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08187)
- 作品数:11 被引量:57H指数:4
- 相关作者:姚登福李姗姗邱历伟董志珍姚宁华更多>>
- 相关机构:南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南通大学自然科学基金南通市科技局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IGF-Ⅱ信号通路干预与肝癌分子靶向治疗被引量:1
- 2010年
- 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是一种胚胎型生长因子,在HCC组织中异常表达,与肝细胞持续性增殖、异常生长、分化及癌变密切相关。针对IGF-Ⅱ信号通路与肝癌发生的密切关系,IGF-Ⅱ活化干预与肝癌细胞增殖可作为分子靶目标对肝癌治疗具有前景。
- 钱静姚登福
- 关键词:肝癌靶向治疗
- IGF-Ⅱ基因启动子低甲基化状态与肝细胞癌变关系的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动态观察肝细胞癌变过程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表达及其DNA启动子2(P2)甲基化状态。方法:以2-乙酰氨基芴(2-FAA)喂饲雄性SD大鼠诱发肝细胞癌,分别观察肝细胞形态学(HE染色)改变、肝及血IGF-Ⅱ动态变化;应用亚硫酸氢钠修饰基因组DNA,以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扩增分析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结果:肝细胞在诱癌后从颗粒样变性、不典型增生到高分化肝细胞癌形成过程中,肝和血中IGF-Ⅱ表达呈梯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2,P<0.01)。正常鼠、肝细胞变性鼠、癌前病变鼠和肝细胞癌变鼠肝IGF-Ⅱ基因P2低甲基化率分别为0%、27.8%、88.9%和100%,肝细胞癌变过程中肝IGF-Ⅱ基因P2逐步去甲基化,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414,P<0.001),且与肝或外周血IGF-Ⅱ的异常表达呈明显正相关。结论:IGF-Ⅱ基因启动子逐步低甲基化改变与肝细胞的恶性转化关系密切。
- 沈预程姚登福邱历伟赛文莉吴玮吴信华
- 关键词:肝细胞癌启动子甲基化
- 膜联蛋白A2过表达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被引量:3
- 2011年
- 膜联蛋白A2与S100A10组装成异四聚体转位细胞膜从而激活相关信号通路或者Ser25磷酸化以后进入细胞核参与DNA合成和细胞增殖,可调节血管形成、与肝细胞癌(HCC)形成与预后相关。本文综述了膜联蛋白A2的分子构成、功能及对HCC诊断和预后价值的研究进展。
- 张海健姚登福秦呈林
- 关键词:肝细胞膜联蛋白A2
- 炎症性细胞因子介导的信号通路与肝癌被引量:7
- 2010年
-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有多种信号通路参与肝癌的发生和发展,其分子机制复杂。炎症性细胞因子与肝癌发生密切相关,本文述评了与肝癌发生和进展相关的几种炎症性细胞因子介导的信号通路变化及其临床价值。
- 姚登福
- 关键词:肝细胞癌细胞因子信号通路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动态表达及干预对肝细胞癌变的影响被引量:14
- 2010年
- 目的 动态观察癌变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改变及表达干预对肝细胞癌(HCC)发生的影响.方法 将SD鼠数字随机分为诱癌组、诱癌干预组和对照组,前两组以含2-乙酰氨基芴(0.05%)的颗粒饲料喂饲诱发肝癌,诱癌干预组同时以沙利度胺(100 mg/kg体重)灌胃.分期、分批处死实验鼠与对照鼠,以病理学、免疫组化、Western印迹及ELISA分析VEGF表达及相互关系.结果 诱癌后肝细胞出现颗粒样变性、不典型增生及HCC的变化 阳性VEGF呈棕黄色颗粒,存在胞质,偶见于胞核 VEGF表达率和VEGF/β-肌动蛋白比率分别为:对照组25%和0.16±0.02、肝细胞变性组88.9%和0.29±0.04、癌前病变组100%和0.52±0.03及癌变组100%和0.84±0.02 VEGF表达随组织学改变呈梯度增加,癌变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肝细胞变性组(P〈0.05) 肝组织与血VEGF动态改变呈显著正相关(r=0.785,t=8.00,P=0.000) 干预组VEGF表达及肝癌发生率均显著低于诱癌组.结论 VEGF异常与肝癌发生发展有关,抑制肝VEGF表达、可推迟肝细胞癌变的发生.
- 姚登福邱历伟吴玮姚宁华李姗姗卞银珠
-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干预WESTERN印迹
- IGF-1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与肝癌靶向治疗被引量:4
- 2011年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家簇(IGFs)与肝癌(HCC)发生发展、转移和耐药相关。IGF-ⅠR和IGF-Ⅱ在HCC进展过程中过量表达,IGF-ⅠR与IGF-Ⅱ结合导致自身酪氨酸激酶磷酸化,激活下游信号通路,使肝细胞恶性转化潜力增加,已证实IGF-ⅠR是HCC分子治疗的理想靶点。本文概述了IGF-ⅠR在HCC发生发展过程中表达、作用及所介导的肝癌靶向治疗进展。
- 姚宁华姚登福
- 关键词:分子靶向治疗肝细胞癌
- 肝癌组织IGF-Ⅱ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病理学特征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分析人肝细胞癌(HCC)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其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以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分析人HCC癌灶、癌旁及正常肝脏组织IGF-Ⅱ基因P3甲基化状态及其病理学特征。结果:人癌灶、癌旁以及正常肝组织P3甲基化率分别为0%、47.5%和100%,各组之间的甲基化状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癌旁组织P3甲基化率在低分化组显著低于高中分化组(P=0.000);HBsAg阳性组显著低于HBsAg阴性组(P=0.040),但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AFP之间差异未见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IGF-Ⅱ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程度降低在HCC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钱静沈预程邱历伟姚宁华姚登福
- 关键词:启动子甲基化
- 肝癌缺氧诱导因子-1 α异常表达与靶向干预的临床价值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分析肝癌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特征及沉默HIF-1α对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以免疫组化法分析自身配对的肝癌及癌周组织中HIF-1α表达.HepG2细胞转染靶向HIF-1α的miRNA干扰质粒,RT-PCR、Western blot检测HIF-1α基因及蛋白水平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培养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ANG)-2表达;阿霉素预处理后,以Annexin V-FLUOS/PI双染法分析HepG2细胞凋亡率,并检测细胞周期改变.结果:肝癌及周围组织HIF-1α呈棕黄色颗粒状表达,定位于胞浆和胞核,其特征是癌旁组织全数表达高于癌灶组织(80.0%,χ2=22.35,P<0.001),癌灶组织HIF-1α表达与肿瘤大小相关.HepG2细胞转染靶向HIF-1α miRNA干扰质粒后72 h,HIF-1α在转录水平下降87%,蛋白水平下降56%;培养液中VEGF和ANG-2表达水平分别减少54%和36%;HepG2细胞凋亡率为(22.46±0.61)%,G1期和S期比率分别为(61.49±1.12)%和(22.40±0.58)%;联合阿霉素后HepG2细胞凋亡率为(36.99±0.88)%,G1期和S期比率分别为(65.68±0.91)%和(19.47±1.34)%.结论:肝癌组织HIF-1α过表达与肝癌发展相关,沉默HIF-1α可有效调控下游血管生成相关基因表达,抑制癌细胞增殖,改善化疗药物敏感性.
- 李姗姗董志珍蔚丹丹钱雅洁姚登福
- 关键词:肝癌缺氧诱导因子-1Α基因沉默
- IGF-Ⅱ异常活化及Bcl-2过表达与肝细胞恶性转化关系的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及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在肝细胞癌变过程中的动态表达及变化特点。方法以2-乙酰氨基芴(2-FAA)喂饲雄性SD鼠诱发肝癌发生,分析肝细胞病理形态学改变,以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鼠肝细胞IGF-Ⅱ和Bcl-2的表达与定位,并定量分析肝IGF-Ⅱ和Bcl-2蛋白水平变化。结果诱癌过程中肝细胞出现颗粒样变性、不典型增生到HCC的形成过程中IGF-Ⅱ呈梯度表达,表现为癌变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变性组(P<0.01),癌变过程中IGF-Ⅱ和Bcl-2呈阳性表达和胞内分布,肝IGF-Ⅱ与Bcl-2呈显著正相关,癌变组明显高于变性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IGF-Ⅱ异常活化和Bcl-2过表达均参与肝细胞的癌变过程,对它们的分析有助于肝癌的早期诊断和肝癌发展的监测。
- 李敏姚登福董志珍钱静李姗姗卞银珠赛文莉
- 关键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BCL-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的表达特征及其在肝癌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23
- 2011年
- 目的 研究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的表达特征及其在肝癌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制作鼠肝癌模型,并按病理组织检查结果分为正常组、肝细胞变性组(变性组)、癌前病变组(癌前组)和肝细胞癌组(癌变组).以Western blot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分别观察GPC-3蛋白质及mRNA的动态表达;以自身配对法收集术后肝癌组织,根据其组织学类型分为肝癌组、癌旁组、远癌组,以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GPC-3表达与病理学特征的关系;以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分析肝病患者外周血GPC-3表达水平,并评价其诊断效率.多个样本均数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GPC-3的表达及病理学特征比较用单因素秩和检验,血清GPC-3比较用秩和检验,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s exact分析,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比较GPC-3诊断肝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及诊断效率.结果 在鼠肝癌形成过程中,正常、变性、癌前和癌变组GPC-3阳性率分别为0(0/6)、83.3%(15/18)、100.0%(9/9)和100.0%(9/9).人肝癌组织GPC-3阳性呈棕黄色颗粒状染色,定位于胞质和细胞膜,肝癌、癌旁和远癌组的阳性率分别为80.6%、41.7%和0,肝癌组明显高于远癌组(x2=48.56,P<0.01)和癌旁组(x2=11.455,P<0.01);癌旁组明显高于远癌组(x2=18.94,P<0.01).GPC-3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和数目间未见明显相关,与瘤体大小有关(Z=2.941,P<0.01).肝病患者血清GPC-3异常主要见于肝癌(52.8%,65/123),且在不同性别、年龄、甲胎蛋白水平、肿瘤数目、Child分级和肝外转移者间未见明显差异;但肝癌<3.0cm组明显高于≥3.0cm组(x 2=6.318,P<0.05); HBsAg阳性组明显高于阴性组(x 2=23.362,P<0.01).GPC-3与甲胎蛋白(>20 μg/L)联合诊断肝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00%、79.66%、82.17%、69.03%和92.16%.结论 GPC-3表达与
- 卞银珠姚登福张崇国李姗姗吴玮董志珍邱历伟蔚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