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LY12B06005)
- 作品数:3 被引量:22H指数:2
- 相关作者:陆筑凤李加友叶兴乾于建兴吴丹更多>>
- 相关机构:嘉兴学院浙江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资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 氨基甲酸乙酯降解酶的基因克隆被引量:3
- 2014年
- 提取氨基甲酸乙酯降解菌株基因组DNA,以27f和1492r为引物PCR扩增并测定目的菌株16Sr DNA序列,基因组DNA以Mbo I进行酶切,与BamH I酶切的pUC18连接形成重组载体,将载体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中,构建基因组文库。利用溴麝香草酚蓝筛选培养基上筛选含有氨基甲酸乙酯降解酶基因的重组菌。通过本实验,鉴定出氨基甲酸乙酯降解酶菌株属于蜡样芽孢杆菌。阳性重组菌株可通过含有1%溴麝香草酚蓝的培养基(pH=6.5)筛选出来。
- 沈敏佳陆筑凤刘颖于建兴
- 关键词:蜡样芽孢杆菌氨基甲酸乙酯基因克隆
- 发酵食品中氨基甲酸乙酯的形成与控制被引量:18
- 2013年
- 氨基甲酸乙酯是发酵食品中的天然产物,属2A级致癌物,欧盟等国际组织已经制订针对部分发酵食品的氨基甲酸乙酯限量标准。形成氨基甲酸乙酯的途径多样,不同的发酵微生物菌种可以利用不同的食品原料代谢产生形成氨基甲酸乙酯的前体物质。根据氨基甲酸乙酯的形成方式可以建立相应的控制方法降低产品中的氨基甲酸乙酯含量,但尚不能利用单一的控制方法完全清除发酵食品中的氨基甲酸乙酯。
- 李加友陆筑凤吴丹叶兴乾
- 关键词:氨基甲酸乙酯果酒
- 氨基甲酸乙酯脱氨酶的发酵及其酶学性质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氨基甲酸乙酯是发酵食品天然产生的1种2A级致癌物。建立以氨基甲酸乙酯脱氨酶为基础的生物清除方法,在食品安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单因素比较方法,通过测定比酶活,对氨基甲酸乙酯脱氨酶的发酵条件和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氨基甲酸乙酯的最适发酵条件是:以15.0 g/L麦芽糖为碳源,5.0 g/L NH4Cl+5.0 g/L酵母膏为氮源,7.5 g/L氨基甲酸乙酯,培养温度28℃,起始pH 5.5。培养菌株枯草芽孢杆菌ZJ09 30 h后,氨基甲酸乙酯脱氨酶的比酶活达到最大值18.86 U/mL。经盐析、离子交换和膜浓缩后,氨基甲酸乙酯脱氨酶的纯化倍数达到174,冷冻干燥的酶粉比活力为32 186 U/g。氨基甲酸乙酯脱氨酶的最适催化温度45℃,最适反应pH 4.0。该酶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在酸性环境的催化活力和稳定性较好,适当浓度的Zn2+和Mg2+对酶活有显著促进作用。菌株ZJ09所产氨基甲酸乙酯脱氨酶具有良好的催化能力,易于发酵制备,是一种值得深入研究和开发的食品用酶,具有广泛的产业化应用前景。
- 李加友陆筑凤沈洁于建兴叶兴乾
- 关键词:氨基甲酸乙酯脱氨酶发酵条件优化酶学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