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AZW004)

作品数:18 被引量:13H指数:2
相关作者:延保全王琳蔡敏梁晓萍刘福燕更多>>
相关机构:山西师范大学山西传媒学院山西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山西省研究生优秀创新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文学
  • 5篇艺术
  • 3篇历史地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礼乐
  • 3篇礼乐文化
  • 2篇行人
  • 2篇宋代
  • 2篇文物
  • 2篇戏曲
  • 2篇美学
  • 2篇金代
  • 2篇考论
  • 2篇
  • 1篇代文
  • 1篇当代文艺
  • 1篇当代文艺理论
  • 1篇地方志
  • 1篇董解元
  • 1篇信仰
  • 1篇星图
  • 1篇学史
  • 1篇雅俗
  • 1篇演进

机构

  • 16篇山西师范大学
  • 2篇山西大学
  • 2篇忻州师范学院
  • 2篇山西传媒学院

作者

  • 10篇延保全
  • 7篇王琳
  • 2篇刘福燕
  • 2篇蔡敏
  • 2篇梁晓萍
  • 1篇崔武杰
  • 1篇吕文丽
  • 1篇梁晓萍

传媒

  • 4篇中华戏曲
  • 2篇山西师大学报...
  • 2篇戏剧文学
  • 2篇文艺研究
  • 2篇戏剧(中央戏...
  • 1篇戏剧艺术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民族文学研究
  • 1篇文化遗产
  • 1篇艺术学界

年份

  • 3篇2017
  • 6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元好问、严羽宋诗持论考察被引量:1
2013年
金与南宋对峙,其文艺思想、诗学批评差异很大。作为当时南北诗学的代表人物,元好问和严羽对宋诗持论同中有异。其相同处表现在两人都对宋诗持批评态度,不同之处在于元好问论诗无门户之见,对宋诗的评价侧重于思想内容且较为客观中肯。严羽则门户之见森严,对宋诗批评过甚。探究两人宋诗持论差异之成因,可见其主要受文化思潮、国情时势以及自身素养等多方面的影响。
刘福燕延保全
关键词:元好问诗学宋诗南宋
两宋行人对金词创作的影响
2013年
宋、金通过互遣行人使者来维持两国和平交往的局面,使行人成为沟通南北的桥梁。宋金遣使中有大量文人使臣,使宋金行人在出使过程中必定会有一些文学活动和文学创作。北宋行人开启了金代词运,为有金一代词的创作夯实了基础,树立了标杆,为金初词坛的建设做出了极大贡献。南宋行人的"使金词"别具特色,以出使的见闻感受付诸词章,其词大多作于北方,有利于词作在北地流传,与本土金词相互交流,进而对金词的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金源行人在出使过程中也当有词作诞生,以纪行、写景与抒怀三大主题,聊寄情怀。由此可见,两宋行人对金词创作有着重要影响。
延保全王琳
关键词:宋代金代行人金词
董解元《西厢记》泰和五年成书考--兼论其团圆结局被引量:1
2014年
《董西厢》成书于泰和五年可据文中多处证据予以考证。其推崇科举,鄙弃门荫等可与泰和年间门荫与科举斗争、重申贤良方正的史实相印证;而太平、德化天下等则与泰和前六年修订《大金集礼》《泰和律令》,结束北方战争等相关联;又《董西厢》改悲剧为团圆结局则与泰和四五年间官方提倡男女及时婚姻、淑女配君子、夫妻和谐等行为密切相关。故此,《董西厢》作于泰和五年当为比较可靠的结论。
崔武杰延保全
关键词:《董西厢》董解元金章宗
从长子灵湫庙北宋舞楼碑看晋东南宋代神庙剧场
2015年
<正>晋东南作为戏曲文物聚集地,最近又发现了一通北宋修'舞楼'碑刻。该碑为北宋宣和元年(1119)《修灵湫庙载记》~①(图1),现存山西长子县石哲镇房头村灵湫庙院南侧,保存基本完好。碑青石质,高120厘米,宽60厘米,厚20.5厘米,笏首方趺,正书额题'修灵湫庙载记'。该碑披露后~①,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王潞伟在《戏剧》2015年第1期上发表《北宋上党神庙演出场所探微》一文进行了初步论述。但对灵湫庙貌及其剧场沿革,灵湫神崇拜。
王琳延保全
关键词:戏曲文物伎艺
论晋东南汤王崇拜对古代地方社会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晋东南汤王崇拜具有很强的地方特色,融入了乡土社会丰富的历史知识、民俗宗教和文化传统。在村社庙宇中,晋东南汤王崇拜通过"社"与"会"的组织方式传播和延续,特别是汤王庙会和祭祀演剧活动将民众聚集在一起,通过宗教信仰和道德观念依托祭拜的方式,得到巩固和加强,推动了对乡村经济的发展和信仰民俗的传承演变,形成了超越地方区域本身且难以磨灭的社会影响,其重要意义和价值不可忽视。
蔡敏
关键词:民间信仰乡村社会
论神庙戏台称谓及其雅俗之变被引量:2
2015年
中国神庙剧场的发展历经了宋金元、明、清几个时期,期间不断走向完备。每个历史时期的戏台形制、特点以及称谓不一而同。前两者学界已不乏讨论,然而关于神庙戏台称谓这一命题的研究,尚未见专门论述。对神庙戏台称谓进行"统计"研究,可以清晰勾勒出不同时期神庙戏台称谓之变化及其背后反映的文化现象,尤其明确"礼乐"文化对神庙剧场的深刻影响以及由称谓"雅俗"变化带来的戏曲观念的改变。神庙戏台称谓不仅体现着戏曲艺术发展的演变轨迹,亦是当时整个社会思潮的缩影。
王琳延保全
王骥德“法与词两擅其极”之戏曲美学观
2017年
王骥德'法与词两擅其极'的美学思想兼顾戏曲的舞台性与文学性,既主张'合律依腔',使戏曲达到流转、整严之美;又主张真情与浓淡相宜之词采,使曲词具有本色之美;是王骥德对于中国古代诗学传统及其美学思想的有效接续,又体现了王骥德对于'曲诗一体'之传统诗学戏曲观的大胆突破。这一美学思想既具有超越性,摆脱了前人重案头而轻舞台的褊狭理解;又具有开启性,启发了后人尤其是王国维对于戏曲本体特性的理解;还为后人展现了一个学人最为可贵的辩证思维及其不畏学术权威、不就亲友而公允执辩的学术态度。
梁晓萍
关键词:王骥德曲律美学观
试论文学“流动空间”的建构--以金宋文学为例
2016年
通过不同地域、民族文学间发生联系构建起来的文学"流动空间"在弱化个体空间边界话语权的同时,为双方的互动交流与融合提供了一个对话平台。以金宋文学为例,在交聘制度(空间情境)与使者(创作与接受主体)的主导下通过双方书籍传递、使者交游唱和及出使文学创作、相互的文学批评与接受活动以及异域文学融合构建起具有特殊对话性质的不平衡文学流动空间。它不只为回应当下空间维度中华文学史研究热潮,更是在空间视域下探讨文学活动本质属性的一种新方法论与治学态度。
延保全王琳
关键词:空间维度
“乐台”考论被引量:2
2015年
"乐台"是中国神庙剧场中较早出现的用于戏曲表演的专门性舞台。乐台与露台实乃同类建构的不同名称,然因功能差异而"分饰两角"。乐台只承担露台的"献艺"功能,与神庙中的献殿一起完成祭祀"礼乐"。它是戏曲艺术进入神庙剧场并取得相对独立地位的较早证据,是"神庙独立剧场"形成的风向标。乐台的产生,反映出传统"礼乐"文化对戏曲表演的影响,以及戏曲表演为获得社会生存的合法性与神庙演出的合理性所做的努力。
王琳延保全
关键词:露台礼乐文化
论贝利尼歌剧《诺尔玛》的艺术特点
2016年
作为十九世纪意大利最伟大的作家之一,贝利尼终其一生为歌剧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由于贝利尼创作的歌剧集合了传统歌剧艺术的表现特征,还将一种新式的歌剧艺术表演观念融入其中,促使歌剧艺术领域愈加繁荣。在当时那个歌剧艺术各个流派纷争的年代,主要的竞争对手是法国、德国人,其中当属法国歌剧最为典型,在当属具有不可撼动的统治地位,贝利尼同当时很多歌剧作家一样,看到了这种来自法国歌剧艺术的威胁。
邓韵
关键词:艺术表演格鲁克经典唱段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