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373069) 作品数:15 被引量:167 H指数:7 相关作者: 鞠时光 薛安荣 王昌达 赵念强 施化吉 更多>> 相关机构: 江苏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电子电信 更多>>
无线组网技术中的安全问题 被引量:12 2006年 无线组网技术当前主要有Sensor Network和Ad hoc Network两种。与传统的有线网络相比,无线网络同样使用类似于TCP/IP的分层协议进行通信。这样无线网络不仅继承了大部分有线网络的安全缺陷,而且由于使用无线信号传输数据,又使它具有了一些特有的安全问题。本文从信息安全学的角度,系统地综述了无线组网技术中的安全问题及对策,为这个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清晰的问题结构。 王昌达 鞠时光关键词:信息安全 无线组网 ADHOC NETWORK 入侵检测系统中模式匹配算法的研究 被引量:44 2005年 入侵检测是网络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模式匹配算法是基于特征匹配的入侵检测系统中的核心算法,模式匹配的效率决定这类入侵检测系统的性能。本文对入侵检测系统中的模式匹配算法进行了综述,包括经典的单模式匹配算法--KMP算法、BM算法、RK算法和多模式匹配AC算法。对各种算法的性能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改进模式匹配算法效率的研究方向。 赵念强 鞠时光关键词:网络安全 入侵检测 多模式匹配 网格计算及网格体系结构研究综述 被引量:38 2006年 网格计算是继Internet和Web技术之后,信息技术的第3次革命,最终将改变分布式资源的共享和服务方式。对网格计算进行了简单介绍,重点介绍网格系统构建的核心技术,即网格体系结构的研究及最新进展情况。且着重介绍了以协议为中心的5层沙漏结构和以服务为中心的新一代网格体系结构OGSA。 赵念强 鞠时光关键词:网格计算 网格体系结构 开放网格服务体系结构 WEB服务 带数据项约束的序列模式挖掘 2008年 传统的数据挖掘方法会生成大量的模式和规则,且难以理解,而实际上用户感兴趣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针对该问题,在挖掘序列模式的PrefixSpan算法基础上提出一种带数据项约束的序列模式挖掘方法,通过数据项约束,减少了搜索空间。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挖掘出满足数据项约束的序列模式。 肖仁财 薛安荣 段西强关键词:数据挖掘 前缀 后缀 同步数字音频盲水印 被引量:4 2006年 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小波变换的同步数字音频盲水印算法。该算法利用同步信号定位水印的嵌入位置,以提高水印提取的正确率,同时将分段信息加入水印,采用冗余编码,增强了纠错能力。水印嵌入时采用基于模运算的量化方法,以满足水印的盲检测。同步信号嵌入时域,以提高搜索效率,水印隐藏在离散小波变换域的低频系数中,以达到较好的鲁棒性。检测水印时不需要原始音频,水印数据在嵌入之前先加密,没有正确的密钥,无法正确恢复水印。 施化吉 周新法 李星毅 丁秋林关键词:数字音频水印 盲水印 离散小波变换 基于空间约束的离群点挖掘 被引量:13 2007年 由于现有的空间离群点检测算法没有很好地解决空间数据的自相关性和异质性约束问题,提出用计算邻域距离的方法解决空间自相关性约束问题,用计算空间局部离群系数的方法解决空间异质性约束问题。用离群系数表示对象的离群程度,并将离群系数按降序排列,取离群系数最大的前m个对象为离群点,据此提出基于空间约束的离群点挖掘算法。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比已有算法具有更高的检测精度、更低的用户依赖性和更高的效率。 薛安荣 鞠时光关键词:空间离群点 离群点检测 入侵检测系统中一种通用数据存储模型 2006年 提出了一个适用于入侵检测系统的通用数据模型,并分析了该模型的存储结构及其在入侵检测领域中的应用。该模型用基特征和类特征的自然连接表示一类事件,采用二元存储结构,充分考虑到各类事件的共有特征和个体特征,解决了分布式入侵系统中事件的多样性问题。 陈昌乾 卢汪节 顾怡关键词:入侵检测 数据模型 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 BLP安全模型及其发展 被引量:17 2004年 经典的BLP模型是在计算机安全系统中实现多级安全性支持的基础,被视作基本安全公理 BLP模型采用"强制存取控制"和"自主存取控制"来实现其安全性 总结了BLP模型的"公理化描述"、"有限状态机模型描述"和"信息流的格模型描述"三种不同描述方法,分析了其BLP模型目前存在的安全缺陷主要是:安全级定义的不完备性、信息完整性缺陷、时域安全性缺陷和隐通道 在对BLP模型的改进中。 王昌达 鞠时光关键词:BLP 隐通道存在的最小条件及其应用 被引量:7 2005年 隐通道能在安全机制的监控之下将保密信息外泄,因而对系统安全的威胁极大。通过研究隐通道的工作原理,形式化地证明了隐通道存在的最小条件。在此基础上,对现有的隐通道搜索与消除方法进行了分类,并从理论上说明了各种方法的正确性及其不足。这些工作不仅为隐通道的搜索与消除工作提供了可信的理论依据,而且为寻找新的隐通道搜索与消除方法提供了一个研究框架。 王昌达 鞠时光 杨珍 郭殿春关键词:隐通道 搜索方法 基于多维数据模型的交叉层关联规则挖掘 被引量:7 2006年 多层关联规则是带有一定概念分层的关联规则,它描述了不同抽象级别上数据项之间的关联性,且不同级别上的关联性具有不同的指导意义.但目前已讨论的多层关联规则,大都局限于挖掘同一抽象层上数据项之间的关联,因而,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对已有的FP-Tree算法进行扩充和改进,实现了既能挖掘同一抽象层上也能挖掘不同抽象层上数据项之间关联性的多层关联挖掘算法,即交叉层关联规则挖掘算法FP-Tree*.同时,在算法实施之前,还结合多层关联挖掘本身的特点,对现有的数据存储结构进行改进,提出用字符序列对事务项编码的方法,从而简化了大量的数据预处理工作. 辛燕 鞠时光关键词:多维数据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