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06YFJMJC08700)

作品数:5 被引量:6H指数:2
相关作者:魏民新王赞鑫陈彤云张玉兰门剑龙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市胸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体外循环
  • 4篇外循环
  • 3篇动脉
  • 3篇动脉旁路
  • 3篇动脉旁路移植
  • 3篇动脉旁路移植...
  • 3篇移植术
  • 3篇术后
  • 3篇旁路移植
  • 3篇旁路移植术
  • 3篇冠状
  • 3篇冠状动脉
  • 3篇冠状动脉旁路
  • 3篇冠状动脉旁路...
  • 3篇冠状动脉旁路...
  • 3篇非体外
  • 3篇非体外循环
  • 2篇多态
  • 2篇心肌
  • 2篇心肌营养素

机构

  • 5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市胸科医...
  • 1篇天津市肺癌研...

作者

  • 5篇魏民新
  • 4篇王赞鑫
  • 2篇门剑龙
  • 2篇张玉兰
  • 2篇陈彤云
  • 1篇周清华
  • 1篇毛用敏
  • 1篇任静
  • 1篇张连祥
  • 1篇邵洁
  • 1篇杨洁
  • 1篇高菲
  • 1篇任烁
  • 1篇黄雷
  • 1篇付强
  • 1篇蔡衡
  • 1篇徐美林
  • 1篇朱彧

传媒

  • 2篇天津医药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年份

  • 4篇2010
  • 1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白细胞介素-8基因多态性与老年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预后的相关性
2010年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8(IL-8)在围手术期的变化及其与基因多态性关系,探讨心脏手术后炎性反应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术前分析IL-8(-251A〉T)基因多态性.并于术前、术后4 h、24 h、72 h获取血液标本检测细胞因子.同时记录手术情况及对应时间点患者肌钙蛋白T(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血肌酐等生化指标.结果 145名患者首次接受择期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患者血浆IL-8水平上升,术后4 h水平最高(18.0[8.4,37.1]ng/L,P=0.000),术后3 d已下降至接近术前水平.其中-251AA基因型患者术后4 h IL-8水平产量升高(33.1[16.6,49.5]ng/L)(P=0.035).IL-8-251AA基因型患者,TnT和CKMB水平于术后4 h高于AT和TT基因型患者(TnT:0.53[0.43,4.92]ng/ml,P=0.037;CKMB:41.5[28.8,65.5]U/L,P=0.025);AA基因型患者血肌酐水平于术后24 h升高(93.1[76.4,121.5]μmol/L,P=0.021).手术后呼吸机使用〉1 d或术后住院时间〉14 d患者,术后4 h IL-8水平升高(P=0.036,0.038).应用Logistic回归方法对术后出现呼吸机使用〉1 d,术后住院〉14 d等危险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发现,IL-8-251AA患者呼吸机使用〉1 d(OR=11.80,95% CI:1.87~74.48),术后住院〉14 d(OR=38.00,95% CI:4.15~347.87)风险增加.结论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会引起机体炎性反应.IL-8-251AA基因型患者术后炎性反应程度及预后风险增加,手术后炎性反应程度和预后与遗传背景有关.
王赞鑫邵洁周清华刘建实朱彧杨洁魏民新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基因多态性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阿司匹林抵抗现象的研究
2010年
目的:了解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后患者阿司匹林抵抗(AR)发生情况。方法:60例患者接受OPCAB手术,术前常规停用阿司匹林5~7d,术后服用阿司匹林100mg/d,分别于术前、术后服药后第1天、4天以及10天检测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同时记录患者各项临床资料。结果:60例患者中,服用阿司匹林后第1天存在AR者17例(28.3%),第4天存在AR者9例(15%),第10天存在AR者2例(3.3%);术前及服用阿司匹林后第1、4、10天,60例患者整体血小板聚集率(%)水平分别为63(52,70)、13(11,22)、12(10,14)及12(11,14),其下降水平在服药4d后趋于稳定;术后未见AR的危险因素。结论:OPCAB术后早期,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受到抑制,部分患者出现AR,这一时期予以更为积极的抗凝及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高菲王赞鑫任静门剑龙魏民新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阿司匹林血小板聚集
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后心肌营养素-1与脑钠尿肽变化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患者外周血中心肌营养素-1(CT-1)与脑钠尿肽(BNP)在围手术期及术后长期的浓度变化情况,及其在心脏外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0例择期OPCABG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6h、72h及1周取外周静脉血测定CT-1、BNP浓度,术后10个月随访时再次检测,并记录患者心功能指标。结果:(1)CT-1浓度在围手术期无明显变化,术后10个月较其术前基础值升高。(2)BNP浓度术后6h即有上升,72h达峰值,并维持至术后1周,术后10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3)术前CT-1、BNP浓度均与NYHA分级、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呈正相关;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术后10个月CT-1、BNP浓度与NYHA分级、LVEDD、LVEF无线性相关性。结论:OPCABG可引起外周血CT-1与BNP表达升高,但CT-1较BNP反应更缓慢和持久。在心脏外科CT-1、BNP血浆浓度术前可指导心功能评价,但其术后长期观察的临床意义尚需进一步研究。
陈彤云任烁付强张连祥张玉兰魏民新
关键词:心肌心脏外科手术
心脏外科手术后心肌营养素-1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检测心脏外科手术对于外周血中心肌营养素-1(CT-1)表达的影响和围术期心肌中CT-1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在心脏外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①50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患者,于术前、术后6小时、术后3天、术后1周取外周静脉血测定CT-1浓度,术后10个月随访再次检测,并记录心功能临床指标进行比较。②15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于术前、术后6小时、术后3天、术后1周监测外周血CT-1浓度;并分别于体外循环开始和结束时,取右心耳心肌组织活检,免疫组化测定CT-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①50例OPCABG患者随访率63.3%。外周血CT-1水平在围术期没有明显变化,10个月后复查值高于其术前基础值。术前外周血CT-1水平与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NYHA)分级呈正相关,与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呈正相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术后10个月复查结果CT-1水平与NYHA分级、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左心室射血分数等无明显相关性。②15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心肌缺血时间(49±10)min,围术期外周血CT-1浓度无明显变化,手术主动脉阻断时间(即心肌缺血时间)48(43~54)min。心肌中CT-1蛋白水平缺血后[28.90(26.39~31.08)%]较缺血前[24.25(20.08~29.25)%]升高(P=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缺血刺激心肌分泌CT-1的增加。心脏外科手术可导致外周血CT-1长期表达的升高。术前外周血CT-1水平可一定程度反映心功能状况。
陈彤云王赞鑫毛用敏徐美林张玉兰魏民新
关键词:心肌营养素-1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细胞色素P450 2C9第4外显子及-65G/C多态性与华法林敏感性关系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 探讨中国人群细胞色素P450 2C9(cytochrome P450 2C9,CYP2C9)第4外显子608T/G,561A/C,537A/C,527A/C及其上游65位G/C多态性位点与华法林敏感性关系.方法 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患者共102例.遵医嘱口服一定剂量的华法林,合理饮食并坚持随访.随访期间记录患者华法林剂量水平及每次复查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数值,同时记录用药期间出血或栓塞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获取患者血液标本并提取DNA,采用PCR扩增包括CYP2C9第4外显子608T/G、561A/C、537A/C、527A/C及其上游65位G/C的基因片段.测序后对上述基因多态性位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抗凝治疗过程中以维持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prothrombin time-INR,PT-INR)1.5~2.5为达标范围,华法林维持剂量为1.250~5.077 mg/d,平均(2.609±0.716)mg/d.基因测序结果显示本研究人群中未发现CYP2C9第4外显子存在多态性位点.CYP2C9第4外显子-65GC基因型患者服用华法令维持剂量较GG基因型显著增高[(3.106±0.619)mg/d vs(2.555±0.708)mg/d,P<0.05].华法林维持剂量大于2.5 mg/d,对于预测CYP2C9第4外显子-65GC基因型携带者有较高价值(曲线下面积:0.770,P=0.005,95%CI:0.626~0.91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本研究人群中,仅体重指数成为治疗期间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OR=0.794,95%CI:0.651~0.970,P=0.024),CYP2C9第4外显子-65GC基因型以及性别、年龄、口服降糖药等与出血风险之间危险因素分析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研究人群对华法林普遍敏感.研究对象中CYP2C9第4外显子的基因序列高度保守.CYP2C9第4外显子-65GC基因携带者华法林平均维持剂量经统计学分析显著高于非携带者,其临床意义仍需通过更多大规模多中心临床研究作进一步验证.
王赞鑫黄雷蔡衡门剑龙魏民新
关键词:华法林细胞色素P450遗传多态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