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BZW094)
- 作品数:12 被引量:11H指数:2
- 相关作者:郑坚李佳龙岑阳张金玲董英更多>>
- 相关机构:湖南工业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上海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文学经济管理更多>>
- 中国工业化进程的构拟、复盘与赞歌——新世纪10年代网络工业文学与纪录片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新世纪10年代中国网络媒体为主的文学场域出现的网络工业小说和工程纪录片。它们用网络文学和视听语言将"工业党"的中国现代性想象化为文学、影像符号,从《临高启明》的历史架空演义,到《工业霸主》为代表的改革年代工业史复盘,到《超级工程》《大国重器》的工业影像志,它们是中国工业化进程的构拟、复盘与赞歌,建构了工业党的宏大叙事和工业美学,是值得关注的当代思潮与文学紧密对接的文化现象。
- 郑坚袁子豪
- 关键词:工业党网络小说
- 城市业主维权行动的报道框架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业主维权行动是中国城市市民公共生活的组成部分,已成为媒介报道的重要题材。争取媒体支持和报道,是业主维权的有效策略。媒体对业主维权行动进行报道时,普遍采用了公民权利政治的报道框架,着力于维权业主的主体形象建构,表现维权者的理性特征,持有倾向性的情感因素。
- 郑坚董英
- 关键词:业主维权权利政治
- 21世纪工业题材银幕建构中的“去工业化”审美转型被引量:1
- 2022年
- 21世纪以来,许多电影关注并记录了国企工厂与工人的历史遭际,讲述了他们的命运浮沉。这些电影在“后工业时代”呈现的工厂景象和工人形象,普遍都有“年代剧”的因素,电影中工人形象的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淡化,叙事和影像审美呈现出“去工业化”的调性。生产性、工业化的现代性想象,被消费主义、中产阶层趣味所取代。电影中的工厂空间。
- 郑坚严远丹
- 关键词:工业题材中产阶层英雄主义消费主义后工业时代
- 山地牧场的生存图景与牧民定居的影像“深描”——民族志纪录片《布格勒萨伊》解读被引量:1
- 2020年
- 以格尔茨的"深描"理论为框架,视觉人类学界倡导以"语境强化"为表征的"深描式"影像民族志。民族志影片《布格勒萨伊》将哈萨克人族群迁徙之际的心灵震颤置于传统与现代撞击的背景下进行观察,揭示搬迁带来的欣喜与担忧,透过镜头所建构的图像寻求对文化的另一种理解方式,将最为直观的动态影像记录工作,从纯粹的诠释性意图转换到文化与心理的深描。
- 郑坚李孟婷
- 关键词:深描
- 现象与话题:对电影《小时代》的传播学解读被引量:1
- 2014年
- 电影《小时代》也许很小,但以此为枢纽,形成一个独特的文化传播场域。借助传播学5W研究框架,可以大体了解其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众和传播效果,审视其催生一种什么样的文化现象,以及给中国电影市场注入什么样的新元素。《小时代》电影在学术场域的传播也值得关注,学术界借此探讨电影产业、电影美学、电影价值观、电影与社会等多种话题,论题相当丰富,学科背景繁杂,研究视野开阔,共同促进对中国电影乃至社会文化的辨析和反思。
- 郑坚李佳龙
- 关键词:学术传播
- 泛屏传播时代影像跨界现象的探索性研究——《泛屏与跨界:中国影视发展的新图景》评析被引量:2
- 2017年
- 《泛屏与跨界:中国影视发展的新图景》(聂伟、张斌主编)这本书的封面图像设计,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手机、iPad、笔记本电脑、台式机还有传统的电影银幕呈现,显示出我们已经进入了泛屏时代。在这样的新媒体语境下,电影、电视的生产和存在形态也呈现出跨界的特征。比如,许多作家、演员、主持人纷纷进入电影的生产领域:我们也看到电影与电视综艺节目的跨界转换,电影与电子游戏的互动生产,电影与虚拟现实的联合建构等等。这些新的元素、新的形态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影视发展的新图景。中国高校影视研究界的一批青年学者.
- 郑坚张金玲
- 关键词:中国高校影视电视综艺节目图像设计
- 大众传媒塑造、凝聚的中产阶层——评《中产阶层的媒介形象与认同建构研究》
- 2015年
- 中产阶层(中产阶级)历来被公认为现代社会的"稳定器"。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中产阶层的出现和发展趋势,日益受到社会、学界的广泛关注,中国中产阶层成为学界的热门话题。郑坚教授长期以来,潜心研究现代化历程中的中国中产阶层,其新著《中产阶层的媒介形象与认同建构研究》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是探讨媒介与社会关系的一部具有探索性的著作,视角独特,论述严谨,成果丰富,实为近年来研究中产阶层的一部力作。
- 甘智钢
- 关键词:媒介形象社会阶层结构主流话语财经媒体媒介社会学
- 赵宝刚青春偶像剧中的“新北京”形象研究
- 2015年
- 赵宝刚导演的反映北京都市生活的青春偶像剧《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等作品,在青年受众中得到了广泛传播并产生很大影响。这些剧作以"青春""偶像""都市"等符号,通过叙事来建构一种意义系统,其核心是剧中的当代北京青年群像。这些电视剧以北京为空间背景讲述了当代青年人在北京打拼、奋斗、生存的故事。成功塑造了处于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与巨变之中的北京新形象,为受众呈现出"新北京"在社会地流动、阶层归属、性别意识和代际关系的新特征。
- 郑坚岑阳
- 关键词:青春偶像剧社会流动阶层女性
- “十七年”时期中国反特电影的冷战因素研究被引量:2
- 2018年
- 中国"十七年"时期的反特电影具有冷战电影和电影冷战的特性,可在冷战研究的视域探讨其中的现代性问题。反特电影的地理空间的呈现中,中国地缘政治四个战略方向的边陲区域,各有其冷战地缘政治的特性。反特电影,作为冷战时代国际共有的类型叙事,也浸入了冷战思维和冷战美学,但透过刻板化的概念认知,可以探究其作为冷战电影和电影冷战中,呈现的复杂现代性特质和丰富的政治、文化和电影美学的内蕴。
- 郑坚朱瑶佳
- 关键词:冷战冷战思维
- 杂志的成功与受众本位——基于对《看电影》的研究与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上世纪末,中国电影生产、传播与消费的新生态逐渐形成,新世代影迷群体成为观影主体,也成为电影杂志的受众主体。《看电影》杂志以精准定位和营销领先于同侪。新世代影迷具有特定受众特征和消费审美习惯,该周刊精准定位新影迷主体,形成较稳定的杂志形态,满足了受众的需要,在大众文化市场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 郑坚李佳龙
- 关键词:看电影受众本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