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1308085MH160)
- 作品数:3 被引量:18H指数:2
- 相关作者:方强常雪莲朱国鼎钟代斌魏星更多>>
- 相关机构:蚌埠医学院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间日疟原虫氯喹抗性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4年
- 疟疾仍然是一个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尤其多见于发展中国家。随着认识的深入,间日疟也获得越来越多的重视。有效的药物治疗是控制疟疾甚至消除疟疾的基石,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间日疟原虫氯喹抗性报道,间日疟原虫氯喹抗性已成为间日疟防治中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本文就间日疟原虫氯喹抗性的分布现状、体内外检测方法和分子检测标志物研究进展进行初步总结。
- 李江艳李倩方强
- 关键词:间日疟原虫氯喹抗性分子标记物
- 中缅边境间日疟原虫青蒿琥酯敏感性研究
- 目的:调查中缅边境间日疟原虫青蒿琥酯敏感性及敏感性程度与其可能相关分子标志物Pvcrt-o、Pvmdr1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1)采集疟疾患者血样,将经过镜检和PCR鉴定确认为间日疟病人血样进行短期体外培养后,用微量...
- 李倩李江艳陶志勇王英乔继琛孟庆文夏惠Liwang CUI方强
- 关键词:间日疟原虫青蒿琥酯药物敏感性
- 文献传递
- 中缅边境间日疟原虫氯喹敏感性研究
- 目的:调查中缅边境间日疟原虫氯喹敏感性及其可能分子标志物Pvmdr1的基因多态性。方法:(1)将分离自中缅边境经镜检与PCR确认的间日疟患者的血样进行短期体外培养,采用微量法检测间日疟原虫对氯喹的药物敏感性。(2)应用P...
- 李江艳李倩陶志勇王英夏惠Liwang Cui方强
- 关键词:间日疟原虫氯喹药物敏感性
- 文献传递
- 新型NWF滤器纯化间日疟原虫感染血样的中缅边境现场应用评价
- 背景:现场疟原虫虫株分离、疟原虫体外药敏实验、疟原虫虫基因组测定等疟疾研究中往往需要以去除宿主白细胞的纯化的疟原虫作为实验材料,而以往的纯化手段存在效果不佳、技术要求高或价格过高等问题。新近出现了的一种简便廉价的以无纺布...
- 李江艳李倩陶志勇夏惠Liwang Cui方强
- 关键词:中缅边境间日疟原虫白细胞去除
- 文献传递
- 安徽省沿淮地区中华按蚊溴氰菊酯抗性及代谢解毒酶活性kdr突变频率调查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了解安徽省沿淮地区疟疾媒介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杀虫剂的抗性状况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s)等代谢解毒酶活性和钠离子通道击倒抗性基因(Knockdown resistance,kdr)的突变情况。方法2011年8-9月采集安徽省蚌埠市李楼乡、沫河口镇和沱湖乡中华按蚊成蚊样本,采用WHO成蚊接触筒药膜滤纸接触法,调查3个地区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抗性状况。随机挑选样本采用生化法检测代谢解毒酶活性并用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分析钠离子通道kdr基因IIS6片段L1014位点基因型。结果李楼乡、沫河口镇和沱湖乡3个检测点的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60 min内击倒率分别为4.1%、7.0%和8.2%,恢复24 h后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2%、12.0%、12.8%,均为抗性种群。3个检测点的中华按蚊GSTs和P450s活性均显著高于实验室敏感种群(P<0.001)。3个检测点的中华按蚊kdr基因均发生突变,存在L1014C和L1014F两种突变类型,无野生纯合型(TTG/TTG),实验室敏感种群kdr基因均为无突变的野生纯合型。结论安徽省沿淮地区的中华按蚊已对溴氰菊酯产生较强的抗性,代谢解毒酶活性比实验室敏感种群显著升高,钠离子通道kdr基因L1014位点出现高频率的突变。
- 常雪莲薛玉芹张安冬朱国鼎方强
- 关键词:中华按蚊溴氰菊酯KDR基因突变
- 基于mtDNA-COI基因序列分析我国中华按蚊种群的遗传结构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探讨我国中华按蚊种群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及种群系统发育关系。方法本实验采用2010-2012年间在我国山东,安徽,江苏,贵州,广西和云南等6个不同地理环境采集的中华按蚊样品,进行线粒体COI基因扩增并测序。采用Bioedit 7.0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比对分析;运用Dna SP 5.0软件确定种群遗传结构特点;应用Arlequin 3.1软件计算种群的遗传距离及遗传分化系数;通过IBDWS在线软件来明确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的相关性;使用PHYLIP 3.6软件构建种群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六个中华按蚊种群共123个雌蚊个体的PCR产物成功扩增和测序。PCR扩增中华按蚊线粒体COI基因序列大小为814 bp,平均A+T含量(71.2%)>平均G+C含量(28.8%)。线粒体COI序列分析结果显示,种群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分子变异等级分析表明中华按蚊遗传分化主要来自于种群内部;种群间存在一定的地理隔离现象。中性检验,错配分析及聚类进化树结果显示:中华按蚊种群发展经历扩张状态,而云南种群相对其他种群较独立,在系统树中为孤立一支。结论线粒体COI基因可以作为研究中华按蚊种群遗传结构和系统进化的理想分子标志。云南种群遗传发育较其他地理种群具有一定特殊性。
- 常雪莲钟代斌李小聪黄亚铭朱国鼎魏星夏惠陈晓光方强
- 关键词:中华按蚊种群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