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273202)
- 作品数:12 被引量:187H指数:6
- 相关作者:赵奇伟严兵张楠吴先明罗知更多>>
-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南开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 工资扭曲、种群密度与企业成长: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动态分析被引量:39
- 2017年
- 企业的大量涌现与快速衰退构成了中国经济发展背后的独特图景,与中国经济转型背景下的工资扭曲等制度特征紧密相关。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引入企业生命周期的动态视角,探讨了工资扭曲、种群密度与企业成长之间的作用机制,并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的新创企业样本,使用生存分析中的Cox PH模型和AFT模型对该机制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工资扭曲对企业成长同时具有促进效应和抑制效应,从初创期到成长成熟期,工资扭曲缓解了新创企业生存资源短缺的困境,对企业成长表现出较强的促进效应,而同时期的抑制效应却比较弱,工资扭曲在整体上促进了企业成长;进入成长成熟期后,工资扭曲对技术创新的挤出效应日益增强,其产生的抑制效应抵消了原有的促进效应,工资扭曲对企业成长的整体影响不再显著;种群密度在工资扭曲对企业成长的作用机制中具有负向调节效应,但这种调节效应只在企业的初创期显著。以上结论表明,工资扭曲可以提高初创期企业的生存概率,从而引致低种群密度条件下大量新创企业进入;而工资扭曲对技术创新的抑制效应以及种群密度产生的负向调节效应却加大了企业的退出风险;工资扭曲和种群密度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中国企业大量涌现与快速衰退的现象。
- 吴先明张楠赵奇伟
- 关键词:种群密度生命周期
- 出口行为、企业规模与新创企业生存危险期被引量:5
- 2020年
- 新创企业寿命短一直困扰着中国企业的持续成长,多数新创企业成立3-5年后便陷入生存危险期。既有研究认为出口可以改善企业的生存状况,但新创出口企业可能面临新进入缺陷和外来者劣势的双重威胁,出口仍能加速新创企业走出生存危险期吗?企业规模作为克服新进入缺陷的有利因素,在面对出口市场上的外来者劣势时,是否依然有效?为此,本文构建了出口行为、企业规模与新创企业生存危险期的分析框架,并基于1998-2013年新创企业样本,使用Cox PH和AFT等生存分析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出口行为并不能改善新创企业的生存状况,反而延长了新创企业的生存危险期;较大的企业规模有助于新创企业走出生存困境,但也加剧了出口行为对新创企业成长的不利影响;上述结论在本土企业、竞争程度比较高的行业中更加显著,但在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冲击下,出口行为对新创企业成长变得更为不利的同时,企业规模对其调节效应逐渐失效。
- 张楠吴先明
- 关键词:企业规模
- 所有权结构、隶属关系与国有企业生存分析被引量:16
- 2015年
- 基于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本文利用生存分析法中多个加速失效时间模型(AFT model)估计了所有权结构对国有企业生存能力的影响。我们发现:相对于产权多元化的国有企业而言,国有独资企业拥有较强的生存能力;而且这一现象在地方国有企业样本中要比在中央企业样本中更为显著,这主要是由于地方政府对于国有独资产权形式更为偏爱造成的。这预示着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点应该放在地方国有企业上,而合理解决地方政府与地方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是确保国有企业改革最终成功的关键所在。
- 赵奇伟张楠
- 关键词:所有权结构国有企业
- 东道国政治稳定性、母国政府支持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
- 2019年
- 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势的日益复杂化促使中国跨国企业更加重视东道国政治稳定性对海外市场选择的影响,而来自母国政府的支持性政策在其间能发挥何种效应却未能得到足够的解释。为此,本文力图阐释母国政府的政策支持、东道国政治稳定性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机理。研究推断,母国政府支持会增强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OFDI)中的风险承担能力和资源获取能力,从而加强东道国政治稳定性对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意愿和投资规模方面的正向影响。基于此,本文将2004—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面板数据引入引力模型,并进行"一带一路"政策冲击分析,结果发现:中国企业更愿意去政治稳定的东道国进行OFDI,投资行为和流量方面均存在显著的风险规避效应;政府OFDI支持和战略具有正向调节作用,会促进企业进入政治稳定的东道国进行投资,并增大投资流量。这说明政府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跨国企业的国际竞争优势,验证了中国情境下母国政府对中国企业非渐进式的国际化所起的关键作用。
- 赵奇伟陈雨梅严兵
- 关键词:政府支持区位选择
- 市场分割、市场规模与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对本土市场效应的再考察被引量:9
- 2016年
- 目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和条件均已改变,基于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的贸易发展战略遇到了巨大挑战。本文力图从本土市场效应的角度,探讨市场分割状态下国内市场规模对我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以便寻求中国制造业出口战略的调整方向。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越依赖本地市场的企业或行业,在本地市场规模越大时,出口竞争力越大,这验证了"本土市场效应"的存在。这也表明了国内市场对我国贸易发展战略调整的战略价值。
- 赵奇伟杨秋严兵
- 关键词:制造业本土市场效应
- 企业政治关联、不透明度与跨国并购绩效——基于投资者视角的微观证据被引量:8
- 2019年
- 由于政治关联对企业跨国并购绩效影响的作用机制并不明晰,本文从投资者的视角引入企业不透明度的概念探讨其内在机制,采用沪深两市2000—2016年的企业跨国并购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政治关联企业由于多重目标的约束,同时存在信息不对称,引致投资者对企业的跨国并购绩效有较低的预估;母国市场的干预程度和东道国市场的发育程度会影响信息传递,影响投资者对政治关联企业非市场行为的容忍程度,对企业政治关联程度和跨国并购绩效的消极影响起正向调节作用;如果企业能够通过内部治理提高企业的透明度,降低信息不对称性,增加信息披露的可靠性,企业的政治关联程度与跨国并购绩效之间的负向影响会被削弱。
- 赵奇伟吴双
- 关键词:政治关联不透明度跨国并购绩效
- 市场分割状态下的外商直接投资与资本配置效率被引量:2
- 2015年
- 在对转轨时期我国制度环境加以刻画的基础上,本文试图从地方市场分割角度来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形式的随机前沿模型,我们测度了各地区的资本配置效率,并利用1997-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对外商直接投资的资本配置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本文发现,在东道国存在市场分割的情况下,外资对资本配置效率的促进作用得以增强。这意味着国内的制度缺陷强化了外资对国内资本的配置功能。而且,外资和市场分割对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存在着相互强化的作用,市场分割程度越高,外资的资本配置功能就越得以强化。相反,市场分割程度越低,市场一体化程度越强,外资的资本配置功能越被弱化。文章还发现,外资对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倒U形变化趋势。
- 赵奇伟汤君
- 关键词:经济转轨外商直接投资资本配置效率
- 国际分工的代价:垂直专业化的再分解与国际风险传导被引量:32
- 2015年
- 在全球价值链中,垂直专业化(VS)在使各国享受国际分工各种好处的同时,也增加了各国受到外部冲击的风险。本文在VS传统计算方法基础上,剔除了和国际分工网络无关的各种因素,重新计算了全球44个主要国家1996—2010年的VS波动,并最终在集约边际与扩展边际层面上进行分解。进一步地,本文研究了VS波动对国际风险传导的影响。国家层面和产业层面的分析都表明:国际分工网络领导者的VS强化了其内部波动的向外扩散,而减缓了外部波动对其内部的影响;国际分工网络的跟随者,则在其中分担了外部波动,却无法将自己的内部波动通过国际分工网络扩散出去。此外,领导者控制着国际分工网络,通过提前调整自己VS中的扩展边际,影响着跟随者通过VS对外部波动的分担。
- 代谦何祚宇
- 关键词:垂直专业化
- 中国工业企业生产率的动态变化机制:自我驱动、技术扩散与同业竞争被引量:5
- 2016年
- 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本文从企业自我驱动和企业间互动的角度探讨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变化机制。首先,我们发现企业生产率存在一种U型的自我驱动机制,即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速度随着自身生产率水平的提高先下降后上升,而现阶段我国大多数企业生产率集中在U型左侧,企业生产率正面临增长瓶颈;其次,企业间的互动也对生产率变动产生影响。企业间的资源和信息分享、协同合作以及标杆企业对落后企业的示范和带动会产生积极的技术扩散效应。而随着落后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并向"标杆企业"迫近,"标杆企业"会更易采取竞争战略使互动受阻,继而抑制生产率提高,产生同业竞争效应。本文发现目前技术扩散效应居于主导地位。
- 赵奇伟秦帆严兵
- 关键词:全要素生产率同业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