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00843)

作品数:13 被引量:43H指数:4
相关作者:李大勇袁明殿陈文娜谷峰马贤德更多>>
相关机构: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技厅博士启动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血管
  • 6篇缺血
  • 5篇疏肝
  • 5篇疏肝活血
  • 5篇疏肝活血方
  • 5篇活血
  • 5篇活血方
  • 4篇肢体
  • 4篇基因
  • 3篇动脉
  • 3篇血清
  • 3篇血清药理
  • 3篇血清药理学
  • 3篇药理
  • 3篇药理学
  • 3篇祖细胞
  • 3篇内皮
  • 3篇内皮祖细胞
  • 3篇坏疽
  • 3篇含药

机构

  • 12篇辽宁中医药大...
  • 8篇辽宁中医药大...

作者

  • 12篇李大勇
  • 8篇袁明殿
  • 7篇谷峰
  • 7篇陈文娜
  • 5篇马贤德
  • 5篇郑巧楠
  • 4篇刘艳玲
  • 3篇吴春芳
  • 2篇谭鸿雁
  • 1篇黄景华
  • 1篇李曦明
  • 1篇孙宏伟
  • 1篇王柏庆
  • 1篇曲静

传媒

  • 3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中国现代中药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3篇2011
  • 2篇2010
  • 6篇2009
  • 2篇2008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肢体缺血后代偿性血管新生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和意义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肢体缺血后代偿性血管新生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和意义。方法股动脉结扎法建立裸鼠肢体缺血模型,分别于术后3天及术后1、2、3、4周观察裸鼠肢体缺血的改变,应用苏木素-伊红染色和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缺血肌肉组织形态学的改变,应用Western Blotting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低氧诱导因子1α、肝细胞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和基因在缺血肌肉中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裸鼠肢体坏疽于术后1~2周最为严重,至术后3~4周时有所改善。缺血后的肌肉纤维萎缩、变形,3~4周时逐渐好转。微血管数于缺血后2周时最多。低氧诱导因子1α和肝细胞生长因子的基因表达于缺血后3天时最为强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基因表达于缺血后1周时达高峰,至缺血后3~4周时,各基因的表达均接近正常对照。结论肢体缺血发生后,低氧诱导因子1α、肝细胞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表达的变化介导了短暂的血管新生过程,但微血管的生成数量有限,尚不足以代偿肢体缺血的状态。
李大勇谷峰陈文娜郑巧楠马贤德袁明殿吕延伟
关键词:肢体缺血血管新生因子基因表达
中药汤剂的质量控制及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中药汤剂是中医药临床中历史悠久、应用广泛的一种剂型,其疗效与其煎煮质量密切相关。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采用科学的煎药方法,才能保证药物有效成份的充分获得,防止药效流失,使中药在临床中的疗效得以充分发挥。
刘艳玲李大勇
关键词:中药汤剂煎煮方法
湿热毒盛证糖尿病坏疽血管组织中差异表达基因的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研究湿热毒盛证糖尿病坏疽血管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基因。方法:应用功能分类基因芯片筛选湿热毒盛证糖尿病坏疽血管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基因,用RT-PCR对部分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结果:在检测的113个基因中,有13个基因的表达水平上调2倍以上,3个基因的表达水平下调2倍以上,RT-PCR检测了其中3个基因,与芯片检测的结果一致。结论:涉及多种基因表达异常的血管组织病变在湿热毒盛证糖尿病坏疽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占重要地位,分析这些差异基因的表达,有助于全面了解湿热毒盛证糖尿病坏疽发生的确切机制。
袁明殿李大勇吕延伟吴春芳
关键词:动脉坏疽
体外培养基中加入细胞生长因子诱导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向内皮细胞的分化被引量:4
2008年
背景:内皮祖细胞在骨髓中的含量高于外周血,但也仅占骨髓单个核细胞的1%。因此,在一般实验室培养过程中也需要解决提高内皮祖细胞体外扩增数量并保持其低分化状态的问题。目的:观察在含胎牛血清的M199培养基中加入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内皮祖细胞的定向分化能力。设计、时间及地点:以细胞为观察对象的开放性实验,于2007-09/2008-02在辽宁中医药大学教学实验中心bsl-2级实验室完成。材料:体质量(200±20)g的健康成年Wistar大鼠。方法:无菌采集健康Wistar大鼠股骨骨髓,应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获得单个核细胞,加入含胎牛血清+肝素+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M199实验培养液和不含诱导生长因子与肝素的M199培养液为对照组。主要观察指标:诱导骨髓细胞向内皮样细胞生长过程中,应用表面抗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细胞,以Dil-ac-LDL和FITC-UEA-1双荧光实验鉴定培养细胞向内皮细胞分化的程度。结果:贴壁细胞培养诱导后具有内皮细胞的形态学特征,细胞呈上皮细胞样铺路石状贴壁生长,贴壁时间相对缓慢。加入M199实验培养液诱导后的第9天Ⅷ因子、CD31阳性表达的细胞分别为(55.1±7.2)%、(45.6±5.8)%,Dil-ac-LDL和FITC-UEA-1双荧光染色阳性率为(78.2±5.4)%,提示为正在分化的内皮祖细胞。对照组相关抗原表达阴性,提示为分化早期的骨髓细胞。结论:结果显示骨髓单个核细胞培养出可稳定扩增的内皮祖细胞,在体外特殊诱导环境下定向分化为内皮样细胞,且效果优于对照组。
陈文娜李大勇李曦明曲静马贤德孙宏伟
关键词:骨髓单个核细胞内皮祖细胞分化
疏肝活血方促进缺血组织HIF-1α,HGF,VEGF mRNA的表达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疏肝活血方对肢体缺血组织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BALB/c裸鼠64只,随机分为疏肝活血方组、模型组和正常组,股动脉结扎法建立裸鼠肢体缺血模型,分别于术后1,2,3,4周观察各组裸鼠肢体缺血状态的改变,应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CD34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肌肉组织一般形态学及微血管数的改变,应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HIF-1α,HGF,VEGF基因在缺血肌肉中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疏肝活血方能明显改善裸鼠肢体的缺血状态;术后2~4周,疏肝活血方组裸鼠缺血肢体肌肉中的微血管数(MVC)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疏肝活血方组裸鼠缺血肢体肌肉中HIF-1α,HGF和VEGF的mRNA表达明显强于模型组。结论:疏肝活血方具有明显的促血管生成作用,能够明显上调血管新生相关基因HIF-1α,HGF,VEGF的mRNA表达水平。
刘艳玲郑巧楠袁明殿
关键词:疏肝活血方缺血MRNA表达
中西医结合治疗足部缺血性坏疽——附13例报告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足部缺血性坏疽的疗效。方法:对13例患者采用不同方式的外科手术,并配合围手术期中医辨证论治。结果:足部切口一期愈合4例,经过0.5~3个月创面换药后愈合8例,截肢1例。结论:通过手术改善肢体供血是肢体得以保存的根本,围手术期中医辨证治疗对于保证手术的效果起着重要作用。
李大勇谭鸿雁吕延伟吴春芳黄景华
关键词:缺血性坏疽
糖尿病坏疽血管组织中差异表达基因的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研究严重糖尿病足坏疽血管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及糖尿病坏疽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功能分类基因芯片筛选糖尿病坏疽血管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基因;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对3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结果在113个基因中,有13个基因的表达水平上调2倍以上,3个基因的表达水平下调2倍以上;RT-PCR检测的其中3个基因,与芯片检测的结果一致。结论涉及多种基因表达异常的血管组织病变在糖尿病坏疽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占重要地位;分析差异基因的表达,有助于了解糖尿病坏疽发生的可能机制。
李大勇谷峰吕延伟吴春芳
关键词:糖尿病足动脉坏疽
疏肝活血方含药血清对内皮祖细胞数量及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观察疏肝活血方含药血清对大鼠骨髓来源的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及功能的影响。方法:从大鼠骨髓中获取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9d后,收集贴壁细胞,加入低、中、高浓度的疏肝活血方及其拆方的含药血清,培养12、24、48h。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FITC-UEA-I和Dil-acLDL双染色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s,并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计数,分别采用黏附能力测定、MTT比色法及改良的Boyden小室实验来观察疏肝活血中药对EPCs黏附能力、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I-/AnnexinⅤ+的凋亡细胞。结果:疏肝活血方能明显促进EPCs的分化,提高EPCs的数量,明显改善EPCs的黏附、增殖及迁移能力,减少EPCs的凋亡率,中浓度组培养24h达到作用的高峰(P<0.01)。结论:疏肝活血方能促进EPCs数量的增加、功能的改善,减少EPCs的凋亡。
李大勇陈文娜谷峰郑巧楠袁明殿吕延伟
关键词:疏肝活血方内皮祖细胞治疗性血管生成血清药理学
疏肝活血方含药血清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疏肝活血方含药血清对鸡胚绒毛尿囊膜(chicken chorioallantoic membrane,CAM)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取孵育9d的种蛋制成CAM模型,加入低、中、高浓度的疏肝活血方及其拆方的含药血清,继续孵育3d,制备CAM标本,解剖显微镜下计数新生毛细血管数目。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疏肝活血方及其拆方的含药血清均能明显增加CAM的一二级血管数量,其中以高浓度组的作用最为显著(P<0.01)。结论:疏肝活血方具有较好地促进CAM血管生成的作用。
李大勇陈文娜刘艳玲马贤德谷峰袁明殿吕延伟
关键词:疏肝活血方鸡胚绒毛尿囊膜治疗性血管生成血清药理学
疏肝活血方促进缺血肢体血管新生及调节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
2011年
目的:探讨疏肝活血方对肢体缺血后代偿性血管新生及相关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BALB/c裸鼠120只,随机分为疏肝活血方组、疏肝方组、活血方组、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股动脉结扎法建立裸鼠肢体缺血模型,分别于术后1、2、3、4周观察各组裸鼠肢体缺血状态的改变,应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CD34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肌肉组织一般形态学及微血管数的改变,应用Western蛋白质印迹检测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在肌肉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疏肝活血方能明显改善裸鼠肢体的缺血状态。术后2-4周,疏肝活血方组裸鼠缺血肢体肌肉中的微血管数(MVC)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P<0.01),缺血肢体肌肉中HIF-1α、HGF和VEGF的蛋白质表达明显强于其它各组(P<0.05)。结论:疏肝活血方具有明显的促血管生成作用,能够明显上调血管新生相关基因HIF-1α、HGF和VEGF的蛋白质表达水平。
刘艳玲李大勇陈文娜马贤德谷峰郑巧楠袁明殿吕延伟
关键词:疏肝活血方缺血动脉血管新生因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