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GJJ13158)
- 作品数:2 被引量:2H指数:1
- 相关作者:丁浩张吉翔更多>>
- 相关机构: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重组质粒pEGFP-N2/XPD转染条件及Pifithrin-α孵育条件的探索
- 2013年
- 目的探讨重组质粒pEGFP-N2/XPD的转染条件和Pifithrin-α(P53抑制剂)的孵育条件。方法利用脂质体将质粒pEGFP-N2/XPD在不同质粒浓度时转染细胞以及转染后分别孵育不同时间,然后进行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着色性干皮病基因D(XPD)的表达。将Pifithrin-α在不同浓度时孵育细胞以及分别孵育细胞不同时间,然后进行MTT检测。结果 XPD的表达在质粒浓度为0~4μg·孔-1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升高(P〈0.01),而质粒浓度达到4μg·孔-1以后XPD的表达不再随浓度的增加而继续升高;转染后细胞孵育时间为48h时XPD mRNA的表达为最高(P〈0.05),转染后细胞孵育时间为72h时XPD蛋白的表达为最高(P〈0.01)。细胞增殖活力在Pifithrin-α浓度为0~20μmol·L-1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升高(P〈0.05),而Pifithrin-α浓度达到20μmol·L-1以后细胞增殖活力不再随浓度的增加而继续升高;细胞增殖活力在Pifithrin-α孵育时间为0~24h范围内呈时间依赖性升高(P〈0.01),而Pifithrin-α孵育时间达到24h以后细胞增殖活力不再随孵育时间的增加而继续升高。结论在后续的研究中,将以浓度为4μg·孔-1的pEGFP-N2/XPD质粒转染HepG2.2.15细胞,转染后的第2天以浓度为20μmol·L-1的Pifithrin-α孵育细胞24h,转染后共孵育细胞48h。
- 朱鹏翔李祺丁浩
- 关键词:着色性干皮病基因D质粒转染
- 人着色性干皮病基因D对HepG2细胞Mdm2和Mdm4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人剪切修复基因着色性干皮病基因D(xeroderma pigmentosum D,XPD)对肝癌细胞鼠双微体2(murine double minute 2,Mdm2)和鼠双微体4(murine double minute 4,Mdm4)表达的影响。方法:用脂质体转染法将重组质粒pEGFP-N2/XPD和空载质粒pEGFP-N2转染进入人肝癌细胞株HepG2,实验分为3组:(1)空白对照组;(2)pEGFP-N2组;(3)pEGFP-N2/XPD组。用MTT法观察细胞的增殖活力;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XPD、Mdm2、Mdm4和P53表达量的变化。结果:MTT结果显示,重组质粒pEGFP-N2/XPD的转染抑制了肝癌细胞的增殖活力;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重组质粒pEGFP-N2/XPD的转染引起了G1期细胞增加,S期减少,凋亡率增加。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发现,重组质粒pEGFP-N2/XPD的转染使得XPD表达增高,同时使得Mdm2和Mdm4表达降低,P53表达增高。结论:XPD能下调肝癌细胞中Mdm2和Mdm4的表达,上调P53表达,并能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及诱导其凋亡。
- 丁浩张吉翔
- 关键词:着色性干皮病基因DHEPG2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