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医院学科助推计划(XJZT10Y15)
- 作品数:1 被引量:7H指数:1
- 相关作者:路刚胡学安熊利泽李侠杨黎更多>>
- 相关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香港中文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西京医院学科助推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有创颅内压监测的临床应用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比较重型颅脑损伤术后不同的有创颅内压(ICP)监测方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明确各种颅内压监测方式对重型颅脑损伤临床救治的意义。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0年6月接受手术治疗的201例重型颅脑损伤(STBI)病例,根据ICP探头的位置和放置方法分为A、B、C三组(每组67例),在常规手术的基础上分别于脑室、脑实质或硬膜下放置ICP监测探头。术后3~7d行腰穿,1次/d,记录脑脊液压力值及同时刻ICP监测仪显示的ICP值,计算两值之差并行组间比较。术后根据ICP值进行相应的脱水治疗,统计脱水剂使用的时间、剂量,手术操作时间,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预后,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A、B、C三组ICP监测值与脑脊液压力值的差值分别为22.4±3.6、20.8±4.1和12.3±11.5mmH2O。与A、B组比较,C组甘露醇使用时间和剂量显著增加(P<0.01),肺部感染和电解质紊乱的发生率显著升高(P<0.01),但三组患者的总体预后无显著差异。A组的手术操作时间显著长于B、C组(P<0.01),而B、C组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结论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所得ICP值较为稳定,是重型颅脑损伤救治的重要手段;脑实质内放置探头是较为有效的监测方式。
- 李侠李兵杨黎林伟胡世颉胡学安路刚潘伟生熊利泽费舟
- 关键词:颅脑损伤颅内压神经外科手术