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CZX013)
- 作品数:14 被引量:22H指数:3
- 相关作者:薛俊强黄晓锋刘明艳王丰孙喜香更多>>
-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嘉应学院长安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 “实践”、“批判”和“革命”的社会历史理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本性的再思考被引量:2
- 2014年
- 吉登斯和哈贝马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性诠释彰显了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应有的实践和反思精神,同时遮蔽乃至误读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真正理论本性。历史唯物主义既非思辨历史哲学,更不是实证科学和社会进化论。面对新的现实问题而得出富有历史感和现实感的时代阐释,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实践"本性;对现代社会权力关系运行机制给予最为深刻和现实的历史批判,凸显出历史唯物主义"批判性"向度;追求实现无产阶级人类解放折射出历史唯物主义"革命性"维度。历史唯物主义不是抽象地言说社会历史规律性的问题,而是聚焦揭示人的生命个体被"物化"的社会关系统治的历史根源、洞悉社会生活本质、探求实现每个人自由个性和全面发展的现实道路。
- 薛俊强
- 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历史理论
-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品格和时代价值——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当代解读被引量:1
- 2014年
-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集中阐发了恩格斯对科学社会主义本质精神的深刻洞见。恩格斯不仅为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而且为诊断和批判现存社会的非正义性提供了最具理性批判色彩的理论资源。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自身发展所呈现出来的问题,极为切近恩格斯当年对资本主义社会分析的历史情境。可以确切地说,当代中国正步入恩格斯所言说的问题域之中。因此,重新思考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重温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就有着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 孙喜香薛俊强
- 关键词: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品格
- 财富分配不平等的历史起源、分配调节和未来展望——评托马斯·皮凯蒂的《21世纪的资本》被引量:2
- 2014年
- 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Thomas Piketty)的《21世纪的资本》一书一经出版,便在国际学术界引起轰动,许多国外知名学者纷纷撰写书评,从不同视角对该书进行了解读。与此同时,国内学界也对该书表现出广泛的关注,本文即是国内学者对该书的思考成果之一。文章在对全书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该书的学术贡献,及其在财富与资本的概念、资本回报率高于经济增长率以及税收政策方面值得商榷之处。
- 薛俊强王丰
- 关键词:资本回报率财富分配历史起源凯蒂
- 超越“资本逻辑”:共产主义的历史承诺——兼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化改革的价值取向被引量:5
- 2015年
- "资本逻辑"体现为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的发展的贬值与物的发展的增值的逻辑悖论。"资本逻辑"是对社会矛盾的真正遮蔽,其逻辑背后折射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劳动者个人生存状态的异化和作为个体主体性表征的社会生产力被少数人所垄断的社会现实。共产主义不是抽象价值理想和历史乌托邦,而是集中体现为对现代社会资本逻辑具有原则高度的批判性超越。让资本回归真正属人世界、探索超越资本逻辑的现实道路、实现每个人全面自由发展构成共产主义的理论旨趣和历史承诺。社会主义市场化改革和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构成言说共产主义当代价值的历史性契机。中国道路的价值意蕴奠基于对共产主义历史承诺的当代阐释和时代发展。
- 薛俊强
- 关键词:资本逻辑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当代中国社会的系统分化趋势与创新社会管理——基于西方新法团主义的研究
- 2013年
- 社会的系统分化是当下我国社会管理面临的最复杂的挑战之一。新法团主义基于系统论思路,将探索建立系统间的协调机制作为其核心要旨,以有效应对社会系统分化所带来的风险。该思路对于当下我们积极应对社会系统分化的挑战、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但同时也应对其跨语境转换的限度作审慎思考。
- 黄晓锋
- 关键词:公平正义社会管理
- 求解“恩格斯问题”——论科学社会主义“科学性”的理论特质被引量:7
- 2014年
- "恩格斯问题"聚焦于对科学社会主义"科学性"理论特质的追问。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不是伯恩斯坦言说意义上的经验实证性,而是深刻体现为作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现实历史科学和真实的批判的唯物主义。恩格斯对科学社会主义"科学性"的理解表征了"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的深刻哲学观念。在对科学社会主义"科学性"理论实质问题的理解上,马克思和恩格斯有着共同的理论旨趣和价值关切,恩格斯没有背离马克思。
- 薛俊强
- 关键词: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
- 唯物史观研究的“方法论”探新与“问题域”转换
- 2012年
- 唯物史观的现实解释力和理论效力需给予当代阐释。唯物史观本身的价值正在于其面对现实社会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并对其进行富有历史感和时代感的理论思考。唯物史观的研究必须扩展理论探讨空间和凸显其问题意识,必须积极关注当代世界和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而在更为广阔的历史视域层面秉承其理论主旨、洞悉其理论逻辑,彰显其理论特质。帕森斯、萨特和吉登斯等现代西方社会理论家对马克思社会历史观的解读给予当下学界阐释历史唯物主义学说提供了一条可资借鉴的理论路径。
- 杨扬
- 关键词:唯物史观
-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历史在场与中国道路被引量:1
- 2016年
- 政治经济学批判是无产阶级革命和解放的理论学说及科学世界观,是破解经济现象异化逻辑之历史根源的真正"实证科学"。政治经济学批判为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市场化改革走向深入提供了极具超越性和前瞻性的核心价值理念和价值导向。当前社会主义市场化改革的历史实践彰显了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时代价值意蕴,又为深化和推进政治经济学批判提供了新的历史契机和时代议题。充分肯定和发展资本与市场,积极探索释放资本与市场活力、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引导资本与市场回归新制度安排和动力机制,最终走向新政治经济学批判,这既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历史实践的客观必然要求,也是坚守共产主义理想的价值追求。
- 薛俊强
-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批判市场化改革社会主义
- 教育同胞·拯救灵魂·缔造“理想国”——《法篇》的三重境界
- 2013年
- 在《法篇》中,柏拉图以笃信灵魂不死为信念,转换着力点,期许借立法来惩治犯罪、匡正失范、教育同胞;并辅之以议事会的形式,希望理智与感觉浑然一体这另一"理想政制"落地生根,为凡间永续美德之生活夯基固本。因此,《法篇》彰显了柏拉图之立法三境界:教育同胞;拯救灵魂;缔造尘世理想国。
- 刘明艳
- 关键词:柏拉图理想国
- 试论社会权力的两面性
- 2013年
- 伴随改革开放以来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相对分离,广泛存在于市民社会中的社会权力越来越承载着人们对民主理想的期待。社会权力含义非常宽泛,它的作用也并非只有正向这单一维度。如果不区分各个历史时期的具体条件,忽略社会权力本身具有的两面性特点,过分强调它对政治权力不加反思的影响和控制,可能会造成理论上的混乱。必须用交往权力来制约社会权力。
- 黄晓锋
- 关键词:社会权力政治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