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021140002)

作品数:20 被引量:134H指数:7
相关作者:王晓昌陈威任勇翔王玉新张崇淼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中冶华天工程技术公司北海道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化学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堆肥
  • 4篇人粪
  • 4篇人粪便
  • 4篇污水
  • 4篇好氧
  • 4篇好氧堆肥
  • 4篇粪便
  • 4篇腐熟
  • 4篇病毒
  • 3篇生活污水
  • 3篇生物毒性
  • 3篇青海弧菌
  • 2篇定量PCR
  • 2篇性能研究
  • 2篇生物毒性测试
  • 2篇水处理
  • 2篇重现性
  • 2篇污水处理
  • 2篇菌液
  • 2篇光催化

机构

  • 19篇西安建筑科技...
  • 1篇北海道大学
  • 1篇中冶华天工程...

作者

  • 17篇王晓昌
  • 4篇周进宏
  • 4篇陈威
  • 3篇张崇淼
  • 3篇任勇翔
  • 3篇马晓妍
  • 3篇王娜
  • 3篇王玉新
  • 2篇李倩
  • 2篇徐丽梅
  • 2篇王康康
  • 2篇谢会东
  • 1篇贾彩霞
  • 1篇李超
  • 1篇胡涛
  • 1篇迟文慧
  • 1篇王振宇
  • 1篇陈荣
  • 1篇吉铮
  • 1篇王旭

传媒

  • 9篇环境工程学报
  • 2篇安全与环境学...
  • 1篇应用化工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给水排水
  • 1篇材料导报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西安建筑科技...
  • 1篇Journa...
  • 1篇环境科技
  • 1篇Fronti...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12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1
  • 1篇2010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城市污水中人类星状病毒的检测及变化规律被引量:3
2014年
人类星状病毒是典型的水媒病毒,可引起腹泻等疾病.为了明确污水中人类星状病毒的分布及去除规律,利用常规PCR和定量PCR方法对西安市3个污水处理厂的进水和出水进行了为期1 a的监测;采用特异性引物,确立了人类星状病毒在环境水体中的定性PCR和荧光定量PCR的检测方法.结果表明,人类星状病毒在进水和未消毒二级出水中呈较高的阳性率,分别为91.5%和36.6%.经过核苷酸测序鉴定,人类星状病毒的主要血清型为HAst V-1和HAst V-4.人类星状病毒在进水和未消毒二级出水中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47×104和1.03×103copies/mL,污水处理厂对人类星状病毒的去除率为93.15%.污水处理厂进水中人类星状病毒浓度呈季节性变化,春季和冬季较高,夏季和秋季较低,这一分布规律与该地区历年人类星状病毒的流行规律相似.
周进宏王晓昌张崇淼
关键词:常规PCR实时定量PCR城市生活污水污水处理厂
小型景观水体中病原微生物的分布特性被引量:3
2015年
为了研究病原微生物在景观水体中的分布特性,采用定量PCR方法,监测了校园景观湖水中指示微生物(粪大肠菌群和大肠杆菌),病原性细菌(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和病毒(肠道病毒、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等典型肠道微生物的分布及变化情况。结果显示,粪大肠菌群未在景观水体中检出,而其他微生物均可检出,表明该水体未受到来自粪便源的污染,其他病原微生物来源于非粪便来源的面源污染。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肠道病毒的检出率(>50%)比其他病原微生物的高;细菌和病毒的浓度分别分布在10^(-2)~10~1copies/m L和10~0~10~2copies/m L。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各病原微生物的浓度均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大肠杆菌与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无显著相关性。而肠道病毒与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在0.05置信水平上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44和0.609。进一步分析病原微生物在景观水体中一年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降雨的汇入病原微生物的浓度明显增大,在高温和日光照射可致使病原微生物检出率和浓度明显降低。
周进宏王晓昌徐丽梅
关键词:病原性细菌病毒景观水
塔式自然通风好氧堆肥反应器的开发与应用被引量:5
2014年
针对现有堆肥反应器处理效率低、运行和维护成本较高及堆肥效率不稳定等问题,开发了塔式自然通风好氧堆肥反应器。从物料和热量平衡、通风量优化等方面对反应器进行研究。反应器主要包括反应器主体、通风管、物料承托筛板和温度监控系统等,具有运行及维护简单、能源耗费低等优点。在通风高度为3 m,初始物料投加量5.65 kg(干重比︰粪便/锯末=1∶2.5),含水率约60%时,对人粪便进行好氧堆肥实验。结果表明,堆体温度最高至62℃,并且在50℃以上高温保持5 d;TOC和COD均呈持续下降趋势,降解率分别为64.14%和56.45%;种子发芽指数为113.64%,完全达到腐熟标准。
王玉新任勇翔王晓昌陈威
关键词:好氧堆肥塔式反应器人粪便腐熟
Nitrogen-retaining property of compost in an aerobic thermophilic composting reactor for the sanitary disposal of human feces被引量:18
2010年
Aerobic composting is a method for the sanitary disposal of human feces as is used in bio-toilet systems.As the products of composting can be utilized as a fertilizer,it would be beneficial if the composting conditions could be more precisely controlled for the retention of fecal nitrogen as long as possible in the compost.In this study,batch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using a closed aerobic thermophilic composting reactor with sawdust as the bulk matrix to simulate the condition of a bio-toilet for the sanitary disposal of human feces.Attention was paid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itrogen transformation.Under the controlled conditions of temperature at 60°C,moisture content at 60%,and a continuous air supply,more than 70%fecal organic removal was obtained,while merely 17%fecal nitrogen loss was observed over a two-week composting period.The nitrogen loss was found to occur mainly in the first 24 h with the rapid depletion of inorganic nitrogen but with an almost unchanged organic nitrogen content.The fecal NH4-N which was the main component of the inorganic nitrogen(>90%)decreased rapidly in the first day,decreased at a slower rate over the following days,and finally disappeared entirely.The depletion of NH4-N was accompanied by the accumulation of NH3 gas in the ammonia absorber connected to the reactor.A mass balance between the exhausted NH3 gas and the fecal NH4-N content in the first 24 hours indicated that the conversion of ammonium into gaseous ammonia was the main reason for nitrogen loss.Thermophilic composting could be considered as a way to keep a high organic nitrogen content in the compost for better utilization as a fertilizer.
Fan BAIXiaochang WANG
关键词:AEROBICTHERMOPHILICFERTILIZER
城市生活污水及二级处理水中手足口病病毒及肠道病毒的赋存状态被引量:4
2014年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其主要病原体有EV71、CVA16及CVA10。为了研究污水处理厂的生活原污水及二级处理水中此类病毒的存活情况,实验利用手足口病3种主要病毒的通用引物对其进行分型检测,同时使用肠道病毒通用引物检测所有肠道病毒,并对常规水质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原污水及二级处理水的手足口病病毒阳性率分别为83.3%与36.7%,而肠道病毒阳性率更高达100%及93.3%。说明生活污水中的肠道病毒可以稳定存在,且若未进行有效消毒处理,可能存在于二级处理水中。在3种手足口病主要病毒中,CVA10检出率最高,达45.0%,CVA16及EV71检出率分别为8.3%及10.0%。可推断,CVA10为实验阶段该地区主要的手足口病病毒。通过相关性分析,肠道病毒的存活与水质条件密切相关。
吉铮王晓昌张崇淼
关键词:肠道病毒手足口病系统发育分析污水水质
肠道病原体在污水处理和回用中的分布及衰变过程研究
水环境的病原性污染是全世界危害最严重的问题之一,研究水体的病原性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现有标准或规范中涉及的指示细菌并不足以反映水环境中病原体的真实存在情况,正确评价水质的安全性需关注病原体的污染情况...
周进宏
关键词:污水处理再生回用定量PCR
文献传递
好氧堆肥反应器对人粪便堆肥中温降解的中试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控制温度为(35±2)℃,以新鲜锯末为空白载体,在控制含水率为55%~60%和强制通风的好氧条件下,进行为期15d的实验,进行了人粪便好氧堆肥的中试研究,重点分析了在堆肥过程中有机物的降解、氮素的迁移转化规律及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粪便中有机物含量在前2天稍微上升,然后迅速下降,最终去除率为71.82%;随着NH3-N释放量的增加,堆料中Ntot含量从第4天开始减少,最终损失22.61%,其中Norg损失占74.35%,NH3-N占23.52%;所损失的氮素有91.66%以氨氮的形式释放。粪便中的有机物和氮的含量能在8~10d后达到稳定,且堆体无臭味;粪便中溶解性有机物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营养物质,因此生物量变化的过程与有机物降解的有着紧密的联系;病原菌在堆肥过程中得到有效去除,表明该反应器堆肥的无害化。
胡涛王晓昌李倩时红蕾白帆
关键词:中试研究
BiFeO_3的水热合成、表征及光催化性能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以Bi(NO3)3.5H2O和Fe(NO3)3.9H2O为原料,KOH为矿化剂,聚乙二醇6000为分散剂,水热合成了单相BiFeO3粉体,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优化了水热合成条件,利用振动样品磁强计测定了BiFeO3的磁滞回线,并对产物进行了光催化降解甲基橙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200℃条件下反应6h制备的BiFeO3粉体显顺磁性,紫外光照射4h对甲基橙的降解率可达90%。
谢会东贾彩霞靳莉王康康江元汝王晓昌
关键词:水热合成BIFEO3光催化
石灰投加与搅拌对生态厕所的灭菌效果
2014年
以发展中国家农村地区的卫生条件改善为目的,开展了简易生态厕所的粪便堆肥处理实验。在投加石灰作为抑菌剂的条件下,研究了搅拌混合对杀灭致病微生物的影响,以及使堆肥终产物达到可接受风险值所需的最佳搅拌条件。实验确定了石灰的投加量,并应用Beta-Possion模型对堆肥处置过程中致病微生物对暴露人群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价,从而从健康风险控制的角度确定了最佳的搅拌次数。研究结果表明,石灰投加量约占堆肥干重1.5%,手动搅拌50次,经搅拌后放置12 h能达到可接受的风险值(3.2×10-5)。
于真真王晓昌船水尚行李倩
关键词:生态厕所搅拌健康风险评价
A^2/O—MBR污水处理系统运行特性研究被引量:21
2011年
北方某城市污水处理厂采用A2/O—MBR组合工艺,对污水处理厂半年内的实际运行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了主要运行参数对工艺的影响以及组合工艺对各种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可得系统出水CODCr、NH3—N、TP分别为30 mg/L1、mg/L、0.37 mg/L,去除率分别为90%、94%、91%,出水水质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02)要求,系统运行稳定,并具有较强的耐冲击负荷能力。
王振宇王晓昌金鹏康王旭
关键词:A2/OMBR生物脱氮除磷再生水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