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2009GXS5B061)
- 作品数:2 被引量:28H指数:2
- 相关作者:李军胡云锋任旺兵王倩倩徐新良更多>>
- 相关机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更多>>
- 基于GIS的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空间变化研究被引量:4
- 2010年
- 我国的经济社会数据主要以各种级别的行政单元为统计对象,这往往会掩盖行政区域的内部差异,当区域内部差异较大时,这些数据就无法真实反映区域的经济社会实际情况。利用地理信息技术与分析方法,本文给出了经济统计数据空间离散模型,分别计算得到了1995、2000、2005年三个年份的我国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空间离散数据(公里格网数据),并由此计算得出1995-2000年、2000-2005年两个时段的中国三次产业空间结构变化空间数据。与传统的以行政区为对象的产业结构数据相比,产业结构空间数据能够更好地反映各地的产业结构变化情况,更详细地表达产业结构的空间差异,为区域产业政策的制定以及区域科学发展评价提供依据。
- 李军徐新良胡云锋
- 关键词:产业结构地理信息系统
- 国家主体功能区空间型监测评价指标体系被引量:24
- 2013年
- 对国家主体功能区开展监测和评估是掌握主体功能区规划落实情况、动态监管主体功能区运行状态的基本途径。本研究首先提出了国家主体功能区空间型监测评价指标体系概念,继而分析了指标遴选原则,即体现国家主体功能区核心功能、具备较强空间展示能力、满足管理基本需要,以及指标的可操作性、综合性与独立性等要求。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包括9个指标组和60个具体指标的体系框架。具体为:监测评价指标组包括资源、环境、生态、自然灾害、经济、人口社会、政策、交通和主体功能区运行等9个指标组;每个指标组内包含若干个可操作的具体指标。进而,还讨论了空间型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的完备性与实用性、指标数据的获取方法、指标数据的空间化处理与表达等关键问题。
- 李军胡云锋任旺兵王倩倩
- 关键词:主体功能区指标体系空间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