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CCSF2011-1)

作品数:8 被引量:116H指数:6
相关作者:常军张善强竹磊磊王丽张远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气象局河南省气候中心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淮河流域气象开放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时空变化特征
  • 2篇气候
  • 2篇气温
  • 1篇冬小麦
  • 1篇雨日
  • 1篇日数
  • 1篇日照时数
  • 1篇日最低气温
  • 1篇日最高气温
  • 1篇时空分布特征
  • 1篇太阳辐射
  • 1篇气候变化
  • 1篇气候情景
  • 1篇气候特征
  • 1篇气候特征分析
  • 1篇秋季降水
  • 1篇热带
  • 1篇最低气温
  • 1篇最高气温
  • 1篇最高最低气温

机构

  • 3篇中国气象局
  • 3篇河南省气候中...
  • 1篇兰州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河南省防雷中...
  • 1篇河南省气象科...

作者

  • 2篇常军
  • 1篇刘荣花
  • 1篇竹磊磊
  • 1篇史恒斌
  • 1篇成林
  • 1篇王纪军
  • 1篇张善强
  • 1篇潘攀
  • 1篇胡彩虹
  • 1篇王丽
  • 1篇左璇
  • 1篇张远

传媒

  • 7篇气象与环境科...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年份

  • 2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河南省1961-2011年极端气温和极端气温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19
2013年
根据1961 2011年河南省32个气象站逐日最高、最低气温资料,以百分位阈值方法定义极端气温事件的阈值,采用线性倾向估计及Mann-Kendall检验两种方法,对河南省极端气温和极端气温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河南省极端最高气温以0.20℃/10a的速率呈显著降低趋势;极端最低气温以0.42℃/10a的速率呈显著升高趋势,其升高趋势比前者降低趋势更为显著。2)河南省极端高温事件频数与极端低温事件频数分别以2.04天/10a和3.13天/10a的速率显著减少,且后者比前者减少趋势更为显著。3)极端最高气温降低的突变年与极端高温事件频数减少的突变年一致,均为1969年;极端最低气温升高的突变年与极端低温事件频数减少的突变年一致,均为1985年。4)河南省极端最高(低)气温与极端高(低)温事件频数变化趋势呈现明显的季节差异和地区差异。
王丽
关键词:极端气温极端气温事件MANN-KENDALL检验
河南省1961-2010年暴雨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15
2014年
利用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l等方法,对河南104个观测站1961-2010年暴雨日、大暴雨日进行时空分布、趋势分析、显著性检验、突变检验。结果表明:暴雨日和大暴雨日数最大值分别为4.3个和1.3个。最小值分别为1.0个和0.1个。空间分布上都具有自西向东逐渐增加,南高西低的特点。年代际变化显著,最多暴雨日出现在21世纪00年代,最多大暴雨日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暴雨日和大暴雨日数均呈弱增加的趋势,其中暴雨日数变化趋势有24个站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且暴雨日在1965年发生了突变。
张远
关键词:暴雨日数线性倾向估计
焦作市太阳辐射资源分析评估被引量:19
2013年
利用焦作市辖区7个县(市)1961 2010年的月日照百分率观测资料,以天文辐射为起始值,采用气候学计算方法获取辖区各站相应的太阳辐射资料。统计分析显示,全市近50 a的年均总辐射量在4625.026~5020.026MJ/m2,受所处太行山南麓的地形影响,区内太阳总辐射呈北低南高分布,与同纬度(30 40°N)内我国中东部地区太阳总辐射北高南低的分布特征相反。年内太阳辐射最少月出现在12月份(1月份次之),与天文辐射最少月相吻合;最多出现在5月份(6月份次之),较天文辐射最多的7月份提前2个月,这与该月日照时数≥6 h天数的晴好天气比率最高相对应。按照太阳能资源评估国家标准(QX/T 89 2008)评估,辖区东南部属于资源很丰富区,北部和西部属于丰富区;辖区太阳能资源均属于稳定级别,但西北部山区稳定程度稍差。全市太阳辐射总量减少幅度明显大于全国平均减幅:20世纪60 70年代,全市平均年均辐射量超过5148.5 MJ/m2(达资源很丰富标准),但在20世纪80年代中前期太阳辐射量锐减,进入21世纪以来减少趋势不明显,市区有回升的态势。另外,年太阳辐射总量年变化曲线围绕着趋势线表现出较明显的波动,且振荡频率在加大。
司福意
关键词:太阳辐射日照时数
黄河流域秋季降水及环流对ENSO和IOD的响应分析被引量:14
2013年
利用1961 2011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黄河流域54站降水资料,通过讨论印度洋偶极子IOD独立发生时及IOD与ENSO联合发生时黄河流域秋季降水的差异,研究了秋季降水及环流对ENSO和IOD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1)仅有IOD发生时,其正位相年使得黄河流域的秋季降水相应为正异常。2)当IOD与ENSO伴随出现时,无论IOD是正位相年还是负位相年,只要和El Nino同时发生,黄河流域秋季降水都表现为负异常;和La Ni-na同时发生时,黄河流域秋季降水都表现为正异常。有无ENSO发生,IOD与秋季降水的关系有很大差异。3)欧亚中纬度地区500 hPa高度东高西低距平场形势和850 hPa黄河流域中下游南风距平异常,是黄河流域秋季降水正异常的主要环流成因。4)依据秋季海温与夏季海温相关性,可以把夏季ENSO和IOD异常信号特征作为先兆信号之一来预测秋季降水趋势。
常军史恒斌左璇
关键词:IODENSO
河南夏季干旱气候特征分析被引量:28
2012年
利用1961-2010年河南省103站降水量数据,并结合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分析河南省夏季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副高、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与河南夏季干旱的关系。研究表明:1)初夏和盛夏降水量都有上升趋势,上升率分别为6.065 mm/10a和7.505 mm/10a,初夏旱和初夏重旱出现的概率分别为44%和22%,伏旱和伏旱重旱出现的概率分别为20%和0。2)1961-2010年,河南6个分区初夏降水量都呈增加趋势,初夏干旱日数6个区域都呈减少趋势;盛夏降水量除豫北呈减少趋势外,其他5个区域都呈增加趋势,干旱日数6个区域都呈减少趋势。3)河南初夏旱年和伏旱年高纬度冷空气活动少且不易到达河南,副高偏弱。4)7月副高异常偏西时,河南盛夏一般降水偏多;从降水距平百分率上来看,拉尼娜次年初夏干旱的几率较大。
竹磊磊常军张善强
关键词:伏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拉尼娜
最高最低气温出现时间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对新乡气象站2012-2013年每目的最高最低气温出现时间进行分析发现,在正常出现时间之外,有许多异常情况。剔除异常时间点,对正常时间进行统计得到:日最高气温冬半年平均出现在14~15时,夏半年在15~16时;最低气温冬季在07时左右,夏季在05:30前后。两年中有22%的温度极值在异常时间点出现。异常极值的出现主要由冷锋、强冷空气、云、降水、风、雾、霾等因素引起。当气温日较差比较小时,气温极值出现的时间和地点存在随机性。
赵婧敏段中夏
关键词: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
气候变化对河南省灌溉小麦的影响及对策初探被引量:15
2012年
灌溉是河南省冬小麦最重要的种植管理模式。在DSSAT-CERES小麦模型参数调试和区域适用性验证的基础上,利用区域气候模式PRECIS输出的未来气候情景资料,量化分析了2021—2050年河南省灌溉条件下冬小麦产量的可能变化,结果表明:若不采取其他措施,未来A2,B2两种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河南省冬小麦产量平均减少5%左右,A2情景减产率略高于B2;随着产量降低,产量波动区间略有缩小,但25%~75%的稳产区间也相应缩小,且B2情景下更容易出现极端低产的年份;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相应降低。采取适当应对措施,如延迟播种期、减小种植密度等有利于提高产量或缓解减产趋势。
成林刘荣花王信理
关键词:冬小麦灌溉气候情景
河南省冬季连续低温天气的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3
2013年
利用河南省分布相对均匀的49个台站1957-2008年12月-翌年2月的逐日气温资料,以最长连续低温日数及其强度为指标,采用线性趋势分析、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河南省连续低温天气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多年平均的冬季连续低温日数全省为15.6 d。低温日数的年际变化特征明显,1984年全省平均低温日数达34.2天,为历年最长;而1965年,连续低温日数仅6.5 d,为全省平均历年最短的年份。连续低温日数不同地区存在差异:在1977年,灵宝连续低温日数高达56 d,固始48 d,为历年来连续低温日数持续较长的时段;1965、1991、1995和2007年分别在灵宝、许昌、尉氏、襄城、淮阳、沈丘、永城等地连续低温日数仅为4 d。在年代际的变化中,低温日数呈现略缩短的趋势,在6~12 a的尺度上存在有显著的振荡周期。低温强度在空间上也存在差异,大值区主要分布在豫东和豫东南地区,豫西和豫西南一带相对较小。连续低温的强度年际变化明显,且随时间有减弱的趋势,在1964年低温强度有最大值,1995年有最小值。
王纪军潘攀胡彩虹
关键词:小波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