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201115035)

作品数:12 被引量:87H指数:7
相关作者:卞建民李育松胡昱欣张真真高月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4篇天文地球
  • 2篇水利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地下水
  • 2篇地下水动态
  • 2篇水环境
  • 2篇土壤
  • 2篇主成分
  • 2篇主成分分析
  • 1篇氮平衡
  • 1篇氮素
  • 1篇地下水化学
  • 1篇地下水环境
  • 1篇地下水埋深
  • 1篇点源
  • 1篇点源污染
  • 1篇动态特征
  • 1篇冻融
  • 1篇冻融条件
  • 1篇冻融作用
  • 1篇多变量
  • 1篇盐碱
  • 1篇盐碱土

机构

  • 12篇吉林大学

作者

  • 12篇卞建民
  • 5篇李育松
  • 4篇胡昱欣
  • 3篇张真真
  • 2篇孙晓庆
  • 2篇高月
  • 2篇张琳
  • 1篇杨占梅
  • 1篇赵娟
  • 1篇张丽姝
  • 1篇李潇瀚
  • 1篇陶勇
  • 1篇李宏亮
  • 1篇韩宇
  • 1篇徐超
  • 1篇张婷婷
  • 1篇刘彩虹
  • 1篇郝鹏飞
  • 1篇王瑞
  • 1篇李天宇

传媒

  • 2篇水文
  • 2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人民长江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人民黄河
  • 1篇节水灌溉

年份

  • 3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吉林西部地区高砷地下水砷的阈值分析及风险评价被引量:17
2013年
高砷地下水导致的砷中毒是吉林西部地区近年来新发现的地方病。为评价饮用水中砷对人体健康产生的潜在危害,在野外调查、采样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了水砷安全阈值分析,确定了砷的总质量浓度0.05mg/L为研究区的水砷安全阈值,建立了地下水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进行了地下水砷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砷引起的个人年均风险度最高达2.11×10-3 a-1,其中高砷的第四系承压水中97.06%的采样点水砷对人体的个人年均致癌风险度,大于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值5.0×10-5 a-1;作为备用水源的第三系大安组、泰康组承压水69.57%采样点砷的致癌风险度也超过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通过对风险度评价结果与砷中毒病情等资料的对比分析,风险评价结果与砷中毒病情基本一致,验证了评价结果的合理性。
赵娟李育松卞建民张丽姝杨占梅
关键词:安全阈值
基于Hydrus-1D模型的大安灌区旱田灌溉入渗补给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以吉林省大安灌区为研究对象,在野外调查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借助Hydrus-1D模型,模拟分析了旱田(玉米地)灌溉条件下地下水入渗补给过程。结果表明:模拟期间蒸散发动态变化较大,蒸腾量约为蒸发量的2.18倍,玉米生育期内,土壤水分蒸腾损失约占蒸散发消耗的79.74%,蒸散发在作物生长旺季以蒸腾为主,其它时段则以蒸发为主;旱田灌溉条件下,降水灌溉大量入渗形成土壤水,土壤水与地下水发生双向的、动态的水量频繁交换,模拟中地下水入渗补给量约为33.63 mm,入渗比为5.21%,其与研究区细密的包气带介质岩性有关。研究成果可为进一步开展旱田灌溉合理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卞建民李育松胡昱欣李宏亮
冻融条件下苏打盐渍土的水盐变化规律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冻融作用是导致我国北方半干旱地区土地盐渍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以吉林西部大安市为研究区域,通过野外调查和样品采集,开展了盐渍土的室内试验,研究了冻融过程中土壤水盐的运移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土壤中的水盐在冻融过程中经历了两次迁移过程,不同阶段具有各自的特点。冻结过程中,未冻层的水不断向冻层迁移并随之冻结,盐分亦随水分迁移;融化过程中,未融化的冰层阻碍水盐下渗,上层滞水向表层运移并蒸发,使表层盐分急剧增加。在水盐运移过程中,电导率与总盐的变化具有良好的相关关系。室内模拟试验为进一步阐明该区盐渍土的形成机理与影响因素提供了科学依据。
李潇瀚王瑞卞建民
关键词:冻融作用盐渍土水盐运移
基于灰色关联熵的乾安县地下水环境演化方向判别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针对近年来吉林省西部乾安县地下水过量开采带来的一系列水环境问题。采用灰色关联系数及信息熵的熵变理论开展了研究区地下水环境演化研究。选取1998-2010年地下水实际开采量与地下水可开采量序列数据,在该区灰色关联系数计算结果基础上建立了地下水系统演化方向的信息熵判别模型,揭示该区水资源利用的不均匀性;通过模型计算,1998、2004、2008及2010年研究区地下水开采量的灰色关联熵分别为3.58、3.65、3.78及3.72,整体呈现先增长后减小的趋势,表明地下水环境处于失稳状态。向着重建稳定态的过程演变。
卞建民孙晓庆
关键词:地下水
大安市地下水动态变化趋势及驱动因素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为研究大安市地下水位的变化特征及其主要控制因素,根据大安市气候因素、引水灌溉水量、地下水开采和地下水埋深等数据资料,分析了环境因素的变化规律及趋势,基于suffer软件利用克里格方法对地下水埋深进行插值,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降水量呈波动增加的趋势,平均年降水量增量为0.249mm/a;蒸发量呈波动下降的趋势,平均年蒸发量增量为-2.063mm/a;引水灌溉水量呈增加趋势,平均年灌溉水量增量为0.212×108m/a。潜水埋深呈小幅度减小趋势,年均倾斜率为-0.023m/a,承压水埋深呈波动上升趋势,年均倾斜率为0.146m/a。承压水动态变化的驱动因子由大到小依次为人工开采(主要是农业开采与生活用水)、引水灌溉、降水、蒸发,农业开采是最主要的影响因子。研究结果可为制定完善的水资源调控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张真真卞建民李天宇高月
关键词:地下水动态环境因子
伊通河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对水环境的影响模拟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针对伊通河流域的农业非点源污染问题,在GIS技术和流域基础数据库的支持下,采用SWAT模型建立了该区农业非点源污染模型。对研究区农药化肥中的氮、磷元素,泥沙的时空分布状况及总氮进入地下水的状况进行了模拟研究。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精度满足要求。通过模型模拟计算,泥沙的输出量1985及2008年分别为7.04×106和3.46×106 t。1985年总氮和总磷的输出量分别为20 400和2 300t;2008年的输出量分别为1985年的1/2。6,7,8这3个月污染物质输出所占比例较大,约占全年的90%。同时模拟结果还显示,通过渗透进入地下水的氮量不能被忽视,1985年和2008年通过下渗进入到地下水中的氮量约为当年其他形式输出量的2.4和5.5倍。
孙晓庆卞建民查恩爽张琳陶勇
关键词:SWAT模型农业非点源水污染
一定灌施条件下大安灌区土壤氮素迁移规律被引量:8
2013年
为研究大安灌区土壤中氮素迁移规律,利用项目组在该区采集的典型土样,进行了室内土柱淋溶试验。根据该区现有的灌施方式,确定了本次试验方案。利用试验获得了不同土壤剖面深处土样氮素的质量分数,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同一剖面中,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达到峰值时,其所在的土壤剖面深随灌施时间的延长,逐渐向下迁移。氮素在迁移过程中,土壤中铵态氮质量分数逐渐减小,硝态氮质量分数逐渐增大,铵态氮稳定性高于硝态氮。依据试验获得的灌施后土壤中铵态氮淋溶损失和硝态氮的累积规律,应合理控制灌施量,达到氮肥的高效利用。
胡昱欣李育松卞建民郝鹏飞
关键词:氮素
模糊聚类分析在地下水化学类型分类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13年
地下水化学类型是水化学组成及其环境的表征,也是地下水质量评价的重要部分。利用某地区水文地质调查采集的检测数据,采用舒卡列夫分类法和阿列金分类法进行了地下水化学类型的分类,确定了研究区水化学类型以HCO3-Ca型为主;在此基础上选择模糊聚类分析法进行了水化学类型的分类和研究。结果表明:传统分类法可反映研究区地下水优势离子,确定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但无法解决归类特性所产生的分类不合理问题;模糊聚类分析法有效克服了传统分类法的弊端,可全面反映水样间的亲疏关系和相似程度,将研究区水化学类型细分为5类,更好地体现不同水化学类型间化学组分的含量特征。
李育松胡昱欣卞建民
大安市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根据大安市1960-2009年的气象、地下水开采量及埋深等数据资料,分析了大安市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分析了降水量、蒸发量、农业开采量、工业开采量及生活用水量等影响因素对地下水埋深的影响程度,研究了大安市地下水位在气象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变化特征及其主要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地下水埋深随气候变化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在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等各因素中,农业用水量对地下水埋深的影响程度最大,且影响程度逐年增大。研究结果可以为合理布局开采井位置和制定完善的水资源调控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张真真卞建民高月
关键词:地下水影响因素动态特征
吉林西部农田生态系统氮平衡及其水环境影响研究被引量:10
2014年
针对吉林省西部地区农田生态系统特点,以1997—2011年统计数据为基础,建立了基于物质守恒原理的氮平衡模型,估算了该地区农田生态系统的氮收支情况,并分析了其对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近15年该区氮输入量平均值为56.98×104t·a-1,其中化肥输入氮占总氮的79.59%;氮输出量平均值为42.60×104t·a-1,以作物收获输出为主;氮平衡量变化范围为10.17×104~21.91×104t·a-1,均值为14.38×104t·a-1;氮平衡模型的各项呈增长趋势,受农业生产情况差异的影响,年际间时序变化较大,县市间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吉林西部农田生态系统氮平衡表现为盈余状态,氮素的盈余主要受氮肥施用和作物收获影响,农田生态系统氮素的持续盈余并累积对水环境构成一定程度的威胁,借助该区水环境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受盈余氮素的影响,该区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均体现出不同程度的氮超标.
卞建民李育松胡昱欣张婷婷徐超
关键词:农田生态系统氮平衡水环境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