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671075)
- 作品数:4 被引量:29H指数:2
- 相关作者:刘志强陈渊潘相文金剑李兆林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东北林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 人—地系统相互作用的因果回归模拟分析——以黑龙江省畜牧业生产为例
- 2009年
- 在运用AHP方法在对黑龙江省畜牧资源、环境与发展能力进行综合动态评价的基础上,对黑龙江省14个地市的畜牧发展规模进行了人—地系统相互作用因果回归模拟,确定出畜牧业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动态变化参数,提出区域内解决畜牧资源瓶颈问题的具体措施。
- 刘志强陈渊程叶青
- 关键词:AHP方法人地系统畜牧发展资源环境
- 多时段动态AHP评价方法在农业资源环境预警中的应用
- 2007年
- 运用多时段动态定量评价模型,对哈尔滨市的畜牧资源环境与畜牧发展能力进行了多时段动态评价和历史追朔,并对19个县市资源环境变化走势进行了曲线拟合和趋势预警,分析了未来畜牧资源、环境、生产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配置能力,提出了发展畜牧业的相应对策与建议。图3,表3,参5。
- 刘志强陈丽蓉
- 关键词:多时段AHP预警
-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农业资源保障及其政策模拟:以黑龙江省为例被引量:16
- 2010年
- 从资源保障角度探讨区域农业发展过程中,由于地理资源的生态功能减弱,引起的农业资源承载能力下降问题,可以使区域农业发展在资源战略层面得到持续保障.对黑龙江省近20年来农产品增长与水土资源变化及其土地退化等系统要素,运用系统动力学与政策模拟方法进行复合模型的动态模拟研究,建立了黑龙江省农业资源保障的模拟模型,确定出适于该区域农业持续发展的资源保障与政策模拟方案,提出了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调控举措.
- 刘志强陈渊金剑潘相文
- 关键词:系统动力学资源保障
- 海伦市资源演化格局与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效应分析被引量:13
- 2011年
- 以黑龙江省海伦市为例,运用1980年、1995年和200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与实地调查相结合,对20年间海伦市土地利用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利用生态服务价值理论与方法,分析了海伦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980~2000年间,海伦市的耕地、城镇用地、交通用地呈增加趋势,而林地、草地及湿地则呈减少趋势。区域生态效应(生态服务价值)随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而变化,耕地对生态效应的贡献率最高,为43.67%(2000年);其次是湿地和林地,分别为26.32%和14.96%(2000年);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对生态效应的贡献率为负值。1980~2000年间海伦市土地利用的生态服务功能在食物生产功能方面明显增强,而在气体调节、气候调节、废物处理、土壤形成、侵蚀控制、原材料利用和娱乐文化等方面有所下降,说明城市的快速发展和粮食生产能力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区域整体生态效应的下降。
- 刘志强潘相文金剑陈渊李兆林
- 关键词:农业资源土地利用生态服务生态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