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吉林省科技厅科研基金(200705132)

作品数:4 被引量:14H指数:3
相关作者:谷艳英周宏伟刘洋兰文婧王静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张量成像
  • 3篇弥散
  • 3篇弥散张量
  • 3篇弥散张量成像
  • 3篇成像
  • 2篇胶质
  • 2篇胶质瘤
  • 2篇DTI
  • 2篇磁共振
  • 1篇动脉狭窄
  • 1篇动脉自旋标记
  • 1篇动态磁敏感对...
  • 1篇血流
  • 1篇血流状况
  • 1篇中动脉
  • 1篇缺血
  • 1篇缺血半暗带
  • 1篇自旋标记
  • 1篇纤维束
  • 1篇纤维束成像

机构

  • 4篇吉林大学第一...

作者

  • 4篇周宏伟
  • 4篇谷艳英
  • 3篇王静
  • 3篇兰文婧
  • 3篇刘洋
  • 2篇程艳华
  • 2篇武薇
  • 1篇张青帝
  • 1篇刘安
  • 1篇赵庆雪
  • 1篇许冰
  • 1篇王军
  • 1篇孔博玉
  • 1篇刘丹研

传媒

  • 4篇吉林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1
  • 2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磁共振H^1-MRS和DTI联合应用诊断胶质瘤的价值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磁共振波谱成像(H1-MRS)和弥散张量成像(DTI)对于判别胶质瘤良、恶性和侵袭性的价值,为临床全面评估胶质瘤生物学特性并制定合理治疗方案提供影像学支持。方法:13例低级别胶质瘤和12例高级别胶质瘤患者均行常规MRI、MRS和DTI检查,测量相关参数,分别对2组患者组内及组间参数进行比较,并通过纤维束示踪图观察肿瘤周围白质纤维束的改变。结果:与低级别胶质瘤组比较,高级别组胶质瘤患者肿瘤实质、瘤周水肿和水肿边缘的NAA/Cr、NAA/Cho比值和rFA值降低,Cho/Cr比值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组胶质瘤患者瘤周水肿与水肿边缘的各代谢物比值(NAA/Cr0.98±0.19、1.46±0.25;Cho/Cr 2.80±1.20、1.29±0.28;NAA/Cho 0.58±0.19、1.12±0.18)及rFA值(0.56±0.11、0.78±0.06)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级别胶质瘤对纤维束的影响轻微,主要表现为为纤维束受压、稀疏及局部轻度破坏;高级别胶质瘤对纤维束的影响严重,可使该区域内纤维束移位甚至中断。结论:MRS联合DTI能够在术前评价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及瘤细胞侵袭性,结合DTT直接观察白质纤维束改变,可为胶质瘤治疗方案的制定、判断手术效果及预后判定提供影像学依据。
程艳华刘洋张青帝周宏伟兰文婧王静武薇谷艳英
关键词:磁共振波谱成像弥散张量成像胶质瘤
磁共振DTI及DTT在胶质瘤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判断胶质瘤良恶性和侵袭性的价值及胶质瘤与脑白质结构间关系,观察纤维束受损情况,为制定胶质瘤手术方案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31例不同级别胶质瘤(低级别胶质瘤15例,高级别胶质瘤16例)患者均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和DTI检查,分别绘制FA图、DEC图并重建弥散张量纤维素成橡(DTT)图。选择肿瘤实质、瘤周水肿及水肿边缘作为感兴趣区,分别比较不同级别胶质瘤相应感兴趣区内的rFA值,并观察肿瘤周围白质纤维束的改变。结果:低级别胶质瘤与高级别胶质瘤的平均rFA值均表现出实质部分(低级别组0.428±0.078,高级别组0.366±0.055)、瘤周水肿(低级别组0.578±0.120,高级别组0.458±0.158)、水肿边缘(低级别组0.834±0.074,高级别组0.676±0.138)的顺序递增的趋势。高级别胶质瘤组实质部分、瘤周水肿和水肿边缘的rFA值均较低级别胶质瘤组明显降低(P<0.05)。在FA图中各级别胶质瘤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低信号。DEC图中病变区颜色黯淡混杂、纤维束整体形态异常。在DTT图中低级别胶质瘤多数表现为纤维束部分中断(12/15),少数表现为受压、偏移(3/15);高级别胶质瘤中,纤维束多呈现明显的变形移位,多数表现为纤维束明显中断、稀疏(13/16);少数表现为纤维束全部或大部分中断(2/16);1例主要表现为受压移位。结论:DTI能够在术前评价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及瘤细胞侵袭性并能较全面地观察纤维束改变,可为胶质瘤手术方案的制定、判断手术效果及观察预后提供影像学依据。
刘洋赵庆雪周宏伟兰文婧王静武薇谷艳英
关键词:弥散张量成像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胶质瘤
应用MR弥散和灌注技术分析大脑中动脉狭窄供血区血流状况的比较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的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DSC-MRI)技术和动脉自旋标记(ASL)方法的差异,并明确ASL方法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血流灌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经磁共振血管造影(MRA)证实的一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或闭塞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并选择3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通过ASL和DSC两种灌注加权成像(PWI)技术扫描,得到平均脑血流量(CBF)图和灌注参数图,与弥散加权成像(DWI)所得参数图比较,观察两种方法判定MCA狭窄侧脑组织血流灌注的差异。结果:ASL方法显示,患侧脑组织局部脑血流量(rCBF)为(30.4±8.2)mL·100g-1·min-1,对侧脑组织的rCBF为(58.3±11.4)mL·100g-1·min-1,患侧脑组织rCBF低于正常侧脑组织(P<0.05);DSC方法显示,患侧rCBF为(28.7±12.8)mL·100g-1·min-1,对侧脑组织的rCBF为(54.2±9.5)mL·100g-1·min-1,患侧rCBF低于正常侧脑组织(P<0.05);ASL和DSC方法检测同一血管狭窄侧脑组织的rCBF,两组rCBF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L和DSC方法显示,健康志愿者的rCBF分别为(56.8±10.7)mL·100g-1·min-1和(55.2±9.8)mL·100g-1·min-1,与血管狭窄对侧的正常脑组织的rCBF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WI显示狭窄动脉供血区域异常的病灶表观弥散系数(ADC)平均值为(522.3±57.2)×10-6 mm2.s-1,对侧正常脑组织的ADC平均值为(756.8±67.6)×10-6 mm2.s-1,狭窄动脉供血区域ADC平均值低于对侧正常脑组织ADC平均值(P<0.05)。结论:ASL方法可以判定MCA狭窄患者的低灌注状态,弥散结合灌注扫描可以判定侧脑组织狭窄患者的缺血半暗带。
王静周宏伟孔博玉程艳华谷艳英
关键词: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动脉自旋标记脑缺血半暗带
弥散加权和弥散张量成像在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分析脑梗死的弥散张量成像(DTI)和弥散加权成像(DWI)的影像表现,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4例不同时期(超急性期6例,急性期30例,亚急性期26例,慢性期22例)脑梗死患者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DWI及DTI扫描,比较患侧和健侧弥散信号的改变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各项异性指数(FA)值的变化,分析不同时期脑梗死DWI信号改变、ADC值及FA值的关系。结果:超急性期、急性期和亚急性期病灶在DWI呈高信号,慢性期表现为低信号;亚急性期和慢性期平均相对表观弥散系数(rADC)值明显高于超急性期和急性期脑梗死病灶的平均rADC值(P<0.05)。45例不同时期(超急性期4例,急性期16例,亚急性期14例,慢性期11例)患者脑梗死区平均FA值明显低于健侧对应区的平均FA值(P<0.05)。结论:DWI和DTI可以快速检出超急性和急性期脑梗死,DWI和MRI的联合应用可以对脑梗死进行分期。
周宏伟兰文婧刘洋刘安谷艳英刘丹研许冰王军
关键词:弥散弥散张量脑梗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