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03009)
- 作品数:2 被引量:23H指数:2
- 相关作者:涂成龙刘丛强李龙波崔丽峰丁虎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贵州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黄土地区不同覆被下土壤无机碳分布及同位素组成特征被引量:13
- 2013年
- 土壤无机碳在剖面上的分布在评估区域碳库储量、陆地碳循环以及全球变化的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测定黄土地区不同植被类型覆盖下土壤pH值、碳酸盐含量、δ13C和δ18O值,探讨了黄土地区植被类型对碳酸盐在土壤剖面中分布和同位素组成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剖面碳酸盐含量为5.7%~14.1%,其均值大小为荒地>草地>林地;林地中,阔叶林>灌木林>针叶林,针叶林变化最明显;受成土母质影响,各剖面土壤pH值在7~8,呈弱碱性;土壤碳酸盐δ13C值分布为-6.2‰~-1.8‰,各剖面δ13C均值大小为荒地>灌木林>针叶林>草地>阔叶林;植被类型主要是通过向土壤输入有机质来影响土壤无机碳同位素组成;不同覆被下土壤剖面碳酸盐δ18O值差异明显,其可能受土壤物理性质如孔隙度、湿度等影响;黄土地区不同覆被下土壤无机碳含量和δ13C、δ18O值明显不同,因此,在植被演替过程中,植被类型的改变会影响到土壤无机碳库的储量和区域碳循环过程。
- 崔丽峰刘丛强涂成龙李龙波丁虎
- 关键词:植被类型土壤无机碳碳同位素植被演替
- 典型岩溶区域主要土壤类型分布特征与表层土壤保有量估算被引量:10
- 2012年
- 在我国西南岩溶区域,土壤受地质和地形条件的影响程度较深,表现出强烈的非均一性;且在不同地质地形条件下,缺乏具体的量化参照系数,致使对土壤元素库容等方面的估算存在较大偏差。据此,本研究基于对贵阳市乌当区实地考察结果,归纳确立土壤在不同地质与地形下的分布特征,修正了现有的土壤图。利用地形图提取区域的坡度信息,再与土壤图和地质图进行叠加,乘以相应类型条件下土壤的经验系数,估算区域主要土壤类型表层(≤1m)土壤的保有量。结果表明,乌当区境内坡度>35°的碳酸盐岩地区无黄壤分布;石灰土的覆盖率和土壤剖面深度随坡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但连续性石灰岩分布区的石灰土变异程度较大;该区表层土壤(≤1m)保有量约为65656万t,主要集中分布在0°~15°碳酸盐岩分布区,且黄壤占50%以上。
- 涂成龙张玉彪刘丛强李龙波陆晓辉
- 关键词:保有量
- 母质和土地利用方式对农业土壤微量元素累积的影响
- 现有研究表明,即便是农业土壤耕种一段时间后,微量元素的含量、形态,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与其母质仍然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然而,由于对土地产出需求的提升,使得人们不断采用各种方法对土壤性状进行改造,并加入大量化肥,明显增强了人...
- 涂成龙刘丛强何腾兵李龙波
- 关键词:土壤微量元素农业土壤土地利用方式
- 文献传递
- 农林生态系统转换对喀斯特区域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 当自然土壤经过农事改造后,通常认为表层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呈现明显降低趋势,但对于其深部土壤则众说纷纭,还没有得到一致的认识,进而限制了对农林生态系统土壤碳"源""汇"关系的认识。基于此,本项研究在贵阳地区选择了几种...
- 涂成龙刘丛强李龙波
-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含量农林生态系统农业土壤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