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9YJC880083)
- 作品数:7 被引量:36H指数:4
- 相关作者:张正江陈菊恋更多>>
-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教育学范式论被引量:5
- 2011年
- 库恩范式是指某一学科的理论根基、第一原理,其重要作用在于它范例性地指出了某一学科领域的研究方向、程序、方法、标准等。在一个范式指导下的研究就是范式研究,这是一门学科成熟的标志。研究教育学的范式具有重大意义,如可以结束学派纷争,停止理论移植与嫁接,从而使后继研究者不再从零开始研究。当前,教育学处于前范式时期。要建立教育学的范式,应从教育学的第一问题"教育是什么"出发,因为教育不是一种活动,而是无数人为活动的泛称,没有一个客观、绝对的标准来判断某种活动是不是教育。
- 张正江
- 关键词:库恩范式教育学
- 道德教育与道德价值观教育被引量:2
- 2012年
- 品德教育只是道德教育的初级阶段。诚信、勇敢、节制等品德只是道德的具体表现,道德的根本是道德理想、道德目的、道德标准等,即道德价值观。道德价值观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高级阶段。只有包含了道德价值观的道德教育,才是真正的道德教育,才可能培养出真正有道德的人,即具有道德自主性与道德独立人格的人。道德价值观教育在内容、课程与途径、方法上与道德规范教育或品德教育不同。
- 张正江陈菊恋
- 关键词:道德道德价值观道德教育
- 后现代反本质主义时代的教育本质观被引量:7
- 2011年
- 辩证唯物主义本质观认为,本质是一事物主要的、根本的属性、性质、特征,本质是生成的、多方面的、发展变化的。反本质主义所反和所能反的是唯心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的本质观。教育不是一种客观事物,而是一类(族)客观事物的泛称,是一个大家族,可从教育的内容、过程、意图或目的三方面探索教育的本质。从教育过程来看,教育即灌输、即训练、即传授、即引导、即启蒙(批判、解放)、即认识、即发展、即学习、即发现、即建构、即生活、即交往、即对话、即理解、即游戏等。教育的本质是生成的、发展的,教育的本质具有家族相似性。
- 张正江
- 关键词:反本质主义教育教育过程
- 论德育学的范式被引量:3
- 2010年
- 库恩"范式"概念的含义是:一个范式就是某一学科或研究领域中关于某一基本问题的理论,是该领域的第一原理、公理。该理论示范性、范例性地给出了研究该领域其他问题的视角、思路、方法、程序等。后人由此提出研究范式的概念。德育学的基本范式很多,如道德规范教育论、德性教育论、品德教育论、道德理性教育论、道德情感教育论、生活德育论、生命德育论等等。德育学的范式论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与现实意义。
- 张正江
- 关键词:库恩范式德育学
- 教育即游戏被引量:13
- 2011年
- 教育本质具有生成性、发展性、多样性。游戏是教育的本质之一,游戏是人的本真存在方式。在异化劳动下,游戏与劳动相分离。人为了摆脱异化劳动,需要游戏。但娱乐类游戏只能使人性暂时恢复,只有本真劳动才能使人性根本恢复。本真劳动就是游戏,它实现了游戏与劳动的统一。本真的教育也是游戏,是教育工作者的本真存在方式。古今中外有许多教育家视教育如游戏,在教育中追求、展现与实现自我。
- 张正江
- 关键词:教育本质游戏异化劳动
- 品德教育:从培养道德奴才到培养道德主人被引量:3
- 2010年
- 品德教育只可能使学生知其然、做其然,难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易使学生沦为道德奴才。道德理性教育重视"授人以渔",忽略"授人以鱼",难以使认知与行为一致。品德属于个性心理品质范畴,二者关系是:品德=人格品质+道德标准。现实中仅培养诚实、勇敢等品德内容的品德教育实际上只是人格教育,真正的、培养道德主人的品德教育=人格教育+道德标准教育。
- 张正江
- 关键词:品德道德标准道德理性
- 论道德教育的多重内涵被引量:4
- 2010年
- 学术界对道德教育的定义很多,我们不可能把各种定义概括为一个惟一科学的定义。因为道德教育是千万种人为活动的泛称,世界上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来判断某种活动是不是道德教育。所以道德教育的内涵不是一个,而是许多个。根据道德和教育的含义以及道德教育的对象与目的三个维度,可以确定出道德教育的多种内涵,如道德规范教育、德性教育、品德教育、道德理性教育、道德情感教育、道德灌输、道德对话等。道德教育内涵的多元化具有重要的学术与实践意义。
- 张正江
- 关键词:道德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