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969003)
- 作品数:9 被引量:172H指数:9
- 相关作者:王爱民阎冰叶力石耀华兰国宝更多>>
- 相关机构:海南大学广西海洋研究所武汉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马氏珠母贝不同地理种群内自繁和种群间杂交子一代感染多毛类寄生病的分析被引量:12
- 2003年
- 选用我国马氏珠母贝 3个地理种群 ,北海野生种群 (BW ) ,大亚湾野生种群 (DW)和三亚野生种群 (SW)作为亲本 ,通过不同地理种群内自繁产生了 3个子一代群体 (BB1 、DD1 、SS1 )和不同地理种群间杂交产生了 3个子一代群体 (BD1 、BS1 、DS1 )。比较分析 6个子一代群体感染多毛类寄生病的情况表明 ,马氏珠母贝是多毛类寄生虫的易感贝类 ,多毛类寄生虫基本上是凿贝才女虫 ;子一代的感染率在 66 7%~ 75 5 %之间 ,雌、雄贝之间的感染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双壳同时感染多毛类寄生虫的感染率大于仅单壳(左壳或右壳)感染的感染率(P <0 0 5) ,在同一个群体内 ,感染多毛类寄生病与未感染多毛类寄生病贝的形态性状指标 (壳长、壳宽、总体重和壳重 )无显著差异 (P >0 0 5) ,说明多毛类寄生病并未影响马氏珠母贝的生长。多毛类寄生病的主要危害是导致马氏珠母贝的大量死亡。杂交子一代群体DS1 和BD1 的多毛类寄生病率与自繁群体BB1 相比 ,分别降低了 8 4%和8 8% (P <0 0 5) ,表明种群间杂交一代初步提高了马氏珠母贝抗多毛类寄生虫病的能力。
- 王爱民阎冰叶力兰国宝
- 关键词:马氏珠母贝子一代
- 马氏珠母贝大亚湾和三亚野生种群内自繁及种群间杂交一代的RAPD分析被引量:24
- 2003年
- 运用RAPD技术分析了广东大亚湾野生种群内繁殖一代DD1群体和海南三亚野生种群内繁殖一代SS1、两野生种群间杂交一代DS1群体各18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筛选的28个含10碱基的随机引物中,其中11个随机引物可产生稳定和可重复的多态扩增结果,共检测出86个位点,其中DD1群体有74个基因位点,其中56个表现多态,多态比例为75.68%;SS1群体79个基因位点,其中57个表现多态,多态比例是72.15%;DS1群体有72个基因位点,其中64个表现多态,多态比例为88.89%。用修正的Shannon表型多态性指数量化3个群体的遗传多态性,DD1、SS1和DS1 3个群体的遗传多态性分别为0.2280,0.2115和0.2456。不同地理种群间杂交能够增加子代的遗传多态性。
- 王爱民丁小雷邓凤姣叶力阎冰
- 关键词:马氏珠母贝RAPD
- 野生马氏珠母贝子一代的遗传多样性被引量:11
- 2003年
- 分析了海南省三亚与广西省北海两地野生贝群体内交配所得子代两群体 (SS、BB)和群体间交配(SS♀ ×BB♂ →BS)所得子代群体 (BS)各 8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筛选的 2 0个含 1 0碱基的随机引物中 ,其中 1 4个产生稳定的可重复的多态扩增结果 ,共检测出 1 2 4个位点。用修正的Shannon表型多态性指数量化三个群体的遗传多态度 ,SS、BB、BS三群体的多态度分别为 0 2 47,0 2 3 7,0 2 61。SS与BB ,SS与BS ,BB与BS三群体间的遗传相似度分别为 87 2 4% ,80 3 9% ,83 90 %。
- 丁小雷邓凤姣王爱民叶力阎冰邹准张锡元
- 关键词:马氏珠母贝育种RAPD遗传相似度
- 四种防治马氏珠母贝多毛类寄生病方法的比较
- <正> 马氏珠母贝多毛类寄生虫病是由凿贝才女虫寄生贝壳内,继而虫体凿穿贝壳直接侵害内脏导致发炎和溃疡引起的。该病能够造成养殖马氏珠母贝的大量死亡,是目前我国海水养殖业中最重要的病害。本研究设计了四种防治多毛类寄生虫病方法...
- 王爱民石耀华吴星
- 文献传递
- 马氏珠母贝不同地理种群内自繁和种群间杂交子一代形态性状参数及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8
- 2004年
- 比较分析了马氏珠母贝不同地理种群内自繁产生的 3个子一代群体 (BB1、DD1、SS1)和不同地理种群间杂交产生的 3个子一代群体 (BD1、BS1、DS1)的 11个形态性状、壳厚指数、壳重指数和肥满度。壳厚、壳重、总体重和绞合线深与壳长幂值之间的相关关系非常显著 ,壳宽和绞合线长与壳长对数值之间的相关关系非常显著。为解决我国海水珍珠养殖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我国马氏珠母贝选育的目标应该是提高生长速度和抗病力 ,兼顾提高珍珠的质量。壳长、总体重和壳重应该在马氏珠母贝选育过程中作为指示生长速度的主要形态性状指标。
- 王爱民石耀华周志刚
- 关键词:马氏珠母贝形态性状地理种群子一代
- 中国养殖马氏珠母贝多毛类寄生虫病的调查被引量:12
- 2004年
- 对中国主要海水珍珠养殖海域7个养殖场的11个养殖群体马氏珠母贝 (Pictadamartensii)多毛类寄生虫病的调查发现 ,多毛类寄生虫病是中国养殖马氏珠母贝普遍存在的病害 ,同时也是危害最大的病害。广西防城港市江山镇 ,北海市营盘镇 ,深圳市大鹏镇和海南省陵水县新村镇的珍珠养殖场感染尤为严重 ,感染率在76 %以上 ,而广东省雷州市谭斗镇 ,徐闻县大井镇和海南省陵水县黎安镇的养殖场感染程度相对较低 ,感染率在40%以下。雌雄贝之间的感染率无显著差异 (P>0.05) ,在高感染群体中 ,双壳同时感染多毛类寄生虫病的感染率与仅单壳 (左壳或右壳 )的感染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在多毛类寄生虫病严重的养殖场 ,中贝与成贝感染多毛类寄生虫病程度与贝龄无关 ;在感染多毛类寄生虫病中等程度的养殖场 ,马氏珠母贝感染程度与贝龄有关 ,即在多毛类寄生虫病严重的养殖场 ,低龄贝受到的危害同样很严重。
- 石耀华王爱民吴星
- 我国养殖马氏珠母贝多毛类寄生虫病的调查
- <正> 贝类多毛类寄生虫病是世界性的疾病,会给贝类养殖业带来严重危害。在我国海水珍珠养殖中,多毛类寄生虫是由凿贝才女虫(Polydora.ciliata)引起的,由于凿贝才女虫能分泌腐蚀贝壳的物质,壳内面常在窝心或中心部...
- 王爱民石耀华吴星阎冰
- 关键词:马氏珠母贝养殖
- 文献传递
- 4种防治马氏珠母贝多毛类寄生病方法的效果比较被引量:14
- 2004年
- 多毛类寄生病是我国养殖马氏珠母贝普遍存在的病害 ,同时也是危害最大的病害。本研究比较了 4种防治多毛类寄生病方法 (淡水浸泡法、饱和盐水浸泡法、SBS涂料涂覆法和水泥涂覆法 )的效果 ,通过分析处理后 10d和处理后 6 0d试验贝中的活虫数、有虫率和贝死亡率 ,用t检验同对照组比较。结果表明 ,水泥涂覆法在处理后前期的杀虫效果明显 ,在长时间养殖中对提高试验贝的成活率方面有显著的优势 ,该法成本低、易操作。
- 王爱民石耀华吴星
- 马氏珠母贝不同地理种群内自繁和种群间杂交子一代主要性状的比较被引量:75
- 2003年
- 为了培育马氏珠母贝新品种,开展了不同地理种群内自繁和种群间杂交的工作,获得了3个自繁群体和3个杂交群体,BB1、DD1和SS1分别来自北海野生种群(BW)、大亚湾野生种群(DW)和三亚野生种群(SW)自繁一代;BD1、BS1和DS1分别来自BW与DW、BW与SW以及DW与SW杂交一代。运用方差分析对6个子一代群体的5个主要性状(壳长、壳宽、壳厚、总体重和壳重)进行了比较,3个杂交群体未表现出杂种优势。但获得的6个群体将成为进一步选育的基本群体。子一代的变异性增加为进一步选育奠定了基础。
- 王爱民阎冰叶力兰国宝张栋国杜晓东
- 关键词:马氏珠母贝地理种群杂交子一代壳长壳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