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BZW012)
- 作品数:10 被引量:18H指数:3
- 相关作者:凌建英郝春涛李太荣杨俊芳乔建奇更多>>
- 相关机构:山西大同大学大同大学西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艺术农业科学更多>>
- 情景插画在食用菌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分析被引量:2
- 2020年
-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产品种类的日益丰富,产品包装设计也日趋多元,插画也逐渐被广泛应用于食用菌产品包装设计中。情景插画由于含有故事情景而深受消费者的青睐,食用菌企业为促进食用菌产品市场销售,扩大食用菌产业规模,在产品包装设计过程中,需重视通过传统手绘、矢量插画以及数字合成等方法引入情景插画。让消费者了解产品的重要途径,其承担着给消费者传递产品信息,让消费者初步了解产品的重要功能。通过分析菌类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菌类包装设计的现状,从而明确包装设计对于菌类品牌发展的重要性。
- 韩守武
- 关键词:食用菌产品
- 多元文化融合中的石窟文化研究--以云冈石窟为例被引量:2
- 2011年
- 中国文化的发展是与域外文化多次互动与吸纳、本民族多元文化交融与开拓的结晶,云冈石窟是优秀的代表。它集宗教、哲学、政治、音乐、舞蹈、雕塑等等为一体,是同化和吸收其他民族文化艺术的产物,同时又努力追求创新,以其独有的特色形成了"云冈风格"。云冈石窟站在中华文化的基点上,吸收融合多种外来文化,其独立性、融合性和创新性,展示了特定的时代特色和民族风格,是中国文化强大生命力的见证,更是今天在全球化面前保持民族精神而不被同化的历史例证和精神源泉。
- 凌建英李太荣
- 关键词:中国文化多元文化佛教中国化文化自觉
- 艺术建构的多层面性
- 2016年
- 人类艺术的创造方式都是各时代艺术家们在创作实践中不断积累下的宝贵财富,也是人类进一步探求艺术真谛的可靠基础。当我们用艺术"建构"的观念来考察和研究艺术创作的多种可能性时会发现,人类的艺术创作至少有三大类不同的建构方式:即形式建构,情感表现的建构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建构。这三种不同层面的艺术建构类型方式在历史上都有大量的表现,它们往往相互交错,共生并存。每一个艺术家都应当根据生活实践的需要而选择适宜的创作方式,多层面地传达人类对真、善、美的不断探索与追求。
- 韩守武
- “共生”与“转换”:云冈石窟媒介的信息补偿途径
- 2013年
-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的云冈石窟,是由五十几个洞窟及佛龛、雕塑、摩崖、碑铭、木构建筑及壁画组成的石窟群。其蕴藏的各类文化信息,已有学者进行了多方解读。本文将石雕视作“媒介”,意在分析这一媒介在传递信息方面的长处与短板,在文化与旅游联姻、艺术与经济结伴的今天,如何才能实现云冈文化的广泛传播。
- 郝春涛
- 关键词:媒介文化信息木构建筑传递信息
- 云冈石窟“诗”与“画”的美学对话被引量:1
- 2014年
- 学界对云冈石窟在佛学、考古、雕塑等领域探究颇深,本文则从较少涉及的文学和美学层面进行探讨,纵向对自古至今有关云冈的诗文进行美学分析;再从"空间艺术"与"时间艺术"对话的角度来探讨雕刻与文学的碰撞、交融。
- 何卓琳凌建英
- 关键词:雕刻艺术
- 云冈的和谐美被引量:1
- 2017年
- 已有1500多年历史的云冈石窟不受作为物理存在的时空有限性制约,用艺术、美和审美的同质话语,用形式的和谐、内容的和谐、内容与形式有机统一的和谐组合,旨在表现在当今语境下情理相依、心物同一、主客相融的和谐美的话语意义。
- 凌建英李太荣
- 关键词:和谐美文化自觉
- 从中国文化的包容性看云冈石窟被引量:3
- 2018年
- 中国文化是与域外文化多次互动与吸纳、本民族多元文化交融与开拓的结晶。我国早期石窟艺术的优秀代表、北魏的皇家工程云冈石窟是其典型代表。多元文化是指在人类社会越来越复杂化,信息流通越来越发达的情况下,文化的更新转型也日益加快,这些文化服务于社会的发展,造就了文化的多元化,也就是复杂社会背景下的多元文化。云冈石窟文化是指由北魏各族工匠借鉴希腊、波斯、印度雕刻艺术,又有机地融合了中国多民族的传统艺术风格进行石窟艺术造像所表现的不同文化形式以及文化间的相互联系。本文首次以丝绸之路为源头,以多元文化为背景,以石窟开凿的不同阶段为线索,对云冈石窟文化的不同表现和发展进行综合分析。同时指出云冈石窟开启了佛教石窟艺术"中国化"的进程。
- 凌建英李太荣
- 关键词:中国文化文化融合
- 电子媒介时代云冈文化传播途径被引量:4
- 2011年
- 进入21世纪,电子媒介成为主要的传播载体。以佛教文化为底蕴的云冈文化如何整合现代传媒技术,重新撞击受众的观感,在口口相传、经文翻译、石窟雕塑的局限性逐渐显露的今天,如何找到崭新的传播途径,以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和绿色崛起的目标,已成为云冈文化传播的重中之重。要想实现云冈文化的更广泛传播,必须充分利用现代传媒工具,实现立体化和交互式传播途径。
- 郝春涛
- 关键词:电子传播
- 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文化遗产保留着形成各民族文化的原生状态以及特有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富有民族性、民间性、地域性、独特性、审美性、综合性等特征,是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民族的文化命脉,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和价值。然而,好多遗产遭受冷遇、歧视、破坏,正在濒危和消亡。当文化保护成为世界性主题的时候,以文化保护为视点解读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原著,开拓其新的研究视角,进一步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当今的现实相联系,增加其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表现,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体现。细读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著作,关于文化遗产的论述表现出了鲜明的立场和观点。构建马克思主义文论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对于我国及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形成、方法的制定、措施的实施都具有良好的引导作用。
- 凌建英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化遗产
- 云冈石窟飞天服饰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飞天是云冈石窟造像中数量颇多的形象之一,本文根据云冈石窟雕凿的分期分别论述了早期、中期和晚期飞天的基本造型、装饰部位和服饰种类与特点,通过头饰、上衣、下裳、装饰品及飘带的样式演变,论述了云冈石窟飞天的特点、演变脉络,认为云冈飞天是印度歌舞形象与中国道教天仙及儒家礼教影响下的妇女形象相结合的中国式飞天,完成了由印度飞天向中国飞天的演变,佛教飞天的中国化、本土化、世俗化是在云冈完成的。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北魏晚期的飞天雕刻是这种风格的延续。
- 乔建奇杨俊芳
- 关键词:飞天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