毒症生物标志物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7
2012年
脓毒症(sepsis)及其诱发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仍然是目前重症监护病房(ICU)的主要死因,且其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由于临床上仍缺乏早期敏感性诊断手段,目前病死率依然很高。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现代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发现多种生物标志物(biomarker)在脓毒症的早期诊断、病情及预后判断、疗效评估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深入了解脓毒症病理生理机制中不同生物标志物的意义及价值,对于脓毒症及其并发症的早期识别及干预,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及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姚咏明栾樱译
关键词:生物标志物脓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重症监护病房现代生物技术病理生理机制
Effect of 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 on immune cells and its regulatory mechanism被引量:1
2012年
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HMGB1),which is a nuclear protein,participates in chromatin architecture and 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When released from cells,HMGB1 also plays a well-established role as a pro-inflammatory mediator during innate immune responses to injury.In the initial stage of injury,there is a release of large quantities of early pro-inflammatory mediators to initiate or perpetuate immune responses against pathogens,but this pro-inflammatory period is transient,and it is followed by a prolonged period of immune suppression.At present,several lines of evidences have suggested that HMGB1 is a late cytokine provoking delayed endotoxin morbidity,which may enhance the production of early proinflammatory mediators,and it can contribute potently to the activation of different immune cells and play a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host cell-mediated immunity.The biology of HMGB1 has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 as a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 of systemic inflammation,however,this review will attempt to provide a summary of the effects of HMGB1 on different immune cells and its regulatory mechanism in acute insults.
Ying-yi LUANFeng-hua YAOQing-hong ZHANGXiao-mei ZHUNing DONGYong-ming YAO
关键词:核蛋白迁移率HMGB1炎症介质基因转录调控
白细胞介素-35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及意义被引量:4
2017年
感染性疾病是由多种致病微生物侵入机体组织而引起的一类疾病,其发生发展与机体免疫功能状态有关.细胞因子在介导机体针对病原微生物的免疫反应及维持机体免疫稳态等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白细胞介素-35(IL-35)作为一种新的细胞因子,属于IL-12家族,主要通过特异性作用方式发挥对机体免疫效应的抑制功能.有资料证实,IL-35在多种感染性疾病的免疫发病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并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病情进展及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包括乙型肝炎、脓毒症、结核病及寄生虫感染等.因此,IL-35作为一种强有力的抗炎细胞因子日益受到关注,其潜在的应用价值有望为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本文主要对IL-35在感染性疾病中作用及意义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姚人骐吴瑶马兵
关键词:感染性疾病脓毒症
神经纤毛蛋白-1与膜相关转化生长因子-β共表达对调节性T细胞免疫抑制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神经纤毛蛋白-1(Nrp-1)与膜相关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共表达对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免疫抑制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Balb/c小鼠CD4+CD25+Treg细胞,在抗CD3/CD28和脂多糖(LPS)诱导下,给予不同浓度的抗Nrp-1抗体(Ab-Nrp-1)封闭24 h后收集细胞,采用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细胞表面Nrp-1与膜相关TGF-β表达。分别将不同浓度Ab-Nrp-1封闭1 h后的Treg与小鼠正常CD4+CD25-T淋巴细胞共培养,观察抗CD3/CD28和LPS诱导下12、24和48 h后对CD4+CD25-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在抗CD3/CD28和LPS诱导下,Treg表面Nrp-1与膜相关TGF-β表达率明显增加(均P<0.05),Treg膜相关TGF-β表达随着Ab-Nrp-1浓度的增加逐渐降低,呈明显的浓度依赖性(P<0.05);正常Treg与CD4+CD25-T淋巴细胞共培养后,能显著抑制CD4+CD25-T淋巴细胞增殖功能(P<0.05),而不同浓度Ab-Nrp-1处理能逆转抑制作用,其中5μg/ml已达最大效应(P<0.05),且24 h后作用最强,具有明显的浓度-时间依赖性(P<0.05)。结论 Treg通过膜相关TGF-β发挥免疫抑制功能,共表达Nrp-1能够明显增强其免疫抑制作用。
高玉雷姚咏明柴艳芬董宁
关键词:调节性T细胞神经纤毛蛋白-1
严重创伤感染及其并发症处理的若干对策被引量:4
2015年
创伤感染是伤后数天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系当今创伤、烧伤外科所面临的棘手问题.尽管早期清创、组织修复、抗菌药物和支持治疗取得长足进步,但感染仍然是创伤患者中常见并发症之一,若处理不当,可诱发严重脓毒症、MODS,甚至死亡[1].由于临床上缺乏特异性防治手段,目前创伤感染病死率仍然很高,已成为进一步提高严重创伤救治水平的主要障碍.因此,深入了解创伤感染的发生特点与变化规律,寻求新的防治对策,对于严重创伤感染及其并发症的早期识别和有效干预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姚咏明祝筱梅
关键词:创伤感染并发症处理创伤患者常见并发症严重脓毒症早期清创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