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07XWC009)

作品数:9 被引量:23H指数:3
相关作者:张健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新闻
  • 2篇新闻业
  • 2篇中国传播学
  • 2篇传播学
  • 1篇第四权力
  • 1篇言论
  • 1篇言论出版自由
  • 1篇演进
  • 1篇社会
  • 1篇社会背景
  • 1篇历时性
  • 1篇美国报业
  • 1篇美国新闻
  • 1篇美国新闻业
  • 1篇话语
  • 1篇家族
  • 1篇家族制
  • 1篇功能分析
  • 1篇共时性
  • 1篇报业

机构

  • 6篇苏州大学

作者

  • 6篇张健

传媒

  • 2篇苏州大学学报...
  • 2篇新闻大学
  • 1篇徐州师范大学...
  • 1篇现代传播(中...

年份

  • 2篇2009
  • 4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报业企业制度转型的新闻学意义——以美国80年代以来传媒演进为例被引量:1
2009年
本文以美国媒介企业制度演进为例,说明其制度结构与运营方式的变化对报业的目标追求、新闻文化和编营分离传统等有着重要的关联。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报业企业由家族制演变为股份制、集中化和跨国化的超级媒介集团,使得媒介企业发展的动力机制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原先业主与专业人士之间的暂时权力平衡被打破,商业权力几乎成为媒介企业内部一家独大的支配性力量,新闻媒介的新闻自由与公器理念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新闻专业主义文化遭到进一步解构的威胁。
张健
关键词:美国报业家族制
编营分离制度在我国新闻业出现的社会背景与功能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本文主要分析了编营分离制度在我国提出的社会语境与功能预期。编营分离制度的变迁主体主要是政府,也有媒体自觉或不自觉的"应合"或"实践自觉",一定程度上是"上""下"共同选择的结果;社会转型所导致的新闻业上层建筑属性和信息产业属性矛盾以及政治力量和经济力量在新闻生产中的相互博弈,成为编营分离制度出现的现实语境;引进编营分离制度的主要目的是确保新闻传媒原有的事业性质,又实现了传媒在竞争态势下的利润和效率要求。
张健
关键词:新闻业
财产权与财产权屏障下的言论出版自由——对美国新闻业私营企业制度的政治学阐释被引量:2
2008年
本文试图从政治学视角阐释美国新闻业为什么采取私营企业制度。通过对言论出版自由如何可能的追踪,在分析霍布斯、洛克等人的思想观念和当时欧洲社会政治现实的基础上勾画出财产权与自由尤其言论出版自由的内在逻辑理路。由此说明,在经典自由主义者那里,财产权的存在既保障了美国新闻业的独立、自主和言论出版自由的存在,又是言论出版自由本身的物质现实;财产权的确立,构建了一个以市民社会为主体的公共领域,而言论出版自由又体现了财产权所保障的利益体系。
张健
关键词:美国新闻业财产权言论出版自由
话语型态与问题意识:中国传播学30年发展研究的再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本文将"中国传播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研究作为论题,梳理和分析了近30年的相关文献,认为中国传播学发展研究已经成为引进传播学30年的一个标志性成果,但编年史、量化统计等话语型态所缺失的问题意识使得既有研究难以在学科合法性建构上大有作为,需要采取更具批判性和反思性的研究视角来完成对中国传播学30年的学科反思和发展设计。
张健
关键词:中国传播学传播学史
中国传播学:一个概念的生长简史与意涵说明被引量:1
2008年
从历时性维度而言,"中国传播学"概念演进有三个主要阶段:197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几乎全盘接受以美国为主的经验主义传播理论;1990年代,以传统文化为理论资源,力图从历史经验中辨识本土的传播特征,强调传播学知识生产和理论体系的"本土化";世纪之交以来,以对传播学"本土化"的思辨、争鸣与实践为基本特征,既强调理论的普遍性,又重视文化与国情的特殊性。从共时性维度而言,知识实践者所采用的"中国传播学"大致有广义、中义、狭义三种意涵,尤以中义最为切近,强调必须以中国社会的独特性为根本,其意涵由"以中国作为研究对象"+"传播学"两部分组成。总的来说,"中国传播学"概念的演进是伴随着传播学知识生产群体的学科认同和学科意识的成长而不断勃发、不断显化的过程,是所有从事传播学知识生产、传播和应用的社会行动者共同建构、型塑,向着一个无尽的方向努力奋进的过程。
张健
关键词:中国传播学历时性共时性
便士报“传播革命”与“第四权力”的确立被引量:3
2009年
1830年代,以《纽约太阳报》为首的美国便士报引发了美国新闻史上的"传播革命",建立了报刊以新闻信息集聚传播能力,广告则为传播能力进行价值补偿的"双重服务"模式,解决了独立革命以来长期困扰报业的经济独立问题,促使报刊不仅成为政党斗争的工具或业主谋利的企业,而且成为美国社会政治制度的一个部分。报刊"第四权力"由此成为制度性的权利。
张健
关键词:第四权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