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医药卫生科研项目(2003HZ105) 作品数:8 被引量:93 H指数:4 相关作者: 李春梅 张兴华 马晓静 罗曼 邵建华 更多>> 相关机构: 山东省立医院 山东中医药大学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山东省医药卫生科研项目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缺血后适应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缺血再灌注肢体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缺血再灌注不同时刻给予缺血后适应,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老年冠心病患者54例,随机分为3组,缺血再灌注组、后适应组及延迟后适应组。建立肢体缺血再灌注模型,在再灌注不同时刻(1min内及1min后)分别给予后适应组及延迟后适应组缺血后适应干预,通过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FMD),观察缺血再灌注前后反应性充血血管内径的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组再灌注后FMD明显减小(P<0.05),再灌注1min内给予缺血后适应有明显的血管内皮功能保护作用,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后适应组FMD明显提高(6.70±2.36vs3.05±0.91,P<0.05),而延迟后适应组则失去了内皮功能保护作用(3.17±1.04vs3.05±0.91,P>0.05)。结论再灌注1min内给予缺血后适应可以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但延迟后适应的保护作用消失。 马晓静 齐春蕾 张兴华 马红军 李春梅 邵建华关键词:冠心病 缺血后适应 血管内皮 缺血预适应与后适应叠加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急症介入治疗后的影响 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研究梗死前心绞痛(缺血预适应)与缺血后适应叠加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2h内接受急症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106例,35例有梗死前心绞痛症状并接受缺血后适应者为预适应与后适应叠加组(IPC+Postcon),37例单纯接受缺血后适应干预者为后适应组(Postcon),其余34例为单纯再灌注组(IR),测定校正TIMI帧数(CTFC)、血肌酸磷酸激酶(CK)、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丙二醛,术后8w测定室壁运动记分。结果IPC+Postcon组与Postcon组CTFC明显快于IR组(27.12±5.84,26.98±5.76vs.31.53±7.41,P<0.05),CK峰值与CK-MB峰值明显低于IR组(1243.35±801.31U/L,1238.67±817.26U/Lvs.1697.76±965.63U/L,P<0.05;120.97±78.28U/L,117.94±75.81U/Lvs.174.45±92.67U/L,P<0.05),IPC+Postcon组与Postcon组间无统计学差异;3组患者入院时MDA均高于对照组,术后各时点IPC+Postcon组与Postcon组均低于IR组。术后8wIPC+Postcon组与Postcon组室壁运动恢复优于IR组(1.16±0.12,1.17±0.11vs.1.31±0.15,P<0.05)。结论缺血后适应与预适应一样可以改善介入治疗后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减少自由基的生成,改善心功能。预适应与后适应叠加对上述功能的改善并无增强作用。 马晓静 张兴华 罗曼 李春梅 邵建华关键词:缺血 再灌注 缺血预适应 缺血后适应 急性心肌梗死 肢体与心肌缺血后处理对兔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4 2006年 目的探讨在体状态下,肢体缺血后处理是否具有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在新西兰大白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给予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30 m in缺血,180 m in再灌注。所有动物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1)对照组;(2)心肌缺血预处理组;(3)心肌缺血后处理组;(4)肢体缺血后处理组;在缺血前、后及再灌注结束后分别测定血浆磷酸肌酸激酶(CK)和丙二醛(MDA)活性;实验结束后,测定心肌梗死面积并检测心肌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结果心肌缺血预处理组、心肌缺血后处理组和肢体缺血后处理组心肌梗死面积分别为15.5%±1.7%、16.2%±2.0%、17.1%±1.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1.5%±1.3%,P<0.01);再灌注3h末血浆CK活性,肢体缺血后处理组与对照组分别为18.0 IU/g±1.6 IU/g与45.6 IU/g±5.5IU/g(P<0.01);缺血预处理组、缺血后处理组和肢体缺血后处理组在再灌注3h末MDA活性分别为2.12μmol/m l±0.30μmol/m l、2.17μmol/m l±0.24μmol/m l和2.16μmol/m l±0.33μmol/m 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49μmol/m l±0.32μmol/m l(P<0.01);心肌缺血预处理组、心肌缺血后处理组和肢体缺血后处理组中性粒细胞在缺血心肌的聚集程度,即组织MPO活性分别为1.43 U/100 g±0.32U/100 g、2.26 U/100 g±0.28 U/100 g和2.45 U/100 g±0.28 U/100 g,均较对照组(5.44 U/100 g±0.46 U/100 g)明显降低(P<0.01)。结论对于已经缺血的心肌,在再灌注前给予肢体短暂缺血再灌注处理具有与心肌缺血预处理相似的心肌保护作用。这种远隔器官缺血后处理心肌保护作用可能与减轻活性氧的损伤及抗氧化作用加强有关。 张兴华 李春梅 马晓静 罗曼关键词:缺血预处理 再灌注损伤 心肌缺血 肢体缺血后处理对兔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22 2006年 目的:探讨肢体缺血后处理对兔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对照组(Con)、心肌缺血后处理组(M IP)和肢体缺血后处理组(LIP)。缺血前、缺血后及再灌注结束后分别测定血浆磷酸肌酸激酶(CK)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实验结束后,测心肌梗死面积并检测心肌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结果:M IP和LIP组心肌梗死面积均明显低于Con组(P<0.01);再灌注180 m in末血浆CK活性检测证实心肌梗死面积的这种差异;M IP和LIP组再灌注180 m in末MDA含量明显低于Con组(P<0.01);M IP和LIP组中性粒细胞在缺血心肌的聚集程度,即组织MPO活性(U/100 g)均明显轻于Con组(P<0.01)。结论:心肌缺血再灌注前肢体短暂缺血具有显著的心肌保护作用。这种远隔器官缺血后处理心脏保护作用可能与减轻活性氧的损伤及抗氧化作用加强有关。 李春梅 张兴华 马晓静 罗曼 刘旭杰 王国栋关键词:缺血后处理 再灌注损伤 活性氧 缺血预适应与缺血后适应现象对急性心肌梗死急症介入治疗后的影响 被引量:20 2007年 目的研究梗死前心绞痛(缺血预适应)与缺血后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2 h 内接受急症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96例,分为3组,有梗死前心绞痛症状者为预适应组(35例),接受缺血后适应干预者为后适应组(32例)、单纯再灌注组29例,测定校正心肌梗死溶栓帧数(CTFC)、血肌酸磷酸激酶(CK)、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丙二醛,术后8周测定室壁运动记分。结果缺血预适应组与后适应组的CTFC(27±6,27±6)明显快于单纯再灌注组(31±7,均 P<0.05),CK 峰值与 CK-MB 峰值明显低于单纯再灌注组(1242 U/L±801 U/L,1237 U/L±813 U/L vs 1697 U/L±966 U/L,均 P<0.05);122U/L±78 U/L,117 U/L±76 U/L vs 172 U/L±93 U/L,P<0.05);各组患者入院时丙二醛均高于对照组,术后各时点缺血预适应组与后适应组均低于单纯再灌注组。术后8周缺血预适应组与后适应组室壁运动恢复优于单纯再灌注组(1.2±0.2,1.2±0.2 vs 1.4±0.3,P<0.05)。结论缺血后适应与预适应一样可以改善介入治疗后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减少自由基的生成,改善心功能。 马晓静 张兴华 罗曼 李春梅 邵建华关键词:心肌再灌注 缺血预处理 缺血后处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心肌组织水平灌注的影响 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研究缺血后处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2h内接受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92例,分为两组:单纯再灌注组和缺血后处理组,测定校正TIMI帧数(CtTC)、血肌酸磷酸激酶(CK)、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K-MB)、丙二醛(MDA),术后8周测定室壁运动记分。结果缺血后处理组CTFC明显高于单纯再灌注组[(25.38±5.35)vs 29.23±5.54,P〈0.05];CK与CK-MB峰值明显低于单纯再灌注组[(1236.57±813.21)U/L vs (1697.36±965.74)U/L,P〈0.05;(116.92±75.83)U/L vs (172.41±92.64)U/L,P〈0.05];缺血后处理组术后各时点MDA水平均低于单纯再灌注组。术后8周缺血后处理组室壁运动恢复优于单纯再灌注组[(1.20±0.22)vs(1.32±0.25),P〈0.05)]。结论缺血后处理可以改善介入治疗后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减少自由基的生成,改善心功能。 张兴华 马晓静 李春梅 张绪洪 吕政 苑海涛 于厚志 张玉英关键词:缺血 再灌注 急性心肌梗死 青年冠心病患者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青年冠心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病变程度相关性。方法疑似青年冠心病患者(≤45岁)行冠脉造影住院病例91例,经冠脉造影确诊冠心病患者67例,排除冠心病患者24例。冠脉造影病变程度由病变支数和病变Gensini总积分表示。危险因素包括性别、高血压病、吸烟、饮酒、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1)单因素分析显示,在病变程度不同的各组间比较,随各组中存在单个危险因素病例百分率的增加,冠脉造影病变支数和病变Gensini总积分随之增加。(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前进法)显示,高LDL-C为冠脉造影诊断冠心病最显著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其他危险因素依次为男性、吸烟、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低HDL-C、肥胖和饮酒。结论高LDL-C是冠脉造影诊断冠心病最显著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但其他危险因素如男性、吸烟、饮酒、2型糖尿病、低HDL-C、高血压病和肥胖亦不可忽视,各危险因素在不同性别中危险程度有所不同。 刘雪飞 张兴华 刘旭杰 李春梅 王国栋关键词:青年冠心病 冠状血管造影术 肢体缺血预处理和后处理对兔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被引量:5 2006年 李春梅 张兴华 马晓静 罗曼关键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肢体缺血预处理 急性 缺血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